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小书生,半个说书人,感谢大家观看本篇文章
说在前面的一句话,本文主要参考的文献是罗贯中写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不包含其他版本。
除了梁王朱温,晋王李克用,齐王黄巢之外,在残唐原著中还涉及到了大大小小的众多诸侯,特别是在大唐正式灭亡之前出现的诸侯,几乎都算得上是大唐的人物。
而在大唐正式灭亡之后,故事的后期也出现了大大小小好几个国家和势力,但整体上都不如这三王的完整性。
所以说书人就将除了上面这三王之外,其余出现的所有势力统称为群雄阵营。
本文就简单的谈谈这些群雄阵营当中的最强13人。
13.李茂,宋真
李茂和宋真是大唐潼关的守将,俩人出场特别早,在黄巨天造反攻打长安那伙儿,打到潼关的时候,就是他俩迎的敌。
然后两人联手被邓天王三个回合不到打败,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两人联手三个回合都扛不住,李茂和宋真的实力最多就是不入流,属于榜单凑数成员。
12.武伯宁
武伯宁是同台节度使岳彦真手下的官军校尉,是在同台节度使的儿子抢回自己的媳妇儿,而导致失手杀了朱温的儿子,使得朱温暴怒攻打同台的时候出场的。
当时的武伯宁挺着一杆大刀与朱温的大将朱景龙干了不数合而亡。
![]()
朱景龙曾经和刘知远大战过30个回合,不分上下,其展现出来的基础实力基本上勉强能达到一流级别。
武伯宁能硬刚他不数合,本身实力表现也达到三流了,和下面几位差不多,但他的对手朱景龙在一流中实力比较偏弱,所以武伯宁排名就靠后了一点。
11.郑绩
郑绩是河南王李善的部将,是一员步将,在朱温逼着唐昭宗禅让,然后建立梁国之后,大唐的宗亲诸侯联手攻打朱温的时候。
在共中宝鸡山一战中,面对朱温的大将王彦章,郑绩出手,挺枪上马,三个回合不到,就死在了王彦章手上,整体实力表现就是一个三流。
不过设定上郑绩是一员步将,如果他不上马打王彦章会不会表现更好一点?
10.赫连铎
郓州赫连铎是众多小诸侯中的一位,参与过很多联盟战,比如晋王会二十八路诸侯打黄巢,朱温计逼五侯反打晋王,朱温造反成梁王打晋王等等。
由于参战比较多,戏份也就比较高,赫连铎就有了两个武力表现,一个是太原之战,和李存孝的结拜兄弟安休休大战了80个回合,胜负不分。
另一个则是宝鸡山一战,面对王彦章,和郑绩一样扛住了三个回合不到才被斩杀,展现出了不弱的实力。
虽然打王彦章的表现比较拉垮,和上面的郑绩一样,但是在干安休休上,赫连铎表现还算不错的,比较加分增上限的,
所以综合表现来看,赫连铎应该有三流偏强的实力。
![]()
9.岳彦真
岳彦真就是同台节度使,这个榜单上好几位大将的主公。
虽然岳彦真是一方诸侯,手底下猛将也多,但他自身实力也是拿得出手的。
宝鸡山一战,岳彦真纵马挺枪大战王彦章不五合才死,比上面几位表现都要好一点,实力在三流中也是很强的了。
8.岳存训
岳存训是同台节度使岳彦真的儿子,就是那个媳妇儿差点被抢的倒霉蛋。
不过岳存训人虽然倒霉,但是实力还算不错,宝鸡山一战,为了替父报仇,轮刀跃马和王彦章干了数合,才被王彦章一鞭打死。
数合才死,岳存训展现出来的实力,比上面几个都要好,勉强算是二流级别了。
7.乐荣
乐荣也是河南王李善的部将,在郑绩被王彦章干掉没隔两天,乐荣又出手了,他手提大斧冲了上去干王彦章。
然后就跟潘凤去干华雄一样,不多时就有人汇报,乐荣没了。
虽然没有具体回合,但好歹有个不多时的描述,说书人估计应该是撑住了好几个回合,但具体撑住了多少回合,这就说不清,道不明了。
所以说书人对于乐荣的武力综合评价是和岳存训一个级别,但上限可能比他高一点,毕竟乐荣的过程比较模糊。
![]()
6.高行周
高行周是白马高思继的儿子,也是原著中著名的两个小将之一,毕竟刚出场的时候他才十三岁。
但年纪轻轻,战绩彪悍,高行周一上战场就连杀三将,甚至参与了逼死王彦章之战。
当然,要说他最猛的,还是在武陵山一战,大战刘知远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证明其一流的实力。
就是可惜他最后被刘知远以拖刀计斩杀了。
虽然基础实力不差,但战力发挥有些差,毕竟最后死在了同级别刘知远手上,比起下面几个还是有点不如,所以排在了第六位。
![]()
5.张凯
张凯应该算是原著中的一个冷门高手了,他是河中王重荣的部将,在朱温用计逼反五侯,一起与晋王交锋的过程当中,张凯作先锋出手的。
这一战中,张凯大战了大太保李嗣源五十合,胜负未分,然后由于晋王担心大太保有失,选择收兵结束战斗。
