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8旬老太坐拥北京13套房,7个子女却没人养老:不被儿女孝顺的老人

0
分享至



晚年能否安享天伦之乐,不仅取决于子女的孝心,更在于自身是否以德立身、以德持家。

2017年,江西卫视《传奇故事》栏目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京门头沟老街区的老太太方秀琴,年轻时和老伴省吃俭用,攒下13套房产,含辛茹苦养育了七个孩子。

可老了老了,她却落得了个凄惨的下场:

先是老伴积劳成疾早早离世,紧接着她最年长的一对儿女也撒手人寰,剩余的孩子也没人为她养老。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这位母亲非常重男轻女,且极度宠爱小儿子。

13套房产,她只留了一套自用,其余12套均分给了剩余的3个儿子。

本来,赡养母亲的责任应该3个儿子轮流承担,但被宠坏了的四儿子贾小旺不愿养,二儿子又身患心疾自顾不暇,最后只得三儿子贾福独自来赡养母亲。

可这时候,四儿子又出来做妖了:

他先是散布谣言说哥哥是为了贪图母亲的养老金,气的老三不愿意照顾母亲,后又把没有分到丝毫家产的姐姐和妹妹牵扯进来。

但从小被偏心对待的大女儿坚决不愿养,小女儿虽然也心有怨气,但无奈之下还是扛起了赡养母亲的重任,可她经济条件有限,只能带母亲挤在阴暗潮湿的出租屋里。



让老人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病情无疑会加重。

于是小女儿便找到法院寻求帮助。

最后,法院判决让子女们轮流赡养母亲,子女们也就答应了。

看完这个故事,不免让人唏嘘:

若是她当初没有宠坏小儿子,也没有偏心对待女儿,或许到了晚年就不会遭此一难。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多辛苦一生的老人,到了老年却没有个好归宿。

这背后的原因,也许并非全是子女不孝,而是父母没有守好自己的“德”。

那些晚年不被儿女孝顺的老人,身上多半有以下这4种特征。

01

偏心偏到骨子里

常言道:“手心手背都是肉。”

但很多时候,伤害来临时,我们总是会牺牲手背来保护手心。

现实中,很多父母也如此。

他们嘴上说着儿女都一样,但在生活中却会处处偏向其中一个孩子。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84岁的程阿婆前些年拿到了一笔700多万的拆迁费。

她自己做主将这些钱分给了4个孩子,但没有平均分:

大儿子200万,二女儿三女儿各50万,小儿子独占400多万。

明明同样是孩子,差别却如此之大,可想而知平时里程阿婆的偏心。

其他子女因为这件事,陆续与母亲闹翻并搬离家里。

可是程阿婆并不以为然,反而觉得自己有小儿子在身边就足够了。

奈何,小儿子不争气,不到2年就花光了400万,还背上了外债,最后房屋也被拍卖。



小儿子家的日常开销都有问题,更别说让他来承担程阿婆的医药费了。

这时,程阿婆才想起其他孩子。

可这三个子女,早就寒了心,纷纷说道:“我们宁愿出钱把她送到养老院,也不愿接到家里来,和她朝夕相对。”

程阿婆很后悔,但这一切都无法挽回。

我们常说:“百因必有果”。

程阿婆的遭遇,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父母的偏心,正是导致家庭不睦、晚年孤寂的一大原因。

《论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对待子女,尤其需要如此。

智慧的父母懂得,爱需要分寸,更需要公平。

就如同园丁培育花木,若只浇灌一株而荒废其他,最终必将导致整个园圃荒芜。

父母之爱的伟大,在于它的博大与均衡。

一份不偏不倚的爱,才能滋养出懂得感恩与分担的孝心,才能为晚年的安稳筑起最坚实的屏障。

02

说话太刻薄

我们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的威力,足以塑造关系,也足以摧毁亲情。

有些父母习惯于用尖锐的言辞对待子女,自以为是刀子嘴豆腐心,却不知那些伤人的话语早已变成了一把利刃,狠狠地扎向儿女心中。

这种沟通方式,会在子女心中刻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待父母年老时,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会因长期恶语消耗殆尽。

文学经典《红楼梦》中的贾政,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对儿子贾宝玉,几乎从未有过温言鼓励,有的只是厉声呵斥、贬低打压。

从“畜生”、“蠢物”的辱骂,到“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的极端臆测,贾政冰冷的言语,将宝玉心中对父爱的渴望击得粉碎。

这种长期的语言暴力,使得宝玉对他只有畏惧和疏远,何谈亲昵自然的父子之情?



