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柴差talk》,本栏目持续更新时事热点。你好我是柴差(chaichai),一个野生的媒体人、段子手、残忍的社会观察者。
无数的你我汇聚在这里,或许,我们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愿你们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
“正文”
一位七十一岁的老太太,守了二十三年的树,眼看着能换点钱安度晚年,结果树不让砍了。
理由是,她种树的地方,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王桂菊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承包了三百多亩地,二十三年前,当地政府动员她种树,说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
她签了合同,一头扎进去,没日没夜地干。第一年的树苗是政府给的,后面补种、除草、打药、剪枝,全靠自己掏钱。
家里穷,她就省吃俭用,把钱都投在了林地上。女儿说,母亲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那些树,冬天怕冻着,夏天怕虫咬,风里来雨里去,从没松过劲。
二十三年,从一个中年妇女熬成了白发老人,林子也从稀稀拉拉长成了郁郁葱葱。
树长成了,她就想按合同办个采伐证。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林木成熟后,经批准可以采伐。她跑了一趟,得到的答复是,不行。
那片地,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划进了乌裕尔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砍伐。她拿着合同,说当初不是这么说的,对方只说,政策变了。
她以为自己种树是“退耕还林”,国家该给补贴。可相关部门查了档案,说她的地属于“三北”防护林工程,不享受退耕还林的现金补助,她一分钱拿不到。
二十三年,她没等来承诺的补贴,等来的是一纸禁伐令。
她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是二十三年的青春和血汗,瞬间变得一文不值。她没别的本事,就指着这片林子养老,现在,指望落空了。
有人说,保护生态是大事,个人得让路。
这话没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谁也不能破坏。可让谁让,怎么让,得讲个理。
老太太种树的时候,那地方还不是保护区,是她响应号召,把荒地变成了林地。如今,生态价值是她创造的,亏让她一个人吃,这公平吗?
合同里还有一条,如果因为国家政策调整需要收回土地,要按规定给予补偿。
现在政策调整了,林子不让砍了,这不就是变相收回了她的林木处置权?补偿在哪?相关部门说,现行政策没有相关规定。
好一个没有规定,政策的空白,不该由最老实巴交的农民来填补。他们信了政府的话,签了字,付出了全部,到头来却被一句“没有规定”打发了。
这事儿暴露出的问题,不只是补偿,更是基层治理的粗糙。
当年动员种树,有没有把政策说清楚?“退耕还林”和“三北”工程的区别,普通农民能分得清吗?
合同里写了“退耕还草(林)”,这四个字,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当初就含糊其辞,现在又用一个更严的政策去堵死出路,这算不算一种失信?
老太太守了二十三年的树,守的是对生活的希望。现在希望破灭了,她守的,只剩下一地的无奈和心酸。
我们赞美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可当他们需要回报时,却让他们独自面对风霜,这不该是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现在当地说在研究协调,这是个好信号。但研究不能是拖字诀,协调不能是踢皮球。
一个合理的方案,不是施舍,是责任。这片林子是生态财富,这份财富里,有老太太二十三年的日夜。她该得到尊重,该得到回报。
别让响应号召的人寒了心,别让守信的人输了未来。
这片林子,不该成为一桩悬案,而该成为一堂课,一堂关于诚信、关于公平、关于如何对待付出者的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