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顶尖学历、坐拥高薪技术总监职位,本是人生赢家的他,却放着优渥生活不过,偏偏选择铤而走险当小偷,甚至拉上多人一同下水,着实令人费解又不齿。
![]()
明知老东家正处困境,这位精英非但不援手,反而背后下狠手,本以为能凭智商逃过制裁,怎料天网恢恢,他和同伙终究没能逃过法律的严惩,自毁前程得不偿失。
年薪百万为何还做小偷?是被指示还是自愿?
![]()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枚芯片,竟然能活出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它不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却有着比许多故事更曲折的命运。
![]()
今天我们不从人的角度开场,而是把聚光灯打在这枚Wi-Fi6芯片身上,追踪它的生命轨迹。看它如何从华为实验室里万众瞩目的“王子”,沦为一场资本骗局里的核心“骗子”,最终又亲手将背叛它的人送上法庭,成为沉默却最有力的“证人”。
![]()
这枚芯片的诞生,自带光环,因为它承载着一个巨头的战略期望。在那个特殊时期,华为正面临着5G及Wi-Fi芯片研发的双重瓶颈,为了打破技术壁垒,内部启动了一个庞大的研发项目。
这个项目的投入有多夸张?前前后后砸下的资金超过了9个亿,甚至有说法是逼近10亿,研发周期更是计划长达三年。可以说,这枚芯片就是这个宏伟蓝图中最闪亮的核心成果。
![]()
为了确保这位“王子”能够顺利降生,华为必须为它找到一位最顶级的“监护人”。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当时半导体圈里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张琨身上。
![]()
这位美籍华人的履历堪称完美:北大本科,中科院硕士,手握美国两所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在2011年加入华为之前,他已在高通主导过物联网芯片的研发,还拿过年度技术大奖,是业内公认的技术大牛。
![]()
华为对这位“监护人”给予了毫无保留的信任。他们开出了一个让同行都眼红的价码:21级的高管职级,600万的年薪,加上分红后,实际年收入轻松突破千万。
不仅如此深圳湾的豪宅和专车也一并配齐。所有这些优待,都指向一个目标:让张琨全力以赴,主导Wi-Fi6芯片项目,让这位承载着希望的“王子”尽快面世。
![]()
时间来到2020年底,外部环境急转直下,美国对华为海思实施了严酷的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枚芯片的自主可控性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意义。它不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华为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一张关键底牌。
![]()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监护人”,内心却在悄然发生变化。正是在2020年底制裁最严峻的时刻,张琨没有选择与公司共克时艰,反而从中嗅到了一丝扭曲的“商机”。
他开始秘密策划一场周密的背叛。他找到了几个核心同伙,其中包括那位曾经从北大退学、后又考入清华、但一直对自己待遇心怀不满的刘某,以及周某、顾某某等人。
![]()
策反的筹码简单而粗暴:承诺薪水直接翻三倍,外加未来新公司的原始股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一个由14人组成的盗窃团伙迅速集结完毕。
他们过上了“双面人”的生活,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没有立即离职,白天依然是华为的高薪员工,晚上则摇身一变,为张琨即将在南京创立的新公司——尊湃通讯效力。
![]()
一场针对芯片“王子”的系统性盗窃,就此拉开序幕。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用最原始的截屏方式获取芯片版图,再通过公司内部的通讯工具如钉钉、企业微信等进行传输。
![]()
为了躲避华为强大的内部审计系统,他们还将庞大的技术数据拆解成无数个小文件,通过境外加密邮件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出公司,就这样华为耗费近10亿巨资、数年心血研发出的40个核心技术点,被完整地复制、搬运了出去。
![]()
2021年2月尊湃通讯在南京正式成立,有了现成的技术,接下来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技术洗白”。他们将从华为偷来的代码进行系统性地修改,刻意更改代码里的注释和关键标识,并将其伪装成一个看似合法的开源项目,企图彻底掩盖其真实的“血统”。
![]()
经过这番“整容”,曾经的华为“王子”,摇身一变,成了尊湃通讯对外标榜的“自主研发”成果,一个即将在资本市场兴风作浪的核心道具。
![]()
这个被伪装的“骗子”芯片,很快在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与激情”。2022年11月,尊湃通讯高调发布了其第一代Wi-Fi6芯片,并对外大肆宣传,声称其研发速度比行业巨头华为还要快上30%!
![]()
这种严重违背半导体研发规律的狂言,在当时竟然成了他们吸引投资的最大亮点。
资本市场被这个“创新神话”彻底迷惑。短短两年内,尊湃通讯就顺利完成了三轮融资,总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公司估值一度飙升至10个亿。
![]()
它的背后,站着一众知名的投资机构,包括高榕资本、湖杉资本,甚至连小米也通过旗下的瀚星创投参与了投资。所有人都以为自己抓住了一个未来的芯片独角兽,殊不知,这只是一个用谎言和盗窃堆砌起来的巨大泡沫。
![]()
然而谎言终究有被戳破的一天,尤其是在容不得半点虚假的技术领域。张琨团队那句“比华为快30%”的狂妄宣传,就像一份提前写好的自白书,主动将自己推到了聚光灯下,也引起了华为的高度警觉。
![]()
紧接着行业内发现,尊湃通讯的创始团队成员,绝大部分都来自前华为海思的Wi-Fi团队。如此整齐划一的“集体跳槽”,让整个事件的疑点越来越大。
![]()
面对重重疑云,华为决定用最直接、最硬核的方式寻求真相。他们从市场上购买了尊湃公开发售的芯片,然后启动了逆向工程拆解分析。这是一场技术层面的“亲子鉴定”。鉴定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尊湃的芯片与华为的芯片,在技术上的相似度竟然高达90%!
![]()
而最致命的铁证,是华为的工程师在芯片的某些电路线路上,发现了无法被后期修改抹去的“华为内部标记”。这些标记,就像是技术人员留在自己作品上的独特“胎记”,是芯片与生俱来的DNA,根本无法通过“代码洗白”这种表面功夫来清除。
![]()
这枚芯片,在此刻完成了它第三重身份的转变。它不再是战略资产,也不是犯罪工具,它成了一位沉默的“证人”,在法庭上进行着最冰冷、最真实的指控。2023年4月19日,上海与江苏两地警方雷霆出击,对张琨及其犯罪团伙实施了抓捕,14名涉案人员全部落网。
![]()
警方当场查封了7台存有大量华为内部资料的服务器,并冻结了9500万元的涉案资金。那个估值一度高达10亿的尊湃通讯,瞬间土崩瓦解,最终被强制注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最后的判决,为这个荒唐的故事画上了句号。主犯张琨,这位曾经被光环笼罩的行业精英,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同时被处以5年的行业禁入。
![]()
其余4名核心成员,分别被判处3至5年的实刑,另外9名参与者也未能幸免,被判处缓刑并处罚金。整个团伙合计被罚款高达1350万元。
![]()
一枚芯片的“三重人生”,是一个关于创造、背叛与正义的完整闭环。它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一点:核心技术是有记忆、有身份的。任何试图通过盗窃和伪装走捷径的行为,最终都会被技术本身记录下的真相所反噬。
![]()
在今天这个浮躁的、追逐速度与回报的时代,对知识产权的敬畏,对技术规律的尊重,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唯一正道。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