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老城的地下,一场悄无声息的挖掘正在撕裂和平的根基。
巴勒斯坦方面发出重磅警示,以色列持续推进的地下隧道工程已直逼阿克萨清真寺地基。
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宗教圣地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倒塌风险,三大宗教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深陷存亡危机。
![]()
这则消息让本就紧张的巴以局势再度升温。巴勒斯坦耶路撒冷省媒体顾问马鲁夫・里法伊明确指出,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老城区的地下挖掘从未停止,核心项目是打造连接多个居民区与所谓 “大卫城” 区域的地下隧道网络。
这些隧道大多利用老城区废弃的古代渡槽改造,经过排干加固后,摇身一变成为地下通道、博物馆和犹太教堂,原 “贾巴纳市场” 区域更是被改造成犹太主题旅游路线,挖掘范围直接触及阿克萨清真寺地下结构边缘。
![]()
里法伊强调,这些挖掘完全没有科学论证支撑,直接破坏了清真寺下方的土壤稳定性。除了威胁建筑地基安全,工程已造成数座中世纪学校遗址等多处巴勒斯坦历史遗迹受损。更让人担忧的是,多数挖掘工作都是在无国际监督的情况下秘密或半秘密进行,以色列方面从未公开过任何地质勘探报告或文物保护方案。
他直言,以方此举有着明确的政治动机,通过破坏地下文化层、塑造 “犹太城市” 历史叙事,实质是为了强化对耶路撒冷圣地的控制权,这已经违反了 1967 年以来确立的耶路撒冷圣地 “现状协定”。该协定明确约旦对阿克萨清真寺拥有宗教托管权,禁止任何可能改变圣地物理结构的工程。
![]()
作为圣地正式托管方,约旦虽未就此次挖掘直接回应,但历史上曾多次联合阿拉伯国家抗议以方类似行动。事实上,因以方在圣地周边的挖掘工程引发的冲突早有先例。2007 年,以色列在圣殿山脚下开展考古挖掘,直接引发巴以大规模冲突,导致 15 名以色列警察受伤,17 名巴勒斯坦人被捕,约旦河西岸多地爆发抗议集会。
2015 年圣地紧张局势升级时,约旦与以色列达成协议,以方承诺维持圣地参拜规定与物理现状,才暂时平息了地区怒火。2017 年,以方计划修建连通西耶路撒冷与老城区的地铁隧道,因距离圣殿山过近遭巴勒斯坦及阿拉伯国家联合抵制,最终在文物保护与地缘政治压力下搁置。
![]()
国际社会对圣地挖掘的敏感性早有共识。耶路撒冷老城区作为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任何一项工程都可能触发连锁反应。2000 年,时任以色列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登上圣殿山,就成为了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的直接导火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此前曾多次将以方在东耶路撒冷的工程认定为 “违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只是目前尚未就此次挖掘发表最新评论。
里法伊在采访中呼吁国际社会介入,要求立即叫停挖掘工程并开展独立安全评估,他表示这不仅关乎一座清真寺的存亡,更维系着地区和平的底线。截至目前,以色列文物部门与总理府均未回应相关指控,但以方此前一贯主张挖掘属于 “考古研究与基础设施建设”,否认存在安全风险。
![]()
和平是地区发展的基石,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希望相关各方能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停止一切可能加剧局势紧张的行为。
相信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推动下,这场关乎圣地存亡的危机能得到妥善解决,巴以地区终将迎来持久的和平与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