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州一位女网友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 “温州附二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时,遭遇了两件烦心事:与晚 8 天就诊的朋友患相同病症,药品费用却相差 3 倍,且接诊医生的服务态度让她颇为不满,相关情况引发网友热议。
2025 年 10 月 21 日,该网友因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呈阳性,前往温州附二医消化内科就诊,接诊的是徐昌隆主任医师。医生为其开具了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等多种药物,最终她实际花费 630 元。
让她意外的是,8 天后她陪同朋友前往该院治疗相同病症,朋友仅花费 148 元左右,两者费用相差 482 元。对比两人的处方单可见,网友的用药包含 5 种药物,而朋友的处方仅 4 种,缺少了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和伏诺拉生片这两种价格相对较高的药物。
![]()
值得注意的是,两人均无其他补充病症,就诊目的均为单纯的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治疗。
医生诊疗态度受质疑,用药指导缺失
除了费用差距,该网友对徐医生的诊疗态度也表达了不满。她表示,就诊时徐医生说话声音轻且语速快,必须凑近才能听清。整个问诊过程仅持续片刻,医生除了提醒 “多喝水” 外,未告知任何用药相关的注意事项,后续她只能通过百度查询用药细节。此外,医生还在问诊中途催促她尽快结束,以便接待下一位患者,这让她感受到了被敷衍的不适感。
![]()
![]()
据悉,幽门螺旋杆菌杀菌治疗的用药方案虽有标准指南,但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过敏史等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不过该网友与朋友均无特殊过敏史或基础疾病,如此悬殊的费用差距和简略的诊疗服务,让她难以理解。
![]()
![]()
目前,该网友已将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希望得到医院的合理解释。不少网友看到后纷纷留言,有人表示也曾遇到过类似的 “同病不同药价” 情况,也有人建议医院应公开用药决策依据,让患者明明白白消费。
医生们也就此事展开热评
医生1:我一般都是按指南开最便宜的药,并且不多开,一样一盒,患者十分感谢我,反正又不是我吃,至于效果,那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
医生2:患者不相信医生,很难治愈
医生3:吃过一次亏就知道了,丑话说到前头,先确定好是想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想用贵的还是便宜的,病人再去跟别人对比就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医生4:伏诺拉生本来就贵啊,沃克好像是小日子出的的吧,效果好,没毛病
医生5:伏诺拉生和带量的艾斯奥美拉唑能比吗。这两张处方就好比一个吃饭一个吃肉,看个人选择吧,好处都在自己身上,要么省钱要么效果好,有啥好曝光的,跟医生直接说需求不好吗
医生6: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是规避风险的最佳方案:有效果“可能”好一点的进口药和便宜点的国产药,你用哪种?
医生7:我感觉现在医保都能报的情况下,会给你开贵的药的医生反而可能是好医生(当然实际情况需具体分析),毕竟药比和各种指标在那里卡着。当然跟着指南开便宜药也无可厚非,这是整个医疗环境决定的,不是医生好与坏的问题。
医生8: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是规避风险的最佳方案:有效果“可能”好一点的进口药和便宜点的国产药,你用哪种?
截至目前,仅患者单方面发声,温州附二医尚未对此事作出公开回应。有待后续官方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