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河南省武陟县木城街道木城养老院,老人们参加 “重阳节趣味划船”活动。| 新华社发
今日九月初九,因“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汉代,人们在九月九日有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以求长寿。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锺繇书》中记载了当时重阳节的习俗,人们效仿屈原“夕餐秋菊之落英”,用菊花制作节令饮食。唐代中期,重阳节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文武百官可休假一日,民间则用青囊盛放百谷果实,相互赠送。“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唐代诗人王维留下的重阳印记。
宋代,重阳节节庆活动与饮食习俗愈发丰富多样。菊花被称为“延寿客”,茱萸得名“辟邪翁”。宋人认为,重阳节饮用菊花酒和茱萸酒能够“以消阳九之厄”。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
《2024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031万人,占总人口的22.0%;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023万人,占总人口的15.6%。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达79.0岁。
重阳节是3.1亿老年人的节日,也在提醒我们当下如何做好为老服务、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首先,改善居家与社区环境。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并发展社区助餐、保洁等日间服务,让老人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全、便利地生活。其次,强化健康与医疗保障。依托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与随访,并畅通老年人就医的“绿色通道”。最后,促进社会参与与精神关怀。鼓励社区开设兴趣班、老年大学等,同时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定期探访与心理疏导,缓解孤独感。
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文化活动在江苏如皋举行,以“欢度九九重阳·共筑老龄文明”为主题,通过文艺展演、文化沙龙、互动体验呈现新时代老龄文明的新图景;在山西祁县,2025年“我们的节日·重阳”王维诗歌主题文化活动将王维诗歌文化、重阳传统习俗与祁县地域特色深度融合……
从昔日郊外的山岗登高到今天社区的金婚合影,从宋代宫廷的“重阳糕”到现代街头的便民服务,从康养旅游到银发经济,传承千年的“九九长寿”文化记忆让孝亲、敬老内化为全民自觉,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原标题:《微言 | 重阳节提醒我们如何做好为老服务》
栏目主编:范兵、张裕 题图来源:新华社
来源:作者:文汇报 付鑫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