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的辽东,有位叫钟庆余的读书人,不仅学问好,更是出了名的大孝子。这一年,他要去省城济南参加举人考试。
动身前,就听人说起,济南藩王府里住着一位老道士,能未卜先知,说人吉凶,灵验得很。钟生心里记下了,想着到了济南,一定要去拜见一下。
钟庆余
考试头两场一结束,钟生心里有些忐忑,便信步走到趵突泉散心。真是巧了,就在那泉水滚滚、人声鼎沸的地方,他一眼就看见了那位老道士。
只见这道士,年纪约莫六十开外,一把灰白的长胡子飘在胸前,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问前程吉凶的人。
道士对众人说话,总是含含糊糊,似藏玄机。可他一见到钟生从人堆里出来,眼睛一亮,竟主动上前,一把拉住钟生的手,欢喜地说:“这位公子,心地光明,德行宽厚,实在令人敬佩啊!”
说着,便拉着钟生上了附近一座小楼,屏退了左右。
道士看着钟生,开门见山地问:“公子此番前来,是想知道前程之事吧?”
![]()
老道士邀请钟生详谈
钟生恭敬地回答:“正是,还请仙长指点。”
道士沉吟片刻,叹了口气:“不瞒公子,您的福分不算厚重,但此番科考,倒还有些希望,榜上应有名。只是……中了举人荣归故里之后,恐怕……恐怕就见不到您的老母亲了。”
钟生一听这话,如同晴天霹雳!他自幼丧父,由母亲一手拉扯大,母子感情极深。想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自己却远在异乡,泪水立刻涌了出来。
他当下便作揖道:“多谢仙长指点,这试我不考了,我这就回家侍奉母亲!”
![]()
钟生伤心哭泣
道士连忙拦住:“不可!万万不可!你若此时弃考,不但功名无望,连见母亲最后一面机缘也要错过。”
钟生流泪道:“若不能在母亲临终前尽孝,我做人尚有亏欠,即便日后做了卿相,又有什么光彩?”
道士被他的孝心感动,说道:“唉,我与公子前世有缘,今日定当相助。”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蜡封的药丸,递给钟生,“此药可延寿七日。你速派人日夜兼程送回家中,令堂服下,可保七日无虞。你安心考完最后一场,即刻返乡,还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
老道士赠药丸
钟生收好药丸,谢过道士,失魂落魄地下了楼。他心乱如麻,只想早一刻是一刻回到母亲身边。
于是叫上仆人,去租驴赶路。谁知怪事发生了,那驴子走了一里多地,忽然调头就往回跑,怎么吆喝鞭打都不听,最后竟趴在地上死活不肯起来。
钟生急得满头大汗。仆人劝道:“少爷,就剩明天最后一场了,何必争这一天?不如让我先把药送回去,定然不误事。”钟生看看天色已晚,又无计可施,只得长叹一声,依了仆人的主意。
第二天,钟生匆匆考完,连口气都没喘,立刻动身,日夜不停地往家赶。到家一看,母亲果然已病入膏肓,气若游丝。
![]()
毛驴要赖
幸好仆人早已将药送到并服下,母亲病情竟稳定了些。钟生扑到床前,握着母亲的手痛哭失声。
母亲缓缓醒来,摇头示意他别哭,反而带着笑意,虚弱地说:“儿啊,莫哭。为娘前几天做梦到了地府,见那阎王爷脸色很和气,他对我说:‘查你生平,没做过什么恶事。如今念在你儿子孝心至诚,格外开恩,再赐你十二年阳寿。’”
钟生听了,又惊又喜。果然,没过几天,母亲的病一天天好了起来。这时,中举的喜报也送到了家里,真是双喜临门!
安顿好母亲后,钟生重返济南。他特意找到藩王府的那位道士,重重酬谢。道士却摆手笑道:“公子高中,令堂增寿,这都是你自身德行纯善感召的福报,贫道何功之有?”
![]()
钟生见到母亲平安又伤心落泪
钟生见道士如此谦逊,且事事料中,更是佩服,便又请教自己的终身运势。道士掐指一算,说:“公子命中没有大富大贵,但能得享高寿,也该知足了。你我有缘,不妨多告诉你一些。
我们前世皆是僧侣,有一次用石头打狗,不慎误杀了一只青蛙。那青蛙已转世为驴。按你命数,本该遭横死之祸,但因你至孝感动神明,有星宿护佑,此劫可免。
只是……你的夫人前世不守贞节,注定今生少年守寡。如今你因积德延寿,她已配不上你的福泽,恐怕一年后,她就会有性命之忧。”
钟生闻言,伤心了许久,又问续弦之事。道士只道:“在中州地方,今年十四岁了。”临别时,道士又郑重嘱咐:“切记,日后若遇大难,当急奔东南方向,可保平安。”
![]()
钟生又拜访老道士
过了一年多,钟生的妻子果然病逝了。这时,钟生的舅父在西江做县令,母亲让他去探望舅父,正好路过中州。钟生想起道士的话,便留心起来。
一日,他骑马路过一个村庄,河边正唱大戏,男男女女挤得水泄不通。他正想小心地从人群边上绕过去,忽然,一头受惊的公驴从他身后窜过,撞得他骑的骡子也跟着受惊,猛地向前狂奔!
钟生慌忙勒紧缰绳,回手一鞭想吓退那驴子,不料驴子受痛,发疯般冲向人群。
这一冲可闯了大祸!人群顿时大乱。当时,有个六七岁的小王爷,正被奶妈抱着在河堤上看戏,躲避不及,竟被挤落河中!
