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10月30日,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员会、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巴人根脉·时代新生’泛巴地区巴文化研究发展交流会”在重庆涪陵举行。
![]()
来自湖北、四川、贵州、陕西、重庆等泛巴区域的近百名政府代表、文旅部门负责人、文博机构代表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巴文化保护、研究与活化大计,推动巴文化从学术研究走向大众生活,从地域资源升级为国家文化名片。
开幕式上,涪陵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董奕锋致欢迎辞。他以“武陵山高”“两江水深”“编钟声远”“榨菜味美”四句诗意语言,生动阐释了巴文化“忠诚劲勇、开放包容、敦厚直率”的精神特质,并表达了涪陵作为“巴国故都”,将全力推动小田溪巴王陵遗址博物馆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全域激活巴文化基因。
重庆市文化旅游委一级巡视员幸军在讲话中表示,本次会议也是落实《重庆市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关键举措。他系统回顾了重庆在巴文化考古、研究、保护与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包括构建完整的巴文化序列、出版多部学术专著、推动遗址保护升级等,并宣布下一步将成立重庆市巴文化研究中心,编制专项规划,加强考古发掘与成果转化,推动巴文化实现“专业化、国际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
会议期间,涪陵区巴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现场还签署了《巴清》剧目合作协议书与《泛巴地区文旅交流合作备忘录》,推介了巴文化主题游径,发布了泛巴地区景区互免合作计划,标志着区域协同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
在主旨发言与专题交流环节,东南大学汪艳、重庆师范大学蒋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陈卫东等专家学者,围绕“巴文化地区城市发展与变迁研究”“早期巴蜀符号和巴蜀印章的新线索”“巴地‘华夏化’过程的再反思”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从考古发现、历史演进与遗产保护等多维度挖掘巴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价值。
![]()
本次会议搭建了跨区域、跨学科的高层次交流平台,推动形成了“考古共研、文物共展、文旅共融”的合作共识。未来,泛巴地区将共同打造“巴文化走廊”,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巴文化传承的核心区,涪陵正以小田溪遗址保护利用为引擎,全面推进巴文化的研究、阐释与转化。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开启了泛巴地区巴文化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也为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区域发展树立了典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