《菜根谭》有言: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真正智慧的父母,懂得用温和的语言与子女沟通,即便子女有不足,也会以包容与引导代替刻薄的指责。

要知道,亲情的维系,离不开温柔的言语滋养。

刻薄的话语如同寒冬里的冷风,会冻僵亲情的温度;而温暖的话语则像春日的暖阳,能融化彼此心中的隔阂。

为人父母,切勿让刻薄的言语,成为摧毁亲子关系的元凶,毕竟,你曾用温柔的话语哄他们长大,也该用温暖的言语,换自己安稳的晚年。

03

控制欲太强

哲人纪伯伦曾有一句剖析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诗句:“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然而,许多父母却难以领悟这其中的真谛。

他们总是将子女视为自身的延续与附属,企图通过严密的控制来安排子女的人生轨迹。

大到成家立业,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他们都要管。

电视剧《都挺好》中的苏母赵美兰,便是控制型家长的缩影。

她强势地掌控着家中的一切,为了大儿子的留学可以卖房,为了二儿子的工作可以掏空家底,且极力阻挠极具天赋的女儿明玉考清华。

在她的极端控制下,家庭关系极度扭曲,她离世后,这个家也瞬间分崩离析。



虽然剧情后期有和解,但现实中,被控制一生的子女,在父母年老体衰、控制力下降时,往往会选择逃离。

他们害怕回归那个令人窒息的环境,或许也会赡养父母,但更多会流于形式,而非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关怀。

《论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父母若不愿被他人控制自己的人生,又何必强加控制于子女身上?

强烈的控制欲往往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但将这种不安全感转化为对子女的束缚,只会让亲子关系渐行渐远。

他们并未在亲子关系中体验过真正的尊重与自由,便不会发自内心地给予温暖回馈。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有这样一个观点: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真正的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智慧的父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得体地退出,从人生的导演转变为温暖的观众。

因为紧握的双手什么也留不住,唯有放开,才能让爱自由呼吸,也才能让自己在晚年收获真正的尊重与怀念。



04

对子女索取无度

《诗经》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父母养育之恩深重,子女尽孝本是天经地义。

然而,若将这份恩情化作无限索取的筹码,便会让亲情的天平失去平衡。

在网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老人育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一线城市打拼,每月按时给老人寄生活费,女儿也时常回家探望。

可老人却不满足,看到邻居家孩子给父母买了高档保健品,便要求儿子也买;得知亲戚家老人住上了养老社区,又逼迫儿女凑钱为自己办理。

儿子不得不身兼数职,女儿也因频繁被索取与丈夫产生矛盾。

最终儿女不堪重负,虽未断绝赡养,但与老人的沟通越来越少,探望也变得敷衍,老人守着满屋子用子女血汗钱买来的东西,却过着孤孤单单的晚年。

现实中,这样的老人并不少。

有的老人,在子女刚步入社会、经济尚未稳定时,便要求子女承担高额的生活费;

待子女成家立业后,又以养老为名,不断索要钱财用于享乐,甚至干涉子女对小家庭的财务规划。

更有甚者,会将子女的付出与孝心直接画等号,子女给的钱少了、买的东西不够贵重,就指责子女不孝,全然不顾子女自身的生活压力。

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情感勒索”,它让子女永远活在还不清的债务感中。

然而健康的亲情,从来不是债主与负债者的索取,而是一场相互扶持、彼此温暖的双向奔赴。

成熟的爱,是在付出中感受丰盈,而非在索取中填补空虚。

明智的老人,懂得体恤子女的艰辛,保持精神的独立与生活的分寸感。

他们深知,适度而得体的需求能激发晚辈的感恩,而无度的索取,只会让那份最珍贵的孝心,在不堪重负中凋零。



《周易》有云: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家庭的幸福,往往与长辈的德行修养息息相关。

