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瑙河畔,风云骤起。
2025年10月23日,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科苏特广场,数万人聚集。没有节日的欢腾,没有轻松的交谈。只有紧锁的眉头、高举的标语,和一声声从心底迸发的呼喊——“不要战争!”“匈牙利要和平!”
这场游行,不是普通的集会。它像一面镜子,映出欧洲日益激化的分歧,也把一位被称为“欧洲异类”的政治人物——维克托·欧尔班,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
一场“和平游行”,藏着多少政治棋步?
表面看,这是民众自发的反战示威。但细究背后,每一步都充满算计。
就在欧盟即将讨论新一轮对乌援助的关键时刻,欧尔班拒绝前往布鲁塞尔参会,转身站在国内民众面前,高声宣告:“匈牙利对战争说不!”
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演出”。他用缺席,表达了对欧盟集体政策的最强抗议。
欧尔班的话很直白,却句句扎向西方盟友的心脏。他反对的,究竟是战争本身,还是西方力挺的乌克兰抗俄行动?
他显然摸准了欧洲社会的脉搏:战争持续已久,物价攀升、能源不稳、军援开支沉重……不少民众已从最初的激昂转为疲惫。欧尔班正是抓住这一点,把自己塑造成“务实理性”的代表,与那些“被意识形态绑架”的欧洲领袖形成对比。
孤勇的斗士,还是精明的投机者?
欧尔班在欧洲议会里常常孤立无援。他被批为“普京安插在欧盟的内应”,匈牙利也因此被欧盟冻结大量资金。
![]()
既然如此,为何他还坚持走这条路?
答案或许藏在匈牙利的民族历史中。这个国家曾多次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从奥斯曼帝国到苏联,布达佩斯的记忆里写满了外来统治的伤痕。欧尔班巧妙唤起了这份记忆,把他的外交立场包装成“捍卫国家自主”的抗争。他不断强调:“匈牙利的外交,只为匈牙利人服务。”
这种姿态,让他在“全球南方”国家中悄悄赢得认同。当西方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乌克兰时,欧尔班敢于质疑制裁效果、呼吁和平谈判,被不少中小国家视为“敢言者”。
但批评者也指出,他的立场并非纯粹——匈牙利高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其国内关键核电项目由俄方承建。当原则遇上现实利益,他的“反战”究竟有多少真诚?
广场上的声音:民众要的是什么?
回到布达佩斯街头。那些站出来的普通人,诉求其实各不相同。
有人真心拥护欧尔班,视他为国家利益的守护者;有人虽不满他的国内政策,但同样害怕卷入战争;更多人只是普通百姓,他们渴望安定,不愿生活被冲突拖垮。
欧尔班的精明,在于他把这些复杂的忧虑,统合进一个清晰的叙事:“外部势力要把我们拉进战争,而我在保护你们。”
![]()
一场潜在的国内压力,就这样被他转化为一致对外的团结场面。
但问题是,这样的民意能持续多久?如果战争继续,匈牙利因欧盟孤立而经济受损,民众是否还愿为“独特立场”买单?这是欧尔班必须面对的政治赌局。
欧洲的分裂,已在布达佩斯显现
这场游行不仅关乎匈牙利,更折射出整个欧洲的深刻裂痕。
一边是布鲁塞尔、柏林、巴黎主导的“支持乌克兰、捍卫欧洲秩序”路线;另一边,则是布达佩斯和其他一些欧洲城市中悄然涌动的“和平优先、谈判解决”的声音。欧尔班不是制造了分裂,而是第一个把它大声喊了出来。
争议的背后,是欧洲未来道路的选择:是走向更紧密的“联邦式联盟”,还是保留各国自主空间的“松散合作”?欧尔班的强硬“不”,正是对欧盟核心权力的一次公开挑战。
夜幕落下,人群散去,但科苏特广场留下的,是一个悬而未决的欧洲之问:当战火未熄,是坚守道义继续支援更重要,还是回应民众对和平的真切渴望更为紧迫?
布达佩斯的秋天提醒世界:当大多数人开始用脚步表达态度,下一次怒吼,或许就不只在多瑙河畔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