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日,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而被立案调查。
这桩交易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接连受阻下于今年6月重启交易,未曾想直接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立案调查。
收购Autotalks,是高通汽车芯片垄断闭环的关键一步,这一交易受阻给国产芯片和智能汽车V2X产业带来短暂喘息空间。
2015年高通第一次被处罚之后,国产手机芯片企业迎来短暂发展期,这一次,在国产汽车芯片领域,中国已有坚实的基础,2024年中国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已超10%,在政策红利加持下,这一数字有望加速提升。
以下为正文:
2025年10月10日,一纸公告震惊市场。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因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决定对高通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2025年6月12日已有专业研究者注意到涉案交易并未获得市监总局的批准,建议市监总局对高通收购Autotalks进行立案调查,包括对经营者集中申报和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调查。
![]()
![]()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从2015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罚60亿元,到如今因并购申报瑕疵面临调查,十年间高通两次遭遇中国反垄断监管,不仅折射出企业在华合规管理的短板,更预示着全球汽车芯片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
01
一桩缩水并购引发的监管风暴
高通与Autotalks的交易,是一场充满波折的跨国并购,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5月。
2023年5月,高通旗下子公司首次披露收购Autotalks的最终协议,当时交易估值在3.5亿至4亿美元之间,但这一交易很快就因监管阻力折戟。
2023年9月,英国竞争与市场管理局(CMA)率先以“影响汽车通信安全与市场竞争”启动调查,随后,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也担忧交易将削弱V2X芯片领域的创新活力。
2024年3月,在多国监管批准迟迟未落地的情况下,高通被迫终止首次交易,FTC随即表态称这一决定“维护了市场的价格竞争与技术创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当时已关注到该交易,相关案例还被间接纳入《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2024)》,为后续监管埋下伏笔。
2025年6月,高通选择重启交易,此时成交价已降至8000万至9000万美元,较首次估值缩水近77%。或许是出于对“低价交易无需申报”的误判,高通在完成收购时,并未向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履行经营者集中申报义务。
而根据2024年1月施行的《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即便交易未达营业额标准,若可能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监管机构仍有权要求申报。有消息显示,市场监管总局曾书面通知高通限期申报,但企业仍未整改,最终触发立案调查。
2025年10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公告,因高通收购Autotalks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依法开展立案调查。
![]()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
02
高通收购Autotalks:汽车芯片垄断闭环的关键一步
要理解涉案交易如何触碰反垄断法,就必须了解交易标的。
Autotalks成立于2008年,是全球车联网(V2X)领域的核心企业,其率先推出的双模(DSRC/C-V2X)芯片组,能实现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间的毫秒级低时延通信,被视为自动驾驶安全的核心支撑。
而高通收购Autotalks则被视作高通完善“骁龙数字底盘”布局、强化车联网领域竞争力的关键动作,可快速填补自身在车路协同通信层的布局空白,进而为客户提供“芯片+软件+通信协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巩固其在智能汽车半导体市场的竞争优势。
这种技术整合带来的市场集中度提升潜力,正是监管部门关注的核心。
因此,有人在立案调查前就曾对市场监管总局提出:“考虑到Autotalks V2X技术的领先性以及对中美欧相关技术标准的匹配性,如果该项技术被美国高通公司排他性获取,并被打包进美国高通公司的专利组合,向汽车厂家进行一揽子授权,那么或涉嫌对相关技术市场、智能汽车芯片市场以及智能交通的相关产业链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这不是高通第一次触碰中国监管机构的红线。早在2015年,高通就因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中国发改委处以60.88亿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并接受了整改要求。
2021年高通收购瑞典汽车技术公司Veoneer,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严格审查,最终高通放弃了该收购。
要知道,高通业务布局的最大模块是中国市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89.62亿元,其中仅中国大陆收入占比45.75%,美国收入占比24.86%,韩国收入占比20.52%,中国是全球最大营收来源。
2025年骁龙峰会更是罕见地在中、美两地同步举办,足见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
这种高度依赖下,高通在中国被立案调查的信息一经披露,美股盘前股价立即下跌2.91%,投资者对其在华业务稳定性的担忧已然显现。
而这,则给国产芯片企业带来一丝喘息空间。
03
国产替代迎来喘息空间
智能手机芯片领域,高通的骁龙系列芯片是安卓阵营的核心,尤其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高通在高端安卓手机芯片市场(销售收入口径)份额达59%,是小米、三星、OPPO等品牌旗舰机型的首选,在技术性能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优势明显。
汽车芯片领域,高通在智能座舱芯片领域几乎垄断中高端市场,2025年上半年国内装机量占比超75%。
高通被立案调查这一事件的最直观影响是交易会被终止,或是附带限制性条件执行,为国产V2X芯片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了成长时间和市场空间。
短期来看,国产芯片替代空间进一步放大。
芯片设计环节,华为、联发科和紫光展锐等企业面临最直接的“替代机会”,尤其在V2X芯片等细分领域,合规风险引发的市场真空使这些本土厂商获得更多与车企合作的谈判筹码。
随着芯片设计环节国产企业迎来替代空间,整条国产产业链进一步被激活。在晶圆代工环节,随着国产芯片需求增长,以中芯国际为首的国内晶圆代工厂订单量或迎来激增;在封测环节,长电科技等企业封测订单将乘势放量,带动业绩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智能汽车V2X生态链上的企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加持下,迎来利好。2025年9月15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要加快前装V2X模块,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而高通在智能汽车V2X领域占据11.8%的市场份额,业务受限的情况下,本土企业迎来补位空间。
不过,长期来看,市场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高通已不是第一次遭遇反垄断审查,短暂的冲击并不能撼动其行业霸主的地位。
随着这一事件的冲击逐渐减弱,高通卷土重来之时,国产企业是否已抓住机会构建起能够与之抗衡的技术壁垒和产品质量,仍是未知数。
04
尾声
高通被查事件,已释放出我国规范外资巨头的信号。不仅是中国以反垄断法在关键技术领域构建规则护城河,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美国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诉讼,都显示出全球范围内对技术垄断的警惕。
2015年高通第一次被处罚之后,国产手机芯片企业迎来短暂发展期,这一次,在国产汽车芯片领域,中国已有坚实的基础,2024年中国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已超10%,在政策红利加持下,这一数字有望加速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