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开药、少检查”将纳入监管,新规2026年1月1日起推行!这些红线别碰
小区里的李阿姨最近总犯嘀咕:“上次感冒去医院,医生就开了血常规和感冒药,没让做CT,是不是怕担责故意少检查?”而刚陪孩子看诊的小张则吐槽:“以前娃发烧动辄开一堆检查,花了不少冤枉钱。”其实这两种顾虑很快都能有解——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推出的诊疗规范监管新规,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全面实施。这新规可不是简单“限药限检查”,而是给“过度诊疗”和“消极诊疗”同时划了红线,既要防“乱花钱”,也要堵“该治不治”的漏洞,每一条规矩都有官方说法撑腰。
![]()
新规不是“一刀切”:管的是“过度”和“缺漏”两类乱象
很多人以为新规只查“多开药、多检查”,其实它盯的是两种走极端的诊疗行为。2025年10月国家医保局发布的专项整治文件明确,既要打击“无指征过度医疗”,也要整治“为省成本故意少做”的消极诊疗。
先说“过度诊疗”的红线。普通感冒发烧开CT、生化全套,高血压患者一种药能控制却开三种同类药,这些都属于违规。云南2025年10月的专项整治中,就把“违规超量开药”列为重点线索,明确门诊开药必须“短期适量”:普通常见病不超过7天量,慢性病不超过30天量,严禁搭售无关药品。而“消极诊疗”同样要被罚,卫健委此前通报过基层医院案例:糖尿病患者脚疼,医生没做血管超声就按“脚气”治,导致患者足部溃烂截肢,医院赔钱且涉事医生被暂停执业。新规的核心是“该做的必须做,不该做的别乱做”,精准卡在“合理诊疗”的区间里。
3把“监管标尺”:医生开药检查有了硬规矩
新规没搞模糊要求,直接给医生划了3个可落地的“标尺”,既管住乱象,也给规范诊疗的医生“撑腰”。
第一把标尺是“临床路径底线”。每种常见病都有明确的诊疗标准,比如肺炎必须做血常规、胸片,高血压初诊要测24小时动态血压,少一步都算“诊疗不规范”。而且这个路径会实时更新,比如流感季会加“流感病毒检测”,新指南推荐的药物也会同步纳入,确保诊疗跟上医学规范。
第二把标尺是“风险告知留痕”。不是所有检查都得做,但“不做的风险”必须说透。比如患者怕CT辐射拒绝检查,医生得把“可能漏诊早期肺癌”的风险写进病历并让患者签字,否则出问题医生要担责。这既是保护患者知情权,也是给医生的“免责凭证”。
第三把标尺是“智能审核站岗”。2026年起,全国医疗机构都要上线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医生开单时,系统会实时比对患者病情、病史,违规就弹预警,严重的直接拦截。江苏盐城试点显示,这套系统让基层处方合格率从92.3%飙升到99.92%,过度开药几乎绝迹。重庆的监测系统还能关联既往检查,有效期内的结果重复开单会直接预警,已帮患者节约费用3.12亿元。
患者得实惠:少花冤枉钱,多了“监督权”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新规带来的全是实在好处,看病再也不用“猜来猜去”。
最直接的是检查用药更省钱。2026年底前全国将实现二级以上医院200余项常用检查互认,CT、血常规等高频项目不用重复做,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跨院就诊平均每人能少花200-300元,就医时间缩短30%以上。浙江推行后,仅检查互认一年就省了13亿元。用药也更规范,2025年上半年全国用药咨询门诊调整了35万例不合理方案,不少患者每月药费少花几百块。
更安心的是有了“监督抓手”。广东、云南等地已启动医保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征集过度医疗线索,查实后举报人能拿200元到20万元奖励,信息严格保密。烟台2024年就靠市民线索和智能监控,揪出4459例违规病例,追回医保基金63万多元。
医生不纠结:支付改革“倒逼”规范,还有“容错空间”
新规不是给医生“加负担”,反而靠制度设计让医生能专心治病,不用在“开单创收”和“规范诊疗”间纠结。
核心是DRG/DIP 2.0版支付改革全面落地,医保按“病种打包付费”,比如治疗无并发症阑尾炎,医保定好固定额度,多开检查反而医院贴钱。安阳试点显示,改革后医疗费用从年增25%变成负增长,医院主动减少无效检查,还能拿结余资金升级设备、提高医护待遇。门诊也有新规,广东实行“按人头付费”,医保提前拨钱,花省了医院能留用,医生自然不愿开多余检查。
同时新规留足“容错空间”:疑难杂症的特殊检查、患者过敏需换替代药,医生填“特殊说明”后可人工复核通过;儿科、心外科等重点科室的合理诊疗,还能拿10%额外支付。绩效分配也变了,不再看“开单量”,而是看“治愈率”“患者满意度”,从根上引导医生规范行医。
2026年1月1日新规落地后,“看病贵”“看病迷”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对患者来说,记住“检查看是否对症、用药看是否必要”;对医生来说,守住“临床路径底线、风险告知留痕”,就不会踩红线。毕竟医疗的本质是“治病救人”,新规不过是让诊疗回归初心——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一分不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