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耶路撒冷发生了一场规模约3万人的抗议活动。
![]()
参加者都是哈瑞迪犹太人,他们穿着黑色长外套,戴着宽边黑帽,聚集在市中心抗议政府抓捕拒服兵役的族人。
这个场景让很多人不解:在全民服兵役的以色列,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群人既不当兵也不工作?
哈瑞迪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敬畏上帝者”,他们是犹太教中最保守的群体,这个派别在19世纪的东欧形成,当时一些犹太人反对宗教改革,坚持保留最传统的教义和生活方式。
![]()
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2023年数据,全国约有134万哈瑞迪人,占总人口的13.8%。
走在耶路撒冷的梅阿沙里姆区,能看到哈瑞迪人独特的装束,男性留着鬓角边的长卷发,蓄着胡须,夏天40度高温也穿着厚重的黑色羊毛外套,女性婚后要剃光头发戴假发,身上披着黑色长披巾,只露出脸和手,这种穿着源自18世纪东欧犹太人的传统服饰,他们认为改变服装就是背叛信仰。
哈瑞迪社区的教育体系和普通以色列人完全不同,孩子从3岁进入宗教学校“希德”,只学习希伯来语、意第绪语和犹太经典。
![]()
到了7岁转入“塔木德妥拉”继续宗教学习,13岁之后进入“耶希瓦”学院专门研读《塔木德》,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涉及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
这种教育带来的后果很直接,以色列经济政策研究所2022年的报告显示,哈瑞迪男性就业率只有53%,远低于全国平均的88%。
他们中只有17%的人读过高中,2%获得过大学学历,大多数哈瑞迪家庭靠妻子打零工和政府补贴生活,平均家庭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
![]()
哈瑞迪家庭通常孩子很多,根据以色列中央统计局数据,哈瑞迪女性平均生育6.6个孩子,有的家庭甚至有10—12个孩子,相比之下以色列普通犹太家庭平均生育2.9个,这个生育率差异导致哈瑞迪人口每20年翻一番,是全国人口增长速度的3倍。
以色列建国初期,开国总理本—古里安和哈瑞迪领袖达成过一个协议,当时犹太大屠杀刚结束,传统犹太学者损失惨重,本—古里安同意让400名宗教学者免服兵役,专心研究经典以保存犹太文化,1948年时全国只有约1万名哈瑞迪人,政府觉得这点负担承受得起。
![]()
但这个豁免政策一直延续至今,2024年以色列国防军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1.3万名适龄哈瑞迪男青年因宗教学习获得兵役豁免,而同期普通以色列青年男性服役率达到83%,女性达到76%,这种差距在持续的巴以冲突背景下引发了越来越多不满。
2023年10月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预备役军人被大规模动员,特拉维夫的一位软件工程师接受采访时说,他40岁了还要放下工作去前线,而隔壁街区的哈瑞迪邻居一家六个儿子没一个当兵的,这种不平衡让普通以色列人越来越难以接受。
![]()
以色列财政部2023年的报告显示,政府每年向哈瑞迪社区提供的各类补贴和教育经费达220亿谢克尔(约合60亿美元),占国家预算的4.2%。这包括宗教学校的运营费用、大家庭补贴、住房补助等,而这个群体创造的GDP占比不到2%。
政治因素让这个问题更难解决,以色列实行比例代表制,任何政党要组建政府都需要联合其他党派达到议会61席的多数,哈瑞迪政党虽然只有18个席位,但在左右两大阵营势均力敌时,就成了关键的“造王者”。
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集团多次依靠哈瑞迪政党的支持才能组阁,作为回报,政府不仅维持兵役豁免,还在2022年将宗教学校的生均拨款提高了15%,这种政治交易让世俗以色列人很不满,认为政府为了执政牺牲了公平原则。
![]()
2024年6月,以色列最高法院做出裁决,认定政府对哈瑞迪人的无条件兵役豁免违宪,要求政府必须制定法律让哈瑞迪人服兵役或替代性国民服务。这个判决引发了大规模抗议,耶路撒冷、贝内贝拉克等哈瑞迪聚居区连续数周爆发示威。
哈瑞迪领袖的理由是宗教教义,他们引用《塔木德》中的教导:“学习律法的人对以色列的贡献比在战场上的士兵更大”,在他们看来,研读经典就是在精神层面保卫国家。而且犹太教戒律“不可杀人”,当兵就要违背教义。
![]()
但也有一些哈瑞迪年轻人开始质疑这种生活方式,特拉维夫有个组织叫“走出去”,专门帮助想离开哈瑞迪社区的人,组织负责人大卫·本—胡林说,每年有约500名哈瑞迪青年寻求他们的帮助,学习世俗知识、找工作、融入主流社会。
以色列人口统计学家预测,按照目前的生育率,到2065年哈瑞迪人口将达到560万,占全国人口的32%。如果三分之一人口不参与劳动也不服兵役,国家的经济和安全都会面临严峻挑战,税收来源会减少,国防压力会增大。
![]()
哈瑞迪社区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耶路撒冷有些较为温和的哈瑞迪家庭开始让孩子学习一些职业技能。
海法科技园区里有几家专门培训哈瑞迪程序员的公司,这些学员在保持宗教生活的同时也获得了谋生技能,但这样的尝试还属于少数。
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强制哈瑞迪人改变生活方式会引发社会撕裂,甚至威胁到以色列作为犹太国家的身份认同。
![]()
但继续现状又会让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社会不公越来越明显,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是以色列面临的长期考验。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变成现在的大雷!本—古里安当年签协议的时候,哈瑞迪才万把人,现在直接百万级别,财政和兵源压力能不大吗?”
“最让我无语的是,一边靠着国家福利养活,一边还骂国家“渎神”,这操作真是绝了。”
“说白了就是政治绑架!哈瑞迪政党靠着当“关键少数”,哪个总理想坐稳位子都得讨好他们,兵役改革当然推不动。”
“现在前线士兵拼死拼活,后方这群人还能理直气壮免服役,普通以色列人心里能不憋火吗?去年冲突以来军队缺人缺得厉害,最高法院都看不下去了,直接裁定豁免违宪,结果哈瑞迪直接上街堵路抗议,简直魔幻。”
“再说经济负担,哈瑞迪家庭平均生7个孩子,全靠妇女打工和政府补助撑着。我们普通人生个二胎都压力山大,他们倒好,全民养着还不干活。”
“长远看确实要完蛋,现在占14%,再过几十年三分之一人口不工作,国家机器怎么转?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哈瑞迪,以色列建国本身就需要宗教背书,哈瑞迪作为“正统活化石”确实是政治筹码。”
“而且他们的教育体系完全封闭,从小只学经文,不教数理化,出来除了念经啥也不会,除了靠国家还能咋办?”
假如你是以色列领导人,会选哪条路?强行征兵,哪怕社会撕裂也要保军队;继续妥协,用钱换稳定直到经济崩盘;逼哈瑞迪学技能逐步融入社会?求评论区大神支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