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乌克兰的特种部队又干了一票大的,直接把俄军的一台雷达给炸了,结果一看,这玩意儿居然是中国产的商用型号。不是军用的那种高端货,而是浙江那边一家叫凡霜科技的公司出的FSTH-LD02雷达。
本来这雷达是给民用设计的,比如机场或者港口监控无人机啥的,谁知道俄军拿来对付乌克兰的无人机了。乌克兰的特种部队下属的UA_REG团队在10月30日通过他们的Telegram频道放出了,展示整个过程,用FPV无人机精准打击,雷达直接报废。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无人机成了战场上的主角。乌克兰那边用各种小型无人机搞侦察和打击,俄军自然得想办法反制。他们从去年开始就引进了一些中国产的雷达系统,这些东西便宜好用,还能全天候工作。
FSTH-LD02这款就是其中之一,它工作在Ku波段,能探测10公里内的目标,测距误差只有5米,方位和仰角精度0.3度。俄军把这些雷达整合进他们的反无人机小组,跟拦截无人机一起用,试图提升效率。
![]()
外媒报道过,俄军的第11集团军和第22防空导弹团已经在用这些设备了。UA_REG团队是怎么发现的呢?他们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锁定位置,包括电子侦察和卫星图像分析。确认了雷达的外形特征后,就知道这是中国商用货。
里清楚显示了打击过程,无人机直接命中,雷达站瞬间瘫痪。俄军那边损失不小,因为这种雷达是他们的“眼睛”,没了它,对乌克兰无人机的拦截就弱了不少。乌克兰军方确认,俄军确实在用这些中国设备来探测无人机,范围能到15公里。
这不是孤立事件,俄军用中国雷达已经不是新闻了。早在2023年就有类似报道,但最近又冒出来了。10月初,外媒就提到俄军防空部队配备了FSTH-LD02和FSTH-LD03,这些雷达体积小,长度1到1.3米,高度0.6到0.8米,便于部署。
![]()
FSTH-LD03用X波段,探测距离15公里,测距精度10米。两种型号都有盲区,LD02是150米,LD03是300米,还追踪不了速度低于1米每秒的目标。制造商没公开尺寸,但估算下来挺紧凑的。
还有个更轻的FSTH-LD02C型号,在中国网上卖,功耗400瓦,能探测8到10公里的四旋翼无人机。
为什么俄军要用这些商用雷达?简单来说,他们本土的系统跟不上无人机的节奏了。乌克兰的无人机群越来越大,灵活难抓,俄军需要更精准的探测工具。中国这些雷达价格低,通过在线平台就能买到,俄军就直接拿来改装。
报道说,这些设备被部署在多个作战单位,跟FPV拦截器结合,形成多层次防御。这事儿凸显了冲突中技术流通的复杂性,中国企业出口这些东西,本来是民用,结果上了战场。
乌克兰那边当然不干坐着,他们的特种部队一直在针对这些雷达下手。UA_REG团队就是典型例子,他们隶属特种部队,专注于情报和无人机操作。从2016年特种部队改革开始,这支队伍就逐步成型,成员多是老兵,有东部作战经验。团队在2022年后加强了技术应用,多次执行类似任务。这次行动成功后,他们公开,不光是炫耀,还想警告潜在供应商。
从更大范围看,这事件反映了无人机战争的演变。俄军重组反无人机能力,把雷达操作员和无人机飞行员整合起来,共享作战区防御。乌克兰则靠灵活战术反击,破坏敌方关键设备。损失一台雷达,对俄军来说意味着防御漏洞增大,乌克兰无人机能更自由活动。
国际上,这事儿也引起关注,因为涉及中国技术出口。虽说这些是商用,但用在军事上,总会引发讨论管制问题。
再说说雷达的具体规格,FSTH-LD02用Ku波段,频率12到18吉赫兹,波长2.5到1.67厘米。对雷达截面积0.01平方米的目标,能测到10公里。相比之下,LD03用X波段,8到12吉赫兹,波长3.75到2.5厘米,距离更远点。
这些数据来自产品说明,俄军实际用时可能有改动,但基本局限性还在。比如盲区问题,在近距离作战时就容易被钻空子。
![]()
乌克兰情报部门早就注意到俄军的变化,盟友也提供信息。10月初的报道就指出,这些雷达已在俄军服役,提升了对乌克兰FPV无人机的拦截。
俄军试图建多层体系,应对乌克兰的无人机扩张。这场猫鼠游戏持续塑造战场格局,谁的技术更新快,谁就占上风。
特种部队的角色在这里关键,他们不光打,还负责情报分析。UA_REG从战争初期就活跃,积累了不少针对防空系统的经验。他们的行动往往结合多源数据,确保打击准确。这次摧毁FSTH-LD02,就是典型案例,证明商用技术在战场上的脆弱性。
从经济角度看,中国企业生产这些雷达,本意是民用市场,但出口到俄罗斯,就变味了。凡霜科技的设备在网上卖得火,买家包括各种机构。现在上了新闻,估计会影响销量。俄军继续用这些东西,乌克兰也会继续针对,循环下去。
类似事件不止这一起,乌克兰军方最近还报了其他打击。比如10月28日,情报部门说击中了两个俄军雷达站和一个导弹发射平台。还有在克里米亚,黑海平台上的雷达也被毁。这些行动累积起来,削弱俄军空中监视能力。
![]()
乌克兰特种部队的训练包括电子战模拟,成员用便携设备实战。领导层强调协作,跟国际伙伴学经验。这让他们在技术对抗中不落下风。事件后,俄军可能调整部署,增加防护。但乌克兰的无人机技术也在进步,FPV型号速度快,难抓。雷达有局限,如无法追踪慢速目标,乌克兰就利用这点。
国际媒体报道增多,讨论技术中立性。中国方面没正式回应,但产品规格公开,显示这些雷达有弱点。俄军用它们填补空白,但长远看,需要更先进系统。商用雷达变军用,反映资源紧缺。乌克兰靠聪明战术扳回一城,俄军得想新招。整体看,无人机主导趋势不变,谁适应快谁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