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军政委一家4口,饭菜有别:子女吃大灶,他吃小灶,妻子吃中灶

0
分享至

“1950年2月的清晨,塔里木河畔寒气逼人。”警卫员一边跺脚一边嘀咕,“政委,战士们还是煮麦粒配盐水,能不能让孩子跟您一起吃小灶?”张贤约抬头,只回了一句:“规矩不能乱。”

第一野战军进驻新疆时,战火刚刚熄灭,南北疆的道路仅有驼铃可走。粮秣运输主要靠骆驼,翻越天山常要半月。部队携带的口粮很快消耗殆尽,物价飙升,银元像漏斗里的沙子,倒多少都填不满。中央虽然按月派专人押送银元,但谁都明白,远水解不了近渴。陕甘宁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被再次拎出来,放在这片更加荒凉的土地上。

新疆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地广人稀。王震在延安试过南泥湾模式,对垦荒心里有底。“让兵团与土地结亲”,这句话在1949年末成了司令部墙上的标语。原计划是第二军进北疆,第六军去南疆,后来调整成第二军直插塔克拉玛干北缘,第六军转向准噶尔腹地,难度比原定方案大出许多。张贤约既是第六军政委,又兼生产财经委主任,任务直指两条:屯垦和自给。



到了准噶尔,兵团面对的是盐碱地与戈壁。帐篷不够,一夜冻死人的事并非传闻。挖地窝子成了唯一选择。更棘手的是牲畜奇缺,经常八个战士拖一张木犁,往沙土里硬刨。没有石磨,就用两块花岗岩对搓;没有蔬菜,只好在盐水里切几片红辣椒。张贤约把伙食划成三档:战士大灶,基层干部中灶,军师首长小灶。标准写得清清楚楚,克数明明白白。纸面规定容易,引人非议的却是他自己的家。

他的妻子是机关干事,比连职高一点,理应跟随丈夫进小灶。张贤约却坚持让她吃中灶:“干部有干部的规矩。”两个孩子加起来不到十五岁,本是长身体的年纪,依然按战士大灶供应。一家四口分三处吃饭,时常几日碰不到桌面。有人背后嘀咕,政委是不是太刻板,可日子久了,大家服气了:他去连队调研,从不带自家菜罐;夜里巡哨,停在炊事班屋檐口,也喝战士的麦粒汤,咂嘴后只说一句:“盐可以少放点。”

不得不说,生活的严苛逼出了创造力。战士把马车改成移动磨盘,用柏木板铺轨道,牲口少,索性人力推磨。有人在冰缝里挖出野葱,有人把驼粪晒干当燃料,连羊毛下脚料都被掺进泥砖,盖起第一排土坯房。那年开荒六十万亩,第二军在塔克拉玛干边缘引水,修了三道干渠;第六军在准噶尔种下第一茬春小麦。秋后总产九十三万市石,够部队周转半年。蔬菜产量一千七百万公斤,看似庞大,其实每名官兵平均不到五十斤,仍得精打细算。

有意思的是,小灶并非山珍海味。与三野、四野同期部队对照,只能算中等偏下。一顿小灶两两馒头、一小碗羊肉汤,一份胡萝卜丝,别无他物;中灶仅把羊肉换成碎羊骨熬汤,大灶连骨头汤都省。张贤约偶尔被请去参加军区首长聚餐,也不肯多吃。他常说:“把胃口留给生产,留给新疆。”

1951年春耕时,部队播种八十九万亩,牛羊数量迅速扩张。养牛六千余头、羊八万多只、猪八千多口,数字写在张贤约的工作笔记里。他对后勤处长交代:“记账要细,别让群众说我们糟蹋庄稼。”同年盛夏,他接到调令,赴西北军区空军任职,离开准噶尔前夜,机关给他摆了送别饭。菜单依旧分三档,他婉拒小灶,只要了碗大灶麦饭。妻子笑他倔,他把饭端到嘴边,淡淡一句:“规矩不能因为走了就散。”



新旧交替的年代,全国各地供给制标准并不一致。东北兵工厂配有专门菜园,华东海防师可以吃到海鲜,西北边府就算首长也未必见得上猪油。这种差异难免让人议论。张贤约把“分灶”坚持到离疆,理由很简单:制度要服众,干部必须先服从制度。“如果孩子多吃一点,菜谱很快变味。”这句后来被当成新兵政治课里的例子,用以解释什么叫艰苦奋斗。

1952年,兵团播种面积突破一百六十万亩,粮食产量九千五百万公斤,终于能够倒供应。屯垦区开始向内地调拨小麦与羊毛,部队伙食档次也逐渐统一。大灶、中灶、小灶的分法仍保留,却不再让人紧张。干部家属陆续迁进砖瓦房,新修麦场旁竖起两座风车磨盘。孩子们放学后爱到麦场打滚,再没人区分他们晚饭碗里的羊肉多几块、少几块。

