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半导体圈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荷兰强抢安世半导体一事了。
9月29日,美国生效一项新规,把被制裁企业控股超50%的子公司都纳入管制,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因为是全资控股,直接被盯上。
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荷兰会如此急迫,第二天就跟着动手了。
![]()
9月30日,荷兰政府拿1952年冷战时的《货物供应法》当依据,说为了国家安全,突然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运营账户。
同时,荷兰方面还强硬暂停了原CEO张学政的职务,强行任命了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
要知道这法律本来是应对战争危机的,而安世在荷兰的业务只占全球15%,既不涉及敏感技术,每年还能给当地带来不少税收,这样的操作在国际上都少见。
![]()
更让人意外的是流程之快,10月7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就出了裁决,正式支持罢免张学政的董事职务,整个过程连半个月都不到,完全没给中方沟通的时间。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有美国的影子,毕竟美国早就把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这次的“穿透规则”更是精准针对安世这样的中资子公司。
![]()
中方的反应一点没拖。
10月4日,中国商务部直接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半导体在华子公司和分包商出口汽车功率半导体、工业级MOSFET芯片这些关键产品。
这一下正好打在要害上,安世全球70%的封装测试产能都在中国东莞,欧洲工厂的生产根本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撑。
![]()
面对中方的重拳反制,荷兰这边不仅没服软,反而想出了更激进的招。
10月22日,荷兰安世总部给全球客户发去警告,说没法保证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质量,暗示大家别再买了。
可客户们一算账就犯愁:荷兰和马来西亚的工厂加起来产能还不到东莞的30%,就算全力生产也填不上缺口,而且车规级芯片换供应商得经过数月认证,根本来不及。
最先扛不住的是欧洲车企。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很快发出警示,说安世的芯片库存顶多维持几周,要是断供超过一个月,欧洲车企的生产线可能全面停摆。
德国大众的压力最大,旗下高尔夫车型因为拿不到中国供应的芯片,已经面临停产风险,每天损失就得近亿欧元。
宝马、奔驰的新能源生产线也受了影响,连日本的丰田、本田都收到了交付预警,这场风波早就超出了中荷两国的范围。
![]()
就在车企焦头烂额的时候,欧盟又插了一脚。
10月初,欧盟刚和中国商务部长通完话,聊了稀土管制和安世事件,转头就宣布对俄第19轮制裁,把4家中国石油企业也加了进去。
表面上说是针对俄罗斯,实际上是想拿这事当筹码,逼中国在稀土和芯片问题上让步。
可欧盟的算盘打得再精,也躲不过自身的依赖,欧盟90%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造芯片、新能源汽车都离不了。
之前中国为了供应链稳定,给欧盟企业的稀土进口审批速度比其他地区快30%,可欧盟反而跟着施压。
更有意思的是,欧盟内部早就吵翻了,匈牙利、希腊明确主张和中国合作,德国、法国虽然喊着强硬,却心里清楚车企停产的代价,私下里一直在找补。
![]()
这边欧盟还在硬撑,荷兰的企业已经先受了罪。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的数据显示,自从事件发酵,飞利浦、ASML这些巨头的市值累计蒸发了超120亿欧元。
ASML虽然没直接卷入安世的事,但因为依赖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股价从5月到7月跌了30%,市值少了1300多亿美元。
![]()
10月17日,安世中国的员工发了份通知书,说荷兰总部停发薪资还中断了系统权限,不少人担心工作受影响。
好在第二天安世中国就发了公开信,告诉员工国内运营一切正常,薪资福利都有保障,还强调自己是独立经营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10月23日,安世中国又专门发了声明,说荷兰总部对全球销售副总裁张秋明的任免在中国境内没用,职务保持不变,同时向客户保证,在华生产的芯片完全符合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直接回应了荷兰那边的质量质疑。
![]()
闻泰科技也没闲着,10月12日就明确表示启动了法律和外交救济程序,要通过合法途径拿回管理权。
公司还在打通国内供应链,计划把国内产能占比提升到80%,依托东莞、上海的基地维持生产,同时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稳定人心。
![]()
在多重压力之下,荷兰也终于是松了口。
10月18日,荷兰经济部长公开说希望和中国磋商,解除出口禁令,承认事件已经上升到最高层级讨论。
10月19日,他又在电视节目里说要和中方主管官员会晤,态度明显比之前软了不少,可即便如此,荷兰还是没提归还安世管理权的事,谈判根本没法推进。
![]()
中方的立场一直没动摇,反复强调荷兰的做法是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反了契约精神,必须纠正错误、归还管理权。
商务部还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调整了技术要求,堵住了转口规避的路子,这对依赖稀土的欧洲制造业来说,无疑是又一层压力。
![]()
更关键的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创新正在加速。
国产EDA软件企业已经发布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工具,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的良率也提升到95%,这些突破都在减少对外依赖。
闻泰科技在上海临港的晶圆厂也在扩产,2025年底满产后能满足安世40%的晶圆需求,就算外部供应出问题,国内产能也能顶上来。
![]()
现在时间来到10月下旬,事情还没解决。
安世中国已经恢复了对国内客户的供应,荷兰总部却还在和客户周旋;欧盟一边研究“反胁迫”工具,一边悄悄派人求着谈稀土;德国车企每天都在盯着芯片库存,生怕生产线停摆。
这场由一颗芯片引发的风波,把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依赖和地缘博弈暴露得淋漓尽致。
![]()
荷兰可能到现在才明白,抢了总部却拿不到核心产能,根本没用;欧盟也该清楚,靠制裁施压换不来稀土,反而会坑了自己的车企。
中方从一开始就不是要主动挑事,只是在守住底线:要是放任别国随便接管中企资产,以后海外投资的安全根本无从谈起。
![]()
接下来就看荷兰会不会真正让步,把管理权还给中方,欧盟能不能取消无理制裁。
要是还抱着拿筹码逼人的想法,最后吃亏的只会是他们自己,毕竟在今天的全球产业链里,谁也离不开谁,破坏规则的人,终究要付出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