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从“鹰眼视侦助手”到“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从一张模糊的老照片到抓获潜逃30 年的命案在逃人员……重庆市大足区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刘奔,穿梭于技术与实战之间,让传统刑侦工作搭上了“数字快车”。
![]()
他是别人口中的“抓贼奔”,凭借与命案嫌疑人近身搏斗、深夜街头缉凶、千里之外视频研判,屡破要案;也是“技术刘”,推动“视频侦查+大数据”深度融合,在无声战场上将传统技战法推向信息化、智慧化的质变。
警营“创客”激发战力
今年40岁的刘奔,身形清瘦,常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一种沉稳又睿智的感觉。他工作起来专注认真,表达观点时语速不快却句句在点;一旦进入研判状态,更是全神贯注、分秒必争。走下岗位,刘奔便是另一副模样,爱笑、健谈,带着几分温和与亲切,群众亲切地叫他“奔哥”。
刘奔常说:“科技不能只是好看,必须能用、好用、管用。”他用一件件实用工具,把技术真正转化为基层战斗力。
2020年,刘奔所在的视频侦查小组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大量现场视频亟需采集回传用于快速研判,传统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仅仅是提取一个视频,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物资。
![]()
刘奔萌发了一个念头,能不能研发一款“傻瓜式”操作设备,体积小巧,实现快速采集、远程上传、无接触传输?
说干就干!没有现成模板可仿,刘奔带着几名技术骨干,零起步钻研Python编程、嵌入式系统开发和硬件集成技术。经过三个月的持续攻关,一款黑色的小型设备终于成型——“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它不仅可兼容多种监控设备,还具备远程操控、视频校时、快速回传、异常提示等功能,真正做到了现场采集、远程智控、快速入库,一推出便在基层引起极大反响。
AI 赋能突破技术
几年前,“盗窃三元催化器案”一度让大足警方倍感棘手。三元催化器是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的重要部件,市场价值高、拆卸便利。嫌疑人流窜迅速,昼伏夜出,选点随机,案发地多在城乡接合部和偏远小区,很多现场周边甚至缺乏有效监控,案件侦破一度陷入僵局。
![]()
刘奔翻阅着厚厚的案发资料,眉头紧锁。他敏锐意识到,传统的靠调取案发地视频锁定嫌疑人的方法已行不通,必须另辟蹊径。“既然现场看不到人,那就从外围卡口去找异常。”刘奔提出新思路。
他带领团队连夜攻关,结合犯罪规律,开发出车辆卡口时空异常筛查系统。在海量过车信息中精准锁定嫌疑目标。
系统一经应用,便迅速捕捉到一辆活动异常的小型面包车轨迹。顺藤摸瓜,警方成功锁定作案团伙,一举破案,追回大批被盗三元催化器配件。
![]()
在这次案件之后,他的思维从“跑在嫌疑人前面”转变为“布下天网”,技术型刑警的轮廓,越发清晰起来。
2022 年4 月,公安局正式以刘奔名字命名“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提出视频侦查与每日警情、基础工作、巡逻防控相结合的创新机制,推动案件研判向实战转化。这一年,刘奔带队在重庆市视频侦查大比武中获全市第一。
矢志不渝培育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在大足区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招兵买马”一路绿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民警悉数进入“帐下”。一批爱学习、肯钻研本科学历以上具有相关特长的辅警也被招录进来,工作室人才方阵日趋扩大。
刘奔注重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如今,工作室人才群体已露出了尖尖角。
“警服穿在身上,就要永远对得起它的分量。”面对未来,刘奔语气坚定:“科技创新无止境,科技兴警永远在路上,我和团队会一如既往地往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