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母的两次借题发挥
作者:归途如虹
No.0
![]()
《红楼梦》里的贾母,是一个阅历丰富,为人处世老道,颇有智慧的老人。表面上,她像一个“老废物”一样,生活的重心就是享乐。但是实际上,因为有她的存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贾府才能维持诗礼簪缨之族的体面,才不至于树倒猢狲散。
No.1
心知肚明
![]()
对于贾府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状况,贾母心知肚明。对此,她是忧心而无奈的。尤其是对贾赦、贾琏这对父子,贾母的不满尤为强烈。这对父子不读书也就罢了,生活作风还有问题。他们的所作所为,很明显有损于贾府的声誉和家族风气。
第四十六回里,贾赦强娶鸳鸯。鸳鸯誓死不从,贾赦便用言语威胁鸳鸯的哥哥。鸳鸯无可奈何,只好在贾母面前赌咒发誓,甚至剪发明志,表明自己誓死不嫁人的决心。贾母为此大怒。但是在那个年代,贾赦作为大老爷,有纳丫鬟为妾的特权。所以,贾母便严厉指责贾赦不孝。这样,既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保护鸳鸯,也可以对晚辈起到敲山震虎的警示作用。
所以,王夫人便成了贾母发泄怒气的对象。
贾母果真是气糊涂了,对王夫人乱发火吗?
我看未必。
她这样说,是借题发挥,警告后辈。
作为当家主母的王夫人自然是贾母要特意警告的对象。
贾母特意用了“算计”、“盘算”、“摆弄”三个词。她仅仅是针对贾赦强娶鸳鸯一件事在发怒吗?不是,她是借指责贾赦、邢夫人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来表现自己对贾府里存在的勾心斗角,欺下瞒上现象的整体性不满,也是在提醒所有人,要安分守己。
贾母尽管在贾探春的提醒下,意识到王夫人被自己冤枉了,还让贾宝玉替自己道歉。但是这并不影响她这次发怒所起到的震慑效果。
No.2
胡作非为
![]()
第四十七回里,贾母又敲打了一番贾琏。贾琏本来是去贾母跟前请示赖大家请客的事情。结果贾母又提到了他上次和鲍二家的偷情一事。那一次贾母已经狠狠指责了贾琏一番,骂他是“偷鸡摸狗”的“下流东西”。这次贾赦强娶鸳鸯,和贾琏无关。但是贾赦的行为让贾母意识到贾府儿孙的道德败坏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让贾母觉得有必要再教训一下贾琏。
所以,贾母又骂贾琏是“鬼鬼祟祟”的“下流种子”。她还强调“我进了这门子作重孙子媳妇起,到如今我也有了重孙子媳妇了,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凭什么大惊大险千奇百怪的事,也经了些,从没经过这些事”。贾母的言外之意是:贾府的家业来之不易,你们这些儿孙应该好好珍惜,应该有诗礼簪缨之族的公子应有的教养,不要做有辱门风的下流事情。
结果,贾琏觉得委屈,认为是父亲贾赦连累自己被贾母责骂。贾琏并没有因为贾母的教训而真正反省改过,否则他就不会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尤二姐了。他偷娶尤二姐的行为是比和鲍二家的偷情更加过分的事情。他和鲍二家的偷情,闹得再大,也只是家族内部问题。但是他在国孝家孝期间偷娶尤二姐的行为说得严重些,是欺君之罪。
贾赦同样没有因为强娶鸳鸯受挫而自我反省,接着又去谋夺“石呆子”的扇子了,结果他和贾雨村沆瀣一气,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甚至因为贾琏指责贾雨村而打了他一顿,可见其贪婪冷酷。
![]()
贾府子孙如此胡作非为,贾府能不走向败落吗?贾母活着之时,贾府还不至于分崩离析。贾母一旦去世,贾府就离大厦倾颓,“树倒猢狲散”不远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