以晋王和大太保的身份来看,晋王担心大太保有失是很正常的,并不能完全说因为结局是晋王的担心,所以张凯应该更胜一筹。
但是张凯的实力不弱于大太保是一定的,而大太保作为四五十个回合平手白马高思继的存在,其本身也是一个标准的一流高手,所以张凯的实力也绝对达到了一流级别。
但毕竟就像开头所说,张凯是一个冷门高手,冷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多的是因为他的戏份仅限于此战,因为在此战当中,他最后被射杀了。
戏份少意味着他战绩少,战绩少,就导致他在同级别中的表现平常,既无惊艳表现,也无拉垮表现。
而且至少比起上面一位来说,张凯没有在单挑中死在同级别手上,所以仅排在了高行周的前面一位。
![]()
4.郑畋
郑畋是西祁州节度使,出场特别早,在黄巢杀向长安,唐僖宗往西祁避难的时候,郑畋就出场了,开始保护唐僖宗。
当时的他金甲玉带,跨紫骝马,持宣花斧,为唐僖宗挡住追兵,大战朱温10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因为日已沉西,双方鸣金收兵,而结束战斗。
朱温的实力算是标准的一流,原著中有好几位在战绩上都能与他产生关联,而郑畋能与他不分上下,基本上也是这个级别,但比较可惜的是这位高手惊鸿一瞥,后面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戏份与表现了。
郑畋在一流级别中没有极其惊艳的表现,也没有拉胯的表现,和张凯是半斤八两,谁比谁强不一定,但至少郑畋没有死在战场上,所以排在了张凯前面。
不过郑畋打朱温不如下面这位惊险,所以排到了第四位。
3.刘知远
刘知远也算是原著中一个标杆的常青人物了,也是前后期都存在的人物。
其人八尺身长,两耳垂肩,浓眉大眼,漆发童颜,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一开始出场的时候是同台节度使的战将,后来就是谁是正统,跟着谁混,一直到最后建立大汉,自称汉高祖。
而在这期间,刘知远凭借着坐下黄膘马,手中安汉刀,战功赫赫。
![]()
同台五十余合平过朱温,甚至最后以暗鞭赢朱温,只是可惜在随后的追杀过程当中,被朱温以回马弓射下马。
宝鸡山五十余合平王彦章,最后被王彦章以暗鞭打跑。
武陵山一百余合平高行周,最后甚至以拖刀技斩杀高行周。
以上战绩足以证明在基础实力上刘知远是一流强者,而在这个级别中,他有强悍的表现,也有不足的表现,总体来说也是一流级别。
但可惜在同样对待王彦章的表现上,刘知远也不如下面这一位,所以屈居于第三。
2.史建唐
史建唐是下面这位第一的儿子,也是原著中有名的两小将之一。
在王彦章硬压群雄,大太保四处求援,求到了大潼关守将李友金那边的时候,史建唐主动请战,而当时的他仅仅只有十四五岁,面如敷粉,桃腮两颊,身不过四五尺。
可小身躯大能量,宝鸡山一战,与王彦章大战二百余合,不分胜负。甚至最后以暗鞭之计打败王彦章,证明了其一流的基本实力和同级别战力发挥较高的实力。
只是可惜最后,史建唐带病上战场,从而死在了战场上。
不过话说回来,史建唐死亡表现和三国演义中的甘宁完全是一模一样啊。
![]()
1.史敬思
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白袍史敬思应该是属于晋王李克用的人。
但在原著中,史敬思只是和李克用一起为大唐做事,他并没有投靠李克用,他跟随的是大潼城的守官李友金。
是在李克用带兵前往河中府,与众多诸侯汇合,一起对抗黄巨天的路上,李克用路过了大潼城,然后李友金便派史敬思和另外一位将军带了2万人马一起随李克用去支援。
所以史敬思是李友金的人,群雄阵营的一员。
史敬思的武力是很强的,特别是他最后的一战,汴梁之战当中,以一已之力挡住朱温大军一夜以上,就连朱温亲自上去,都仅撑住数个回合而败走。
朱温可是能和刘志远打上50回合的一流高手,而史敬思却轻松败他,这足以证明史敬思的实力达到了残唐中少有的顶尖级别。
位列群雄阵营第一,实至名归。
![]()
结语:
读过这本残唐的朋友应该都感觉出来了,上面这13位都是在梁国灭亡之前出现的人物。
这里因为梁国灭了过后,后期出现的这些高手与前期基本上连接不起来了,无法准确的判断后面这些高手到底是什么实力了,所以就没有加后面这些人。
但就是全选的梁国灭亡之前的人物,高手也是很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错别字等请见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