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最近发表论文,宣布双星雷达系统完成测试,这套系统能从太空探测隐形战机,号称能突破现有隐形技术的限制。这项技术,据称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全天候工作,专门针对F-22、F-35等美国主力隐形战机设计。
![]()
隐形机群一直是解放军的心头大患。F-22猛禽、F-35闪电II,再加上即将服役的B-21突袭机,这些隐形战机在潜在冲突中确实构成重大威胁。隐形技术通过降低雷达反射面积、红外特征和噪音,让传统雷达难以发现。但中国的双星雷达系统另辟蹊径,采用两颗卫星协同工作,一颗发射雷达波,另一颗接收回波,大幅降低干扰,提升了对微弱信号的捕捉能力。
这套系统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抓住了隐形技术的软肋。当从太空往下看时,隐形飞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会显著增大,就像谷仓门那么大。但以往的问题是背景杂波太强,飞机信号容易被淹没。双星系统通过大方位双基地角度的独特设计,让目标的雷达反射面积可能增强数倍,同时有效抑制海面和地面的杂波干扰。
![]()
更厉害的是,这套系统还能探测低速目标。研究显示,就连以每小时50公里速度飞行的无人机都能被发现。这意味着不仅隐形战机会暴露,连侦察无人机、巡航导弹都难逃法眼。而且由于接收卫星不发射信号,这套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特别强,想要干扰它得同时搞定两颗卫星,难度倍增。
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在反隐形技术上突破。从吉林一号卫星追踪F-22,到利用星链信号探测无人机,再到最新的JY-27V米波雷达,中国正在构建多层次的反隐形体系。这些技术各有所长,光学卫星分辨率高但受天气影响,雷达卫星全天候工作但需要解决杂波问题,米波雷达可机动部署但探测精度有限。如今双星雷达的出现,正好弥补了现有体系的短板。
![]()
美国他们拥有先进的卫星干扰技术,正在大力发展电子战能力。但中国的技术路线很明确:你不是依赖隐形吗?我就专攻探测。这场矛与盾的较量已经上升到太空层面,双星雷达代表着一个新趋势——未来的战场感知将越来越依赖天基系统。
现代防空最头疼的就是发现不了隐形目标,一旦能稳定追踪,整个防空体系的效率都会质变。战略轰炸机的威慑力会打折扣,无人机的作战模式也要调整,甚至航母战斗群的生存能力都会受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