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亭是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的一个清朝时建的亭子。为什么叫半路亭?是因为这个亭子建在古时候定海南城门到码头的半路上。
李白有句诗“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古时候为了给行人提供休息和躲雨的地方,十里建个长亭(大一点的亭子),五里建个短亭(小一点的亭子)。而从古时的定海南门到码头(叫做南门码头)是不到五里的,但从城里去码头或是码头到城里的人多数手提肩挑,于是得有个休息的地方,在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盖了这个亭子。命名为半路亭。
![]()
没搜到定海半路亭的老照片,大概就跟这个差不多的亭子
那么为什么到那个时候才建?而不是在此前就建?其实明朝时候的定海南城门在什么位置呢?就是现在的人民路与解放路交叉的地方。解放路其实就是原来定海古城南城墙的墙基。那明朝时候海岸线在哪里呢?解放路南面的那条现在被叫做城中河的河北岸就是海岸。也就是明朝时候海岸离城墙就二、三十米。
为什么建得离海岸这么近?为了防御。明朝的红夷大炮和火铳射不了多远的,城墙离海岸近有利于抗登陆,主要是抗倭寇的登陆。红夷大炮之所以叫红夷大炮,是因为卖大炮给明朝廷的荷兰人头发是红的缘故。
![]()
而倭寇确实也来攻过定海几次,都被明军的红夷大炮和火铳击退。而且倭寇还被击沉了至少一艘船。上世纪八几年建老电信大楼挖基坑时还挖出过明朝定海城保卫战时击沉的战船。还有个九孔的用于城中河水排涝的水闸。只是当时的定海文物所工作人员不重视,匆匆看了现场拍了几张照片后就断定没什么考古价值。等他们到杭州开会,省文物局的人告诉他们这个绝对有考古挖掘价值,而且那艘战船比宁波战船街的战船还要大。于是又想组织考古挖掘,然此时基础已完成,没法挖掘了。这应该是舟山文物考古的一大损失,只因为两个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和不认真的工作态度。如果以后老电信大楼拆除,舟山的文物部门应该不放过补救挖掘的机会,那艘战船还躺在大楼底下。
继续扯回半路亭。后来海滩逐渐积淤,海岸逐渐向南退。于是把海堤建在了现在东海路位置,后来又向南移把海堤建在了环城南路位置,又继续南移到现在的海堤位置。那时候的海堤是土堤,1840年和1841年的两次定海保卫战清军就是凭着这土海堤做防卫依托作战。因此,已经没有明朝时候定海守军的城墙防御优势。
而当三总兵拼死保卫定海的时候,还没有这个半路亭。在此37年后才建的半路亭。
![]()
至于露亭宾馆的名则是有人用半路亭的谐音取了该名。听起来好像很有点浪漫的味道,其实是完全没有了半路亭的意思。亭子是露天的,怎么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