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缠绕成为修行

0
分享至



一座以纯白棉线徒手缠绕、直径2.5米的巨型球体,静立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5楼大厅入口。它像一颗被时间凝固的茧,也像一句无声的诘问 。线体绵密而脆弱,仿佛一触即散,却又因千万次重复的缠绕,获得了一种近乎神性的、坚不可摧的重量 。球体旁悬着一面绣框,上面绣着一行淡色小字:“没什么好玩的。”


“没什么好玩的”展览现场

这句略带玩笑、自嘲和无奈的感叹,源自林天苗1997年的同名作品 。那时她刚从纽约回到北京,身陷母亲、妻子、艺术家多重身份的夹缝中。如今,近三十年过去,这句话成了她研究性个展的标题——不是抱怨,而是一种宣言,一种在重复与限制中开出花的创作哲学 。此次展览围绕身体和日常用品的若干关键词, 从海内外的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中,遴选了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共逾40件/组,梳理并重现了她三十多年艺术生涯。


林天苗于长征空间展览现场,2008年。艺术家供图。

线的觉醒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现场,正经历着从意识形态叙事向个体经验表达的转型。林天苗没有追随当时流行的政治波普或玩世现实主义,而是将目光投向最私人的女性经验。“那时候,‘不好玩’是句大实话。”林天苗在布展间隙回忆道,“每天面对的都是具体而微的困扰——孩子的哭声、做不完的家务、被切割成碎片的时间。”

《缠了,再剪开》(1997)是林天苗艺术语言成熟的标志。家中最寻常的物件——椅子、熨斗、餐具——被白色棉线以极大的劳动量紧密缠绕,直至它们的功能性被彻底抽空,蜕变为一群游荡在展厅里的白色幽灵。这些物件失去了作为“物”的实用性,却在棉线的包裹中获得了一种新的、萦绕不散的灵晕。“这不仅剥夺了物的实用性,更将之转化为‘记忆与情感的容器’,”策展人皮力说。


林天苗,《缠了,再剪开》,1997年,棉线、家居物件及录像装置,尺寸可变。香港艺术馆藏品。艺术家供图。

在展览现场,这组静默的装置对面正播放着一段录像:影像中的剪刀持续开合,发出冰冷的声响,试图剪断无形的束缚。这剪不断的动作,似乎揭示了作品更深层的矛盾。它既是破坏欲的流露,也是一种无力感的体现,我们试图剪断生活与传统的缠缚,却往往发现它们坚韧无比。艺术家的个人困境由此升华为一个时代性的寓言:在束缚与挣脱的永恒角力中,个体所展现的韧性。“缠绕这个动作,最初是为了在混乱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一点控制感。”林天苗说,“后来它变成了一种语言,说出了那些我说不出口的话。”


林天苗,《辫》,1998年,数码印刷布本、棉线及单频道数码录像(黑白、无声),尺寸可变。M+希克藏品(捐赠),香港。© 林天苗。摄影:梁誉聪,图片由M+,香港提供。

而这些“说不出口的话”,在《辫》(1998)中演化为一套更为复杂、也更为残酷的视觉语法。这件被M+希克收藏的巨作,首先以数码印刷将艺术家的自肖像投射于布面,随后,这一形象被数万根棉线反复穿刺、穿透,如同经历了一场静默的酷刑。丝线在模糊具象特征的同时,也将平面的肖像转化为一个承载痛感的、三维的场域。最终,所有这些线缆在画面下方垂落,被编织成一条粗壮如蟒蛇般的发辫,沉重地悬置于空中,成为集体身份的某种隐喻。

作品旁边播放的单频道录像(黑白,无声),则像一场没有尽头的仪轨。一双手在特写镜头下,以近乎机械的精确,重复着编辫、拆解、再编辫的循环。策展人皮力揭示了这巨大劳动量背后的精神本质:“在当时以观念和绘画为主的潮流里,她(林天苗)投入的这种巨大劳动,带来了事实的冲击力。这种极致的重复,在当时中国艺术现场普遍弥漫的玩世不恭与消费主义氛围中,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抗。她的缠绕不是装饰性的,而是存在性的。”


展览现场

艺术家本人则将这重复的体力劳动,视为一种对抗现实混乱的精神出口。她在本次展览的访谈中坦言:“缠绕、重复、编辫,是我当时唯一能把握的秩序。” 于是,编辫这一极具女性特质的日常行为,在此被抽离了其温馨的语境,转而成为一种自我消解与重构的修行。它既是将个体(万千发丝)纳入集体(一条发辫)的社会规训过程的视觉化,也是一种通过极致的身体劳作来接近放空与冥想的私人仪式。