![]()
小王️爷被撞落水
众侍卫一时都没反应过来,等救起小王爷,已经没了气息。随行官兵立刻大喊:“抓住那个骑骡子的!”
钟生吓得魂飞魄散,拼命打骡子逃跑。危急时刻,他突然想起道士“急奔东南”的嘱咐,于是不管不顾,朝着东南方向一路狂奔。
足足跑了三十多里,进了一个山村,遇见一位面貌慈祥的老人。钟生赶紧下骡作揖求救。
老人将他请进屋里,自称姓方。钟生跪倒在地,将闯祸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老人起初说:“不妨事,你住下,我帮你周旋。”
等到晚上打听消息回来,老人脸色大变:“坏了!淹死的竟是位小王爷!若是平民,我尚可周旋,这……这可是杀头的大罪,连藏匿者都要同罪啊!”钟生吓得面无人色,苦苦哀求。
![]()
老人带回来坏消息
老人沉思良久,面露难色,直到半夜,才又来到钟生房间,突然问:“请问公子,尊夫人今年多大了?”
钟生黯然道:“拙荆已病故一年了。”
老人一听,竟转忧为喜:“哦?如此甚好!我的办法或许能成了!”
钟生不明所以。老人笑道:“实不相瞒,我姐夫在南山修行,是位得道高僧。姐姐早已过世,留下一个女儿,由我抚养长大,聪明贤惠。我想将她许配给你,你看如何?”
钟生一听,正中下怀,不仅印证了道士关于续弦的预言,更盼着这层亲戚关系能让老人更尽力帮自己,连忙答应:“承蒙老丈不弃,小生求之不得。只是我乃戴罪之身,怕连累您啊。”
老人说:“我正是为你设法。我姐夫法术神妙,只是早已不问世事。你们成亲后,你可与我这外甥女商议,她定有办法求她父亲相助。”
![]()
老人想了个好办法
于是,钟生便在山村与老人的外甥女成了亲。新娘子年方十六,长得跟天仙似的。但钟生心里装着大祸,终日愁眉不展。新娘子生气了:“郎君是嫌我配不上你吗?”
钟生连忙赔罪,将闯祸之事和盘托出。新娘一听,跺脚埋怨道:“舅舅真是糊涂!惹下这等塌天大祸,自己没法子,又不明说,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
钟生羞愧地跪在地上说:“是我苦苦哀求舅舅。娘子既然出身仙家,必有回天妙法,若能救我一命,此生定当日夜香花供奉娘子!”
新娘子叹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可说。只是我父亲出家后,早已淡了父女之情。没办法,我们只好一同去求他,但少不了要受些磨难了。”
![]()
钟生与老人的外甥女拜天地
当夜,新娘一夜未眠,用棉絮和毡子偷偷缝制了两副厚厚的护膝,藏在裤腿里。第二天,两人雇了轿子上山。山路越走越险,后来连轿子也上不去了,只能徒步攀登。
那山路崎岖陡峭,碎石密布,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钟生搀扶着新娘,两人跌跌撞撞,好不容易快到山顶的寺庙时,都已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新娘脸上的脂粉都被汗水冲花了。
钟生看着心疼不已,新娘却忧心道:“只怕这点苦,还算不得什么。”
两人互相搀扶着进了寺庙。拜过佛后,来到禅堂,只见一位老和尚闭目盘坐在蒲团上,一个小童在旁边侍立。
禅堂打扫得一尘不染,唯独老和尚座前,却撒满了沙子和碎石。新娘不敢挑剔,直接跪在砂石之上,钟生也跟着跪下。
![]()
钟生夫妻俩哀求岳丈
老和尚睁眼瞥了一下,又闭上了。新娘恭敬地说:“女儿久未探望父亲,今已嫁夫,特与女婿同来请安。”老和尚过了好久,才又睁眼,冷冷道:“小妮子真会给人添麻烦!”
说完便再不理睬。两人跪在砂石上,时间一长,只觉得膝盖刺痛钻心,几乎要昏过去。又过了不知多久,老和尚忽然开口问:“骡子牵来了吗?”
新娘答:“没有。”
老和尚命令道:“你们两个立刻回去,速把骡子牵来!”
两人如蒙大赦,狼狈不堪地相互搀扶着下山回家,虽然浑身酸痛,却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按吩咐把骡子送到了山上。他们心里疑惑,却也不敢多问。
![]()
夫妻俩狼狈下山
过了几天,外面风声渐渐平息,传来消息说,冲撞王爷的凶犯已经被抓到并处决了。夫妻二人这才松了口气,庆幸躲过大难。
不久,庙里的小和尚下山,送来一根被砍成两段的竹杖,对钟生说:“替先生顶罪的,就是这位竹先生了。”并嘱咐他好生安葬祭祀,以消解其冤屈。
钟生接过竹杖一看,断口处竟真有斑斑血痕。他心中骇然,也无比感激,便依言将竹杖厚葬了。
经过这番劫难,钟生夫妇再不敢在原地久留,连夜收拾行装,返回了辽阳故乡。
![]()
竹杖顶罪
从此,钟生更加孝顺母亲,与妻子和睦度日,果然一生平安顺遂,应了老道士当年“福寿绵长”的预言。
这个故事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人们都说,孝心感天,终能逢凶化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