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国军事专家鲁普雷希特注意到,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疑似中国海军第二艘常规动力航母(CV-19)的大尺寸模型。但无论是鲁普雷希特本人,写的怀疑人生的盘子,还是其他军迷,看到这个模型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对吗?你确定这玩意设计合理吗?”
![]()
舰岛上写着“19”字样的航母模型,舰岛布局和武汉水泥航母基本一致。前半截是一个非常紧凑的舰岛,大小简直是核航母水平,后半截则是突兀的半独立烟囱,烟囱后部没有任何附属设备。这种设计怎么说呢,上次看到这种还是在1920年代。舰岛从融合设计降级为分体式设计是不是太不对劲了点?况且这么调整图了个啥,这么一改舰岛占地面积大增啊!
![]()
1934年服役的列克星敦号航母
为了保证排烟通畅,减少废气倒灌,防止烟囱故障导致没法正常排气,在飞行甲板上设置固定式的烟囱为世界海军的主流选择。至于什么舰尾排烟、弯曲向下排烟、竖平两用烟囱排烟那都是邪路。
![]()
又因为烟囱占地方,航母的上层建筑也占地方,将两者合二为一能够大大提升飞行甲板的空间利用率,将更多的空间用来停放舰载机,所以烟囱舰岛的融合式设计成为了世界海军的主流选择。无非就是技术水平不同导致烟囱和舰岛的集成水平有所差距而已。至于烟囱前后长期处于熏腊肉状态,海军表示可以接受,不算什么大问题。
![]()
又因为舰岛和烟囱就算是没有采用整合式设计,两者也没多远,所以航母改着改着烟囱舰岛连一起的案例也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哪怕是暴怒、光荣、皇家方舟、列克星敦、约克城这种1920、1930年代的老祖宗,也得围绕着烟囱搭建点附属设备,设置点防空炮或者瞭望哨之类的,在烟囱后方不设置任何附属设备的舰艇真的是一艘都没有。
![]()
而所谓的19舰模型恰恰就是不一样的设计,前舰岛是拿掉了烟囱部分的福建舰舰岛,位于舰岛后部的烟囱则是三层以下和舰岛相连,三层以上为独立设计,且烟囱后方没有任何附属设备。19舰的舰岛与烟囱的布局,赫然从百年主流的融合式设计,倒退成了分体式设计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
通过模型可知,所谓19舰模型其舰岛后部设置了两面S波段雷达两面X波段雷达,原航空舰桥的顶上,也设置有舰载机渐进导引雷达等一连串的设备。这些设备安装位置基本要求就是后方无遮挡,为了尽可能的保证这些雷达的视野,美航母甚至会专门在舰岛右后侧设置一根天线柱以设置雷达系统。
19舰模型那位于舰岛后方的烟囱势必会严重遮挡舰岛后雷达系统的视野。着实不合逻辑。舰载机着舰过程中,导引雷达不得瞄着舰载机啊?烟囱那一档它看得着么?
![]()
福建舰舰岛全长约45米左右,基座长约40米左右,略大于小鹰的38米。但小鹰级航母还有一根天线柱,福建舰可没有。因此在常规动力航母领域,福建舰的上层建筑总长是最短的,却没有之一。更别说福建舰的雷达系统极其奢华了。倘若降级为小鹰水平的雷达,福建舰的舰岛全长都有望压缩至30米级。
![]()
简单P了一下。
而19舰模型的舰岛相较于福建舰的舰岛,不仅存在独立烟囱遮挡雷达视野的问题,还存在上层建筑尺寸增加,挤占飞行甲板空间的问题(增加的长度为航空舰桥下方的那几米)。更别说烟道位置是高度确定的,在不大幅度调整舰体内部格局的前提下,烟岛几乎不可能移动,换言之烟囱后移了,舰岛那就得对应前移。福建舰舰岛前部停机区空间已经够紧张了,这咋还敢压缩呢?
![]()
这种后置式烟囱一来存在遮挡后雷达视野的问题,二来存在舰岛被迫前移挤占停机区的问题,三来存在烟囱整体更大的问题,四来还存在烟囱高度太低,黑烟能直接倒灌到飞行甲板上。缺点实在是太明显了,可以说是着实看不到该设计有任何的优点。
![]()
更别说作为低风险备用案的常规动力航母完全没有大改的必要。美国海军企业号核航母之后建造的小鹰级三号舰美国号与四号舰肯尼迪号之时,不也是致力于优化内部,而不是改头换面么。巴库之于基辅已经是大规模调整了,但巴库也没有邪门到后置烟囱的设计啊。‘’
![]()
福建级二号舰就算想处理上层建筑的熏黑问题,加个风帽不就行了么?还是先烟大的话,还能通过略微拉长上层建筑的方式以解决该问题,舰岛延长5米,都能有效缓解烟雾倒灌问题。这种后置烟囱的设计,真的是太邪门了,实在不行学肯尼迪的侧排烟都没啥问题啊。
![]()
最后,盘子认为所谓的19舰模型应该是有人在找乐子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