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个不善言辞,却是把一切的爱表现在行动上的人。
![]()
父亲兄弟三个,父亲排行老二,我们的称呼依次为伯、大、叔。
爷爷去世早,我的伯父担负起了长兄如父的责任,给两个兄弟招呼着成亲成家。我妈常常讲起我的伯父给兄弟两个买衣服买帽子,说给父亲买成灰色的,给叔叔买成蓝色的。父亲兄弟三人一辈子互敬互爱,感情深厚,那是难得的兄弟情深。
叔叔后来参军到了部队,转业后和婶婶一起在安徽工作,兄弟三人书信不断,经常保持联系。我记得叔叔出差两次路过河南,顺便回来过两次,每次到家时间很紧张,但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兄弟三人并肩一起扛着铁锨去地里给爷爷奶奶上坟,我在背后望着兄弟三人情深的背影,不禁潸然泪下。
叔叔后来给伯父写信,告知伯父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伯父接信后,急切地跑来告诉父亲。妈妈说,看你伯给你大当时的神态,眉头都凝成了疙瘩,看起来都是心事重重,可以想见当时兄弟连心的痛苦。
伯父和父亲一起去看望了叔叔,回来后谈起婶婶还有叔叔的三个女儿,说婶婶给叔叔感情非常深厚,三个女儿也是特别孝顺,对病中的叔叔照顾的无微不至,叔叔去世后,伯父和父亲亲自去参加了叔叔的葬礼,送别了叔叔。
从此,伯父和父亲兄弟两个人在生活中互相关心,父亲只要有好吃的,从来都惦记着伯父,父亲就是吃一瓶罐头,也是倒出来一半剩下的一半让我给伯父送去,只要母亲炸油条糖糕烘柿咸什或包饺子,父亲总是先安排让我给伯父端去他才能吃下去。
在去地里干活中,父亲和伯父的地都是俩人互助一起做,一起打药,一起耕种,一起收割,一起买脱粒机,一起打麦晾晒。
母亲说,父亲对伯父的感情是像对父亲一样的尊敬。
后来,伯父随大哥去了县城生活,伯父也是隔一段时间回来看看父亲,兄弟两人一起下下象棋,聊聊天,父亲给伯父剃剃头刮刮脸,兄弟感情真是少有的情深似海。
父亲脾气特别好,我从来没有见父亲发过脾气。妈妈只要身体不舒服,父亲就是深夜也给妈妈去村里医生那里买药,回来给妈妈端水递药,不停的观察问候妈妈感觉咋样,妈妈好了还抱怨父亲说,“越说身体不舒服了,你大一会儿去摸额头看看发烧降温了没有?一会儿让我喝水,一会儿问这会儿感觉咋样,给人势张的想睡会儿都不心净。”父亲听了也是笑笑。
父亲对我们子女那更是关心关爱的无微不至,父亲在单位一个月的口粮都是固定的,父亲说,对于饭量大的,那粮食都不够吃,但我们在学校上学期间,父亲却常常用茶缸端着单位伙上做的好吃的给我们送,现在想来,我们吃的那都是父亲饿着肚子节省下来的口粮。
父亲就是和我们一起去地里干活,父亲也是自己在太阳底下干,把有凉荫的地方留给我们干,父亲干的都是别人干不了的他来干,把地中间整齐的好干的留给我们,自己干边上的乱七八糟的他来干。地里所有的疑难杂症,只要父亲在地里都能解决,姐姐说,“看着地里的红薯或麦子一车装不下的,只要经父亲装车,一车就能拉完。”
父亲不仅干着自己的活,眼里还看着别人,谁家遇到困难了,就放下自己手里活,跑去给别人帮忙,有一次,我们都在沟里磨盘嘴割麦,我们正割着,传来一阵吵架声,父亲一看,是望松给香两口子装的车没有装好,正上坡麦子都松散了一地,父亲跑去给他们帮忙重新装了车,给他们装好护送到坡上才过来干我们的活。
父亲就像一个铁人一样,从不知疲倦,从来没有发现父亲喊过累,从早上忙到晚上,一天都没有见父亲闲下来,歇一会儿。
妈妈说,父亲也不知道哪来的那么多活,就他眼睛里能看到活。
父亲心疼我们,麦子收到家,他总是让先放到那,让我们先吃饭,吃了饭让我们休息,趁我们休息的时间,他自己偷偷往平房上扛麦,怕我们累,心疼我们扛不动,自己偷偷不吭声扛,妈妈发现了,赶紧制止他,然后喊我们一起干,妈妈批评父亲憨干,父亲也是不吭声只是笑笑。
后来,我们吸取教训,麦子收回来就直接扛平房上摊开晾晒上再吃饭。
父亲是个极爱干净的人,在我小时候,我们只要走到家门口,第一个发现就是门前有扫地的痕迹,那就是父亲回来了,父亲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家里家外的从院子一直扫到门外。
我小时候患过肺结核,每天我也极不想去打针,父亲总是温柔的给我端来半小碗红糖炒芝麻,让我吃上两勺然后去打针。
后来八五年左右,我得过一次急性黄疸性肝炎,肚子疼的去医院看病都走不动路,是父亲拉着架子车给我去申阳的医院看病,一路上都是慢上坡,父亲拉着我上坡也是弓着腰,很吃力的向前行走。
我看着父亲拉车的身影,心里瞬间想到了朱自清笔下《背影》中的父亲。
![]()
医生说,中药主要是以茵陈为主,父亲就不辞辛苦每天都去地里给我挖茵陈,回来用心的给我熬药熬茵陈水让我喝,每次喝中药时,父亲母亲都给我准备了切好的苹果块,让喝了中药赶紧吃块苹果去除苦味。
由此,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病在儿身,疼在娘心,父亲和母亲是一样的爱我们。父亲的爱更多的是体现在行动上。
父亲一生中给我的印象都是坚韧,隐忍,父亲就像是一座大山,给我们深沉无言的爱,每当听到唱父亲的歌,我的眼中便噙满泪水,我的父亲,他一辈子吃的苦,从不言说,他是把苦藏在心底,把爱给了我们的人。
父亲,他的身上,只有奉献,从不索取。
父亲以前的工作是在农信社,父亲退休后我接了父亲的班,我想,我接的不仅是父亲的工作,接的更是父亲的人品,还有父亲的责任和担当。
作者简介
吉会平,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吉家沟人,热爱生活,喜欢音乐,偶尔写点文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