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L-MOCA研究最终OS亮相,引领PSR卵巢癌治疗新路径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高致死性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约有超过6万名女性被新诊断为卵巢癌,死亡人数超过3万例[1]。尽管近年来卵巢癌的诊疗手段持续进步,但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仍是临床实践中的重大难题。尤其在亚洲人群中,由于遗传背景、治疗模式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亟需高质量循证研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在此背景下,L-MOCA研究作为首个聚焦亚洲PSR卵巢癌患者的Ⅲ期临床试验,自2021年ASCO大会首次公布数据以来,持续为奥拉帕利在亚洲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提供关键证据。在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上,L-MOCA研究[2]公布了最终总生存期(OS)结果,展现出全人群的长期生存获益趋势,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值此盛会契机,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辽宁省肿瘤医院王丹波教授,围绕L-MOCA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深远意义展开深度解读,系统分析卵巢癌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方向,助力临床医生深入理解研究,促进患者获益最大化。
卵巢癌维持治疗显效,复发治疗困境亟待突破
王丹波教授表示,卵巢癌作为妇科肿瘤中治疗最具挑战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始终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卵巢癌具有早期症状隐匿、晚期确诊率高以及高复发率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据统计,高达70%的卵巢癌患者在初次治疗后会经历复发,且复发间期随疾病进展逐渐缩短[3]。卵巢癌复发可分为铂敏感复发(PSR;完成铂类化疗后6个月以上复发)和铂耐药复发(PRR;完成铂类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复发类型对于后续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关键指导意义。
近年来,卵巢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维持治疗理念的引入为特定患者群体带来了更优的生存预后。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作为维持治疗的核心药物,通过抑制单链修复、诱导双链损伤和触发合成致死三重机制,精准杀伤具有DNA修复缺陷的卵巢癌细胞,显著延长了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临床研究显示,在BRCA突变或同源重组缺陷(HRD)阳性人群中,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可使死亡风险降低40%-50%,部分患者甚至实现5年以上的长期生存[4, 5]。
然而,尽管维持治疗为初治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卵巢癌复发后的治疗仍面临诸多困境。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肿瘤细胞会逐渐从铂敏感状态转变为铂耐药状态,铂耐药复发患者的治疗选择极为有限,且客观缓解率低,临床获益有限[6]。此外,复发性卵巢癌的肿瘤微环境会发生显著改变,包括免疫逃逸增强、血管生成异常等,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卵巢癌复发始终是临床实践中亟待突破的一大难题,是当前研究和临床干预的重点。
L-MOCA最终OS重磅公布,实现亚洲PSR卵巢癌全人群获益
在今年的ESMO年会上,由中国学者牵头的L-MOCA研究正式公布了最终OS数据,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从研究设计层面来看,L-MOCA研究与先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SOLO2研究[7]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人群的筛选与纳入标准的设定上。具体而言,SOLO2研究是一项全球、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其研究重点聚焦于BRCA突变的PSR患者群体;L-MOCA研究则立足于亚洲人群,其中高达91.5%的受试者来自中国,且实现了对PSR卵巢癌患者的全人群覆盖,这一突破为亚洲卵巢癌治疗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与依据。
王丹波教授介绍,从最终的OS数据表现来看,L-MOCA研究与先前的SOLO2研究结果相当。SOLO2研究的中位OS为51.7个月,而L-MOCA研究全分析集(FAS)的中位OS达到51.0个月,中国患者亚组的中位OS更是达到51.2个月,显示出奥拉帕利持久且良好的生存优势。同时,L-MOCA研究中BRCA突变患者的中位OS高达64.4个月,较SOLO2研究中位OS数据明显提升,提示亚洲人群BRCA突变患者对奥拉帕利可能具有更高敏感性,为亚洲地区PSR卵巢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此外,BRCA野生型(BRCAwt)患者的中位OS也达到了40.9个月,这一数据进一步印证奥拉帕利对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全人群维持治疗的疗效获益。
亚组分析显示,既往接受二线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54.6个月,而接受二线以上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39.5个月,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治疗线数后移,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疗效获益逐渐下降。因此,卵巢癌患者在首次复发且仍处于PSR阶段,尽早启用奥拉帕利或其他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为患者带来更显著的总生存期获益。
