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是一门学问。
本周,两则关于“拒绝”的新闻,值得玩味。
一则是四川攀枝花仁和区土城南街的一个老旧小区,为拒绝外来车辆进入抢车位,竟给小区铁门上了29把锁。有居民坦言,小区最多仅能容纳16辆私家车停放,由于紧邻农贸市场,人流量、车流量大,且没有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导致外来车辆随意进入停放,频繁造成居民停车难、通行受阻的问题。于是,小区居民才决定以“锁与锁相连成锁链”的方式锁住大门,每家一把锁,车主开门时只需要开自家那把。
![]()
土法上锁,是智慧还是无奈?29把锁串起的“区块链门禁”,看似是民间智慧的爆发,实则是对缺乏管理的无声应对,虽照见业主自治的活力,但也暴露出老旧小区管理的盲区和隐患——一把锁对应一户权责,若有业主不慎丢失钥匙或外来人员撬锁而入,责任如何划分?也有法律人士提醒,若此门为消防通道,如此上锁也存在消防安全和法律隐患。
基层治理的本质是“绣花功夫”。解决“车位之争”不是没有可借鉴的案例:有的社区通过“错峰停车”盘活闲置资源,与周边商场、单位签订车位共享协议;有的引入智能停车系统,使用“车牌识别+预约登记”精准管控外来车辆。当群众不得不靠“极端办法”维护权益时,有关部门不妨多多俯下身子,用政策引导、资源协调等为老旧小区“疏堵”,为居民利益上一把“放心锁”。
![]()
另一件是女子求助120被拒还被接线员辱骂一事。37岁的李女士反映,自己在心脏疼痛、拨打120救助热线时,因地址沟通问题遭到接线员的辱骂:“这个检查站很大,你不说具体在哪个位置,我们没法找你。你他X傻X吧。”还没等李女士反应过来,对方便挂断了电话。在求助民警后,她被送往北京某医院治疗。更让其无法接受的是,120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此事系接线员“家里有事,就是发泄一下”,已对其作出扣除绩效处理。
![]()
120急救热线不是普通的客服电话,而是法律赋予强制缔约义务的“生命热线”,是公众在危急时刻的希望和依靠,一分一秒都关系着患者的安危。任何人都可能面临情绪上的问题,但将个人情绪带入关乎生死的工作岗位,且恶语相加,恐怕绝非一句“情绪失控”可以开脱。从法律层面来看,若该行为导致延误救治等后果,涉事人员及急救中心或将面临侵权赔偿等责任。
这起事件更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个别从业者的职业本分,也提醒相关部门,真正的管理应该是给“生命线”装安全阀:强化岗前法治与心理培训,建立岗中实时监测调度机制,实行事后“零容忍”追责处理。毕竟,生命的重量,从不能用“情绪”来衡量。
从“29把锁”到“120辱骂事件”,从社区自治的无奈到个人情绪的宣泄,个体事件差异的背后,是公共领域中的边界模糊、规则缺失与责任主体的缺位——社会的良性运行不能依赖于个体的“土法炼钢”或个人的道德自觉,系统的“失灵”必须由系统性的建设来弥补,才能赢得公众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