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宝玉为什么“出卖”琪官?
作者:归途如虹
No.0
![]()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林黛玉因为贾宝玉挨打而伤心落泪,对他说:“你从此可都改了罢!”贾宝玉听后,长叹一声,对林黛玉说:“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
有的读者对贾宝玉的这种说法大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贾宝玉只是在林黛玉面前把自己标榜得十分大义凛然,重情重义而已,事实上,贾宝玉明明“出卖”了琪官。
No.1
证据
![]()
其实,贾宝玉根本不愿意“出卖”琪官,他是在忠顺王府长史官的逼问之下才说出琪官的下落的。一开始,贾宝玉一直在否认自己认识琪官。于是,长史官便说:“现有据证,何必还赖?必定当着老大人说了出来,公子岂不吃亏?既云不知此人,那红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这样一来,贾宝玉便明白自己无法继续“狡辩”了,毕竟人家已经掌握了证据。
贾宝玉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和琪官交换汗巾子这件事是“机密事”。结果,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已经知道了这件事。贾宝玉对此觉得既震惊又害怕,“不觉轰去魂魄,目瞪口呆”。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贾宝玉便说出了琪官的下落。
贾宝玉说出琪官的下落是担心长史官“再说出别的事来”。贾宝玉不希望长史官说出来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也不敢确定。我猜测,恐怕和北静王有关。琪官和贾宝玉交换的汗巾子是北静王赠与琪官的贡品。可见,北静王也很喜欢琪官。甚至,贾宝玉、北静王和琪官三人有过私下接触。
No.2
天真
![]()
贾府素来和忠顺王府并无来往,而北静王则和贾府来往密切。贾宝玉更是北静王的座上宾。贾政如果得知琪官和北静王的关系,他该怎么办?北静王是贾府重要的政治靠山,而忠顺王府也是贾府得罪不起的。贾府一旦卷入北静王和忠顺王的矛盾之间,该如何自处?所以,平息事件的唯一方式只能是牺牲琪官。这件事一旦闹大,这个代价贾府承受不起,贾宝玉更承受不起。
长史官临走的时候说:“这样说,一定在那里。我且去找一回,若有了便罢,若没有,还要来请教”。著名作家王蒙老师认为“请教”二字分量很重。的确,“请教”二字既得体,又绵里藏针,带有威胁意味。换句话说,如果长史官在紫檀堡找不到琪官,忠顺王府就要对贾府不客气了。
其实,琪官被带回忠顺王府之后,只要继续像过去那样,在忠顺王面前表现出谨慎老诚的姿态,就可以自我保全。当然,这不是琪官想要的生活。琪官是不甘“遭庸人驱制驾驭”的“奇优名倡”,渴望的是自由和尊严。在忠顺王面前,他再得宠,也只是一个玩物而已。所以,我觉得,琪官离开忠顺王府,在紫檀堡置办房舍,不是贾宝玉引逗的结果,是他主动自觉的选择。贾宝玉只不过对他的这种选择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而已。我甚至觉得,琪官和贾宝玉结交,就是希望寻找一个愿意支持自己脱离忠顺王掌控的人。
但是,无论是琪官还是贾宝玉,都太天真了。事实会告诉他们,他们的抗争是无力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有难度的。即使贾宝玉不“出卖”琪官,琪官迟早也会被带回忠顺王府。
![]()
其实,贾宝玉内心对于“出卖”琪官,也是觉得愧疚的。但是他没办法,他无论是咬紧牙关,始终不肯说出琪官的下落,还是胡乱说一个地方,都会导致贾府得罪忠顺王府,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贾宝玉还是做事不谨慎。如果他不和琪官“表赠私物”,长史官也抓不住他和琪官结交的证据,他的心理防线也不会被击溃。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