在卵巢癌的发生与发展进程中,BRCA1/2基因突变是导致HRD最常见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占比约为20%,我国BRCA1/2基因突变率达到了28.5%;而HRD阳性在卵巢癌中占比约50%[8, 9],BRCA1/2突变和HRD阳性人群可以从PARPi维持治疗中获益,更进一步凸显BRCA及HRD检测在卵巢癌诊疗中的重要意义。在L-MOCA研究中,HRD阳性BRCA野生型患者的中位OS达54.6个月,高于全人群中位OS 51个月数据,体现出HRD阳性BRCA野生型患者同样能够从奥拉帕利维持治疗中获得良好的生存获益。
临床实践病例分享,奥拉帕利临床获益实证
王丹波教授表示,在临床实践中可观察到诸多从PARP抑制剂治疗中收获显著疗效,甚至实现长期获益的病例。例如,一位初诊为Ⅳ期且伴有肠道转移的卵巢癌患者,经过全面评估后接受了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PDS),并成功达到R0切除。因手术涉及肠管切除及术后恢复期较长,初始化疗延迟、化疗疗程相对缩短为4个周期。彼时HRD检测尚未在临床普及,故该患者术后进行BRCA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BRCA野生型,并未予以PARPi维持治疗。尽管化疗周期相对缩短,患者无复发生存期仍达到长达两年时间。患者复发阶段,为典型铂敏感复发患者,予以二线系统化疗,并接续进行两年的奥拉帕利维持治疗。截至目前,患者二次无进展生存期已经达到4年,总生存期已达6年,且仍处于无瘤生存状态。
这一临床实践病例带来了几点宝贵启示。首先,初始手术能否达到满意减瘤至关重要。达到R0切除往往提示更理想的预后,为后续治疗获益奠定基础,减少复发风险。其次,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在患者长期疾病控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患者经过2年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得到明显生存获益,即便停药数年后患者仍维持无瘤状态,提示奥拉帕利停药后仍可持续发挥抑瘤作用。即使此例患者后续再次出现复发,长足的无治疗间期仍能使患者从后续化疗及维持治疗中获益。因此我们认为该患者预后良好能够实现长生存获益。这一案例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经验,从手术、化疗、维持治疗多角度全程管理,精准检测明确分子分型,合理选择PARPi维持治疗时机,实现卵巢癌患者临床获益最大化。
专家简介
![]()
王丹波 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导师
辽宁省政协常委。妇科教研室主任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辽宁省优秀专家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委会副主委
CSCO妇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防控专委会常委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副主编
辽宁省医师协会副会长
辽宁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参考文献:
[1] 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 Natl Cancer Cent. 2024;4(1):47-53.
[2] Qinglei Gao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L-MOCA: Olaparib maintenanc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PSR OC). 2025 ESMO,1090P.
[3] González-Martín A, Harter P, Leary A, et al. Newly diagnosed and relaps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J]. Annals of Oncology, 2023, 34(10): 833-848.
[4] DiSilvestro P,Banerjee S,Colombo N,et al.SOLO1 Investigators.Overall survival with maintenance olaparib at a 7-year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and a BRCA mutation:the SOLO1/GOG 3004 Trial[J].J Clin Oncol,2023,41(3):609-617.
[5] Ray-Coquard I,Leary A,Pignata S,et al.Olaparib plus bevacizumab first-line maintenance in ovarian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the PAOLA-1/ENGOT-ov25 trial[J].Ann Oncol,2023,34(8):681-692.
[6] St Laurent J, Liu JF.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Platinum-Resistant Ovarian Cancer. J Clin Oncol. 2024 Jan 10;42(2):127-133.
[7] Poveda A, Floquet A, Ledermann JA, et al. Olaparib tablets as maintenanc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and a BRCA1/2 mutation (SOLO2/ENGOT-Ov21): a final analysis of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21 May;22(5):620-631.
[8] Wu X, Wu L, Kong B, et al. The First Nationwide Multicenter Prevalence Study of Germline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in Chinese Ovarian Cancer Patients. Int J Gynecol Cancer. 2017;27(8):1650-1657. doi:10.1097/IGC.0000000000001065.
[9] Yoshihara K, Baba T, Tokunaga H, Nishino K, Sekine M, Takamatsu S, Matsumura N, Yoshida H, Kajiyama H, Shimada M, Kagimura T, Oda K, Sasajima Y, Yaegashi N, Okamoto A, Sugiyama T, Enomoto T.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inquiry through ovarian malignancy investigations: JGOG3025 Study. Cancer Sci. 2023 Jun;114(6):2515-2523. doi: 10.1111/cas.15747. Epub 2023 Apr 10.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