展览现场

从线到骨,从物到身

随着时间推移,她的创作逐渐从外部的“缠绕”转向内部的“解剖”。这是身体的转向,是从表象到内在真实的探索。这不仅是媒介的转换,更是视角的彻底内化,是从社会性、性别化的身体表象,深入至疼痛、衰老与生命本质的内在真实。

这一转变的端倪,可见于《皮肤》(2005)等作品。艺术家将人体局部的毛孔与汗毛高倍放大,印制在柔软的丝绸之上,并将其制作成一系列似衣非衣的悬挂装置。这些被强化的身体肌理,脱离了肉身,如同被蜕下的“新皮肤”,在展厅中营造出一种悬置的、暧昧的存在感。它们不再是美丽的遮蔽物,而是将身体最脆弱、最私密的真相暴露出来,成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正如林天苗所言:“身体从不说谎。它记住所有的事情——每一次疼痛,每一次喜悦,每一次伤害。” 创作,便是将这些被身体铭记的、无法言说的感受,外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形态。


展览现场

而在《失与得》(2014)中,这种对身体的探索走向了更具哲学意味的层面。艺术家将人体骨骼与废弃的日常工具——股骨与铁锤、脊椎与铁锹、肋骨与镰刀——用聚脲材料牢固地嫁接在一起。这些怪异的组合被不锈钢支架悬挂在空中,剥离了它们原有的全部功能,既像是考古发掘出的异形遗骸,又像是某种指向未来的、混合的生命形态。

策展人皮力在阐释布展思路时,特别提到了他们如何强化这批作品的表达:“我们这次决定把所有东西从中间悬挂起来,把这种剧场感给提炼出来。”于是,每一组“工具骨骼”都像一个拥有独立性格与故事的角色,共同构成一个悬空的、静默的剧场。它们迫使观众思考:当支撑我们劳动与生存的骨骼,与我们使用的工具融为一体,究竟何为身体的延伸,何为工具的依附?当功能主义失效后,这些“无用之物”是否反而更接近生命的本真状态?《失与得》这个充满辩证意味的标题本身,也许揭示了林天苗的核心关切:在失去旧有秩序与功能的同时,我们或许正得以窥见生命与物质更为本质的形态。


林天苗,《失与得》,2014年,聚脲、工具、不锈钢支架,尺寸可变。艺术家供图。


展览现场

病中修行,点滴之间的宇宙

2021年左右,林天苗经历了一段需要持续面对疾病与治疗的时期。与病痛一同降临的,是一种生命被迫悬置的失重感 。在长达数月的治疗期里,她每天有十几个小时被“囚禁”在病床上,与一台精确控制着药液流速的点滴机为伴。

然而,艺术家的本能让她在绝对的被动中,寻找到了一种主动的、创造性的回应。她开始凝视那维系她生命的输液点滴,“我就看着点滴一滴滴落下。有的透明,有的微红,有的在灯光下会闪出奇异的光泽。” 她回忆道。她着迷于每一滴药液坠落的节奏与形态,那仿佛是生命流逝最微观的刻度。一个念头由此诞生:“后来我想,为什么不给每一滴一个回应?于是每落下一滴,我就在纸上点一个点。”


林天苗及其团队工作照,2025年,北京。艺术家供图。

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逐渐从机械的记录演变为一场深沉的修行。“最开始是机械的,后来变得有知觉。” 林天苗说道。“我会注意到每一滴落下的节奏,感受到墨点在纸上晕开的过程。在极度的病痛中,这个简单的动作成了我与世界保持联系的方式。”

这种被困在病榻上,记录着“一点一滴”的日子又有什么好玩的呢?“确实是‘没什么好玩的’状况,她被局限在一个作为病人的生活空间里,在方寸之间,寻找一种自我救赎和逃离。”策展人皮力阐述道。这种超越并非激烈的对抗,而是通过全然的接纳与专注的记录,将被动承受的过程,主动转化为一场冥想般的艺术行为。


林天苗,《一滴一点》系列,2021年,纸上墨水,26×37.5厘米,共92件。艺术家供图。

最终诞生的《一滴一点》(2021-2022)系列,由92张纸本作品构成,其上布满了成千上万个墨点。它们远观是浩瀚的星图,近看是分裂的细胞或绵延的雨滴。微观与宏观的宇宙在此重叠。这些作品,是时间的记录,也是一段身体经验的痕迹地图,是意志在极度脆弱中仍坚持创造的明证。它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悖论:当身体被限制在最小的活动范围时,精神的触角却可能抵达最遥远的边界。在药液一点一滴的坠落中,她将自己的病榻,变成了一座观测生命与存在奥秘的私人天文台。


