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Q:
秦岭这座山脉有何特别之处?
岳明:
秦岭不仅是中国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更是一个生态交汇区。它东西绵延1600公里,横跨暖温带与亚热带,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由于受第四纪冰川影响较小,秦岭成为了许多古老动植物的“避难所”,也让秦岭大熊猫种群长期与外部隔离,形成独特的亚种,进一步凸显了秦岭的生态独特性。
![]()
拍摄:胡毅
Q:
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需要“野外放归”,野生植物是否也需要类似的保护手段?
岳明:
人工繁育的野生植物同样需要“野外放归”这样的保护方式。尤其对于种群极小或已经不再适应原生地气候的濒危植物来说,这种保护方式非常重要。例如,陕西理工大学蒋景龙教授团队对秦岭石蝴蝶进行人工繁育并成功回归野外,确保了这一物种的延续。放归前,还会对植株进行“锻炼”,这种手法类似于动物的“野化”,能够使植株逐步适应自然环境,提高成活率。
![]()
拍摄:石俊荣
Q:
请您分享几个您与植物之间的难忘经历。
岳明:
我曾与任毅教授一同寻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在山中搜寻一整天无果,下山途中坐在路边休息时,却无意间在手边发现了它,这种“意外之喜”令人难忘。
另一段值得一提的经历是2021年,秦岭的华山新麦草被提议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但是该植物分布极窄、数量稀少,且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价值。于是我与同伴们数次倡议,最终成功将华山新麦草保留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这次努力后取得的成果令我难以忘怀。
![]()
Q:
近年来秦岭违规穿越探险行为增多,这对秦岭植物生态有何影响?
岳明:
户外运动对植被影响显著,尤其是生态脆弱的高海拔地区。一是踩踏导致土壤板结、植被退化;二是生火做饭带来火灾隐患;三是过度采摘导致部分植物数量急剧下降;四是物种入侵,低海拔地区植物随人类活动向高海拔地区扩散,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因此,呼吁公众合法游览、合规游玩,让“不进入秦岭的生态保护核心区”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秦岭的责任与义务。
![]()
图源:西安网
结语
秦岭,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中华脊梁,更是承载着千年生态智慧的绿色瑰宝。岳明教授的分享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从独特的种群到濒危的植物,从“野外放归”的保护实践到非法穿越的生态影响,秦岭的每寸土地都蕴含着脆弱的平衡与惊人的韧性。
保护秦岭,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人的共同使命。拒绝秦岭违规穿越探险、不采摘植物、不使用明火,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守护这片净土的关键力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在合法、文明的框架之下欣赏大美秦岭,让这座中华祖脉永葆生机与神秘,让这段绿色传奇世代延续。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