对于老人而言,晚年能否安享天伦之乐,不仅取决于子女的孝心,更在于自身是否以德立身、以德持家。

这里的“德”,是为人父母者需终身修习的智慧:要以公平持家,以善言暖人,以尊重育人,以知足养心。

这德行的光芒,终将穿越岁月,照亮一个家庭最温暖的归宿。

愿天下每一位老人,都能以爱播种,以德护佑,在生命的金秋时节,收获满园亲情的硕果,被岁月温柔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G20峰会前夕,美俄领袖双双缺席,中方拒见日首相释放强硬信号

G20峰会前夕,美俄领袖双双缺席,中方拒见日首相释放强硬信号

历史求所知
2025-11-19 13:01:26
美国政坛大地震来了?

美国政坛大地震来了?

西楼饮月
2025-11-20 22:59:32
中日一旦爆发战争,开打后2~3小时对日本很关键,或产生三大后果

中日一旦爆发战争,开打后2~3小时对日本很关键,或产生三大后果

墨兰史书
2025-11-19 03:50:03
全封闭!湛江这里,交通管制→

全封闭!湛江这里,交通管制→

湛江日报
2025-11-20 21:34:27
广州法拍房,快被玩坏了!

广州法拍房,快被玩坏了!

广州PLUS
2025-11-20 19:51:14
京东PLUS会员权益又被砍,都怪外卖业务太烧钱

京东PLUS会员权益又被砍,都怪外卖业务太烧钱

三易生活
2025-11-19 21:01:45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9 18:32:09
中国军售迎来重大突破,红旗9B现身海外阅兵,单价超15亿美元

中国军售迎来重大突破,红旗9B现身海外阅兵,单价超15亿美元

第一军情
2025-11-09 11:30:03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2909亿身家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牛牛叨史
2025-11-20 02:07:53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10-28 00:01:43
陈梦哭泣拥抱范思琦!五战全运1金1铜收官 直言不可思议+奇迹发生

陈梦哭泣拥抱范思琦!五战全运1金1铜收官 直言不可思议+奇迹发生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20 23:16:10
场均23分,摆上货架却无人问津!2年9600万顶薪,你离退役不远了

场均23分,摆上货架却无人问津!2年9600万顶薪,你离退役不远了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19 23:38:18
今夜,跳水!不平静!

今夜,跳水!不平静!

中国基金报
2025-11-20 00:27:57
内忧外患,乌克兰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内忧外患,乌克兰到了最艰难的时候

史政先锋
2025-11-20 20:46:19
联合国聚齐193成员,美国支持日本入常,中俄反对,韩国让人意外

联合国聚齐193成员,美国支持日本入常,中俄反对,韩国让人意外

史料布籍
2025-11-19 22:48:46
韩网吐槽韩国电影完蛋了,三大奖变水,全是关系户玄彬都成影帝了

韩网吐槽韩国电影完蛋了,三大奖变水,全是关系户玄彬都成影帝了

萌神木木
2025-11-20 12:20:45
日军公布5.8万人军演宣传片,说要亮出“武士刀”

日军公布5.8万人军演宣传片,说要亮出“武士刀”

远方青木
2025-11-17 23:54:55
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两个看点值得关注

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两个看点值得关注

澎湃新闻
2025-11-19 07:30:29
新华保险原董事长李全被判死缓!五道口同学帮集体落幕!

新华保险原董事长李全被判死缓!五道口同学帮集体落幕!

一口娱乐
2025-11-20 06:08:11
41款进口药退出中国

41款进口药退出中国

临药网
2025-11-19 16:10:30
2025-11-21 00:31:00
新国学文化
新国学文化
读国学文化,品百态人生;去伪存真,与时俱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1880文章数 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头条要闻

媒体:中日之间交锋继续 全世界都是"当事方"

头条要闻

媒体:中日之间交锋继续 全世界都是"当事方"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房产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超95亿!三亚巨量资产,突然甩出!

数码要闻

智能家居标准Matter 1.5发布,终于支持摄像头

艺术要闻

陈洪绶:花鸟册二十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