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大环境不好”已然成为了人们口中频繁提及的话题,尤其是在就业领域,这句话仿佛成了找工作困难的代名词。可找工作真的有那么难吗?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
在浙江大学,有一名硕士毕业的女同学,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踏入了就业市场。在人才济济的招聘现场,她接受了一段采访。就是这次看似普通的采访,却让她意外地成为了网络焦点。
当被问到求职意向时,这名女同学坦率地表示:“希望找到一份双休、年薪15万的工作。”这本是许多求职者内心的期望,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她瞬间沦为了被口诛笔伐的对象。
不少网友对她的这番言论表示不满,认为她要求过高。但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网友质疑道:“好歹也是浙大的硕士,难道还配不上15万的年薪吗?”从表面上看,这位网友说的似乎也没错。浙江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其硕士学位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浙大学子往往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能力。而且,女同学提出的只是年薪15万,并非月薪15万,这样的要求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对于一些行业来说并非遥不可及。那么,仅仅因为这点事就对她进行责骂,是否有些过于苛刻了呢?
直到评论区同专业的毕业生说出了一句大实话,网友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15万的年薪,而在于女同学对双休的诉求太“天真”了。这名女同学所学的专业是新闻专业,这是一个具有独特工作性质的专业。新闻行业的核心在于时效性,新闻事件的发生不会遵循固定的时间规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一旦有重要新闻出现,新闻工作者就必须立刻投入工作。
![]()
从历史角度来看,新闻行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处于一种随时待命的状态。在过去,记者们为了获取第一手新闻资料,常常需要日夜奔波,深入到事件现场。即使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了,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并没有减轻。
如今,996的工作模式在新闻行业几乎成为了常态。以突发的社会事件为例,当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报道,记者们需要迅速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拍摄,编辑们则要在后方及时整理、编辑新闻内容,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闻呈现给观众。在这样的工作节奏下,双休对于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几乎是一种奢望。
更何况,这名女同学还是一名应届毕业生。对于刚入职的新人来说,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工作环境、学习业务知识。在新闻行业,新人可能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如跑现场、写稿、编辑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这个阶段,想要实现双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至于薪酬水平,在转正之前,由于工作经验不足、业务能力有待提高,应届毕业生很难达到15万年薪的水准。
![]()
这一事件也反映出了当下文科生就业的艰难处境。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往往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与理工科专业相比,文科专业的就业方向相对较窄,而且一些文科专业的就业岗位对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
在这种情况下,文科生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文科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
总之,这名浙大硕士女同学的求职经历引发了我们对就业市场、专业特性以及文科生就业等多方面问题的思考。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求职者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求职期望,同时也需要不断努力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