1955年,张贤约已是总后勤部副部长,主管全国汽车拖拉机装备。他到地方考察,常被人问及新疆往事。听到“政委孩子当年吃大灶”的细节,许多干部愣住。张贤约只摆手:“当时条件就那样,不把嘴管住,荒地就荒在那里了。”不长的一句话,道尽老军人对规矩的倔强,也让听者对那段冷风、盐碱与麦香交织的岁月,多了几分敬意。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曾琦早期上电视节目被扒,主持核心和下乡会诊,面对镜头笑容满面

曾琦早期上电视节目被扒,主持核心和下乡会诊,面对镜头笑容满面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09 11:58:02
14分逆转!杜兰特31+7 申京23+11+7,火箭力克雄鹿,字母哥37+8

14分逆转!杜兰特31+7 申京23+11+7,火箭力克雄鹿,字母哥37+8

易说篮球
2025-11-10 08:19:36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陈志根本不是重点,别再盯着他的下落了

麦大人
2025-11-03 15:37:57
现在中央第一才女,颜值不输中央所有女主持人!

现在中央第一才女,颜值不输中央所有女主持人!

乡野小珥
2025-11-09 12:27:34
2米28张子宇被禁止扣篮?宫鲁鸣却为何力挺:女篮实战扣第一人!

2米28张子宇被禁止扣篮?宫鲁鸣却为何力挺:女篮实战扣第一人!

篮球快餐车
2025-11-10 06:53:03
欲哭无泪!跌到脚踝了,南京一楼盘从9万跌到2万,学区房不吃香了

欲哭无泪!跌到脚踝了,南京一楼盘从9万跌到2万,学区房不吃香了

火山诗话
2025-11-10 08:39:37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10 14:00:03
11.10日早评|做好准备!周末突发重磅!A股要爆?

11.10日早评|做好准备!周末突发重磅!A股要爆?

龙行天下虎
2025-11-10 03:12:02
59岁的罗马里奥已与22岁女友分手,巴媒:他又有了新约会对象

59岁的罗马里奥已与22岁女友分手,巴媒:他又有了新约会对象

懂球帝
2025-11-09 19:34:10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百态人间
2025-10-31 05:35:02
河北小伙娶小12岁乌克兰绝色美女,结婚11年后,妻子出轨波兰农民

河北小伙娶小12岁乌克兰绝色美女,结婚11年后,妻子出轨波兰农民

青史楼兰
2025-09-16 10:44:15
何赛飞用肥皂卸妆,62岁无皱纹,教科书式“打脸”精致女星

何赛飞用肥皂卸妆,62岁无皱纹,教科书式“打脸”精致女星

娱乐圈十三太保
2025-10-27 17:41:15
湖南曾医生穿吊带衣走红,单店销量18万件,17分钟不雅视频讲了啥

湖南曾医生穿吊带衣走红,单店销量18万件,17分钟不雅视频讲了啥

汉史趣闻
2025-11-09 18:17:17
昨日 哈马斯扣押11年后 以色列军官哈达尔·戈德林的遗体终于回家了

昨日 哈马斯扣押11年后 以色列军官哈达尔·戈德林的遗体终于回家了

阿芒娱乐说
2025-11-10 08:02:09
痛心!又一博士离世!年仅32岁,无父母,跟爷奶生活,即将结婚

痛心!又一博士离世!年仅32岁,无父母,跟爷奶生活,即将结婚

前沿天地
2025-11-10 05:59:29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送中国40万套装备?要走了垂涎已久的三样东西

别人都叫我阿腈
2025-11-09 10:27:25
演员于适任中国骑射运动中心执行主任,曾在《封神三部曲》饰演姬发

演员于适任中国骑射运动中心执行主任,曾在《封神三部曲》饰演姬发

澎湃新闻
2025-11-09 16:58:35
42岁佟丽娅男友被公开,两人牵手超甜蜜,丫丫看到镜头立马甩开手

42岁佟丽娅男友被公开,两人牵手超甜蜜,丫丫看到镜头立马甩开手

夜深爱杂谈
2025-11-09 20:55:54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五元讲堂
2025-11-05 10:35:02
三连胜登顶!劳塔罗队史第四射手,国米用最霸气方式回击所有质疑

三连胜登顶!劳塔罗队史第四射手,国米用最霸气方式回击所有质疑

体坛老球迷
2025-11-10 08:40:53
2025-11-10 09:19:00
舆图看世界
舆图看世界
地图看世界、地图说历史、世界各国介绍、环球旅行
117文章数 396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男子50多万买66台苹果手机放平台出租 如今钱机都没了

头条要闻

男子50多万买66台苹果手机放平台出租 如今钱机都没了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他们,害怕“双11”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亲子
时尚
健康

艺术要闻

Kelly Birkenruth: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

教育要闻

学校管理的“四梁八柱”

亲子要闻

正确补钙的小知识,90%的父母都不知道

“小黑靴”今年冬天又火了!这4组搭配照着搭就很时髦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