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短经》是唐代赵蕤编著的一部谋略奇书,也叫《反经》。
赵蕤,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李白的老师。
当时人称“赵蕤数术,李白文章”把两个人并称,可以看出赵蕤的水平和高度。
在《长短经》这部书中,赵蕤以历史案例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治国、用兵、识人等方面的智慧,兼具儒、道、法三家精髓。
有人称《长短经》为“小《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古代领导艺术的集大成之作。
在我看来,它就是一本干货版的《资治通鉴》,内容非常精炼,读起来句句经典。
精选《长短经》中的八句经典名句,分享给大家:
![]()
第一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够了解他人是智慧,能够认清自己才是高明。
这是《知人》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们:领导要有识人的能力,但更要有自知之明。
如何让领导更容易看清自己?一定要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并且能听进去不同的意见。要学会用人之长,补己之短。
第二句:制器必择匠,治军必选将。
制作器物就一定要选择优良的材料,军队就要选择好的将领。
这句话出自《量才》篇,告诉我们领导在关键岗位上选人的重要性。
就像《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领导在关键岗位上的选人,直接决定了组织的兴亡。
第三句:谋不可众,利不可独。
决策时不要跟多数人商量,分享利益则是要让大多数人共享。
这句出自《决断》篇,告诉我们领导,在决策和利益分配时要有智慧。
决策时应让大多数人参与,少数人拍板;而在利益分享时,要做到人人均沾,利益共享。
第四句:欲速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急于求成,往往难以达到目标;贪图小利,往往办不成大事。
这句话出自《时宜》篇,提醒我们做领导要把握时机,目光长远。
做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不能为了短期利益而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第五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太清澈,鱼无法生存;人过于精明,没人愿意跟你玩。
这是《大体》篇中的一句话,告诉领导要有包容之心,胸怀宽广,能够容纳别人的短处,善用他人的长处。
这跟现代管理学中的“灰度管理”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六句: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要担心地位不够尊贵,而要担心德行不够高尚。
这句话出自《师表》篇,强调领导要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德行才是一个领导稳固地位的根本,才是稳居高位的底层根基。
第七句:审时度势,因势利导。
领导在决策时要观察时机,估量形势,顺应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出自《时宜》篇,强调领导做事要把握时机,与企业决策时的环境分析道理相同。
第八句:上下同欲者胜。
上下层意愿一致,才能成事。
这句话出自《出军》篇,强调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
领导要打造团队共同的愿景,确保目标一致,这样更容易借助众人的力量成就事业。
《长短经》虽然是唐代的智慧,但与现代领导力理论高度契合,足以说明这部书的实用价值。它超越了时代的局限,跨越千年,依然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琢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