展览现场

新作《小人国》

《小人国》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跨越认知界限的尝试。林天苗坦言:“其实我不懂高科技。”在与工程师团队的协作中,她需要借助儿子的“中译中”翻译才能完成技术沟通,这一过程本身就隐喻着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与交融。

策展人皮力在评价这件作品时指出:“在《小人国》里,会看到很多小机器人,还有孵化器这样的意象,其实都和身体的意象有很密切的关系。” 装置上方的红色结构如同暴露的血管网络,在地面蜿蜒伸展,与堆积如山的废弃药板共同构成了一个后人类的生命景观。监视摄像头实时捕捉着机械单元的运动轨迹,并将画面投射到四周墙面,创造出多重视角的交织 。观众同时目睹着细胞在血管中的流动与都市中失控的车流,内部的身体空间与外部的城市空间在此彻底融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这不是游乐场,”林天苗强调,“那些小机器、红管子、药板山,它们共同构成一个既像身体又像城市的空间 。你能感受到压力,甚至失控。” 在这个精心构建的场域中,控制与失控的边界变得模糊 。池子与摄像机象征着无所不在的监控系统,而机械单元看似随机实则受控的运动,则暗示着生命在技术文明中的困境 。


展览现场

观众置身其中,被赋予了“上帝视角”,得以俯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肉身都市”。然而这种全知视角反而强化了无力感。我们能够观察整个系统的运行,却无法干预其中任何一个单元的命运。《小人国》因而成为一个关于当代生存状态的强大隐喻:在技术加速的时代,我们的身体与城市都已成为被各种系统精密控制的场域,而所谓的“生命”,正是在这种控制与失控的张力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呼吸节奏。

“不好玩”的背面,是深刻的自由

在追求即时满足与感官刺激的时代,林天苗以其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构筑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价值体系。在那里,“不好玩”不是失败,而是一种选择;重复不是徒劳,而是一种积蓄。

她拒绝被简单地归类为“女性艺术家”,也抗拒被“缠绕”这一形式所定义。从最初的棉线出发,她的探索如根系般不断向下扎根、向四周蔓延,深入骨骼的构造,触碰血液的流动,解构语言的重量,最终直面庞大系统的运作。这是一段不断超越标签、不断突破物质与观念边界的旅程。


林天苗,《i-情》(局部),2024年,纸上综合材料,尺寸可变。艺术家供图。

“身体的感受是最诚实的,”她的这句话,道出了其所有创作的基石。那些被视为负面或需要规避的经验——疼痛、重复,乃至世人眼中的“浪费”——在她的世界里,都被坦然接纳为创作的原材料。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林天苗式”的转化:她将重复的无聊感,锻造成了一种专注的、近乎冥想的力量;将社会与身体施加的限制,编译成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丰富的视觉语言。


林天苗工作照,2025年,北京。艺术家供图。

这或许正是林天苗的艺术在当下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创作自由,并非来自于追逐外在的潮流与认可,而是源于对内在本真感受的忠诚。它是在认识到生命固有之荒诞与局限之后,依然选择坚持下去的勇气,并在此过程中,顽强地、一遍遍地确认并言说只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

撰文:谭小云

编辑:zz

图片提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心疼!李盈莹泪洒赛场,天津女排艰难取首胜,伤病影响太大

心疼!李盈莹泪洒赛场,天津女排艰难取首胜,伤病影响太大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10 22:21:10
LV总裁吴越现身上海!马上70岁,戴着钻戒名表身材苗条像四五十岁

LV总裁吴越现身上海!马上70岁,戴着钻戒名表身材苗条像四五十岁

乐悠悠娱乐
2025-11-07 11:00:50
全运女篮排名出炉!四川广东江苏第1!11月11日19点30,CCTV5直播

全运女篮排名出炉!四川广东江苏第1!11月11日19点30,CCTV5直播

老吴说体育
2025-11-11 00:22:45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小小李娱
2025-11-04 09:09:02
昔日铁人,杰伦-格林在火箭出勤率高达93.6%,在太阳已两度受伤

昔日铁人,杰伦-格林在火箭出勤率高达93.6%,在太阳已两度受伤

懂球帝
2025-11-10 09:14:37
存安全隐患的隐藏式门把手,应该召回升级吗?

存安全隐患的隐藏式门把手,应该召回升级吗?

刘远举
2025-11-10 08:10:04
这也太主动了吧!44岁副主任医师曾琦,半年内出差15次陪伴祖医生

这也太主动了吧!44岁副主任医师曾琦,半年内出差15次陪伴祖医生

诗意世界
2025-11-09 11:13:21
“只要我不是被遗弃的,深圳多套房已为父母兄弟姐妹准备好”,7岁被卖的40岁女子寻亲,还拿出一套房悬赏寻线索

“只要我不是被遗弃的,深圳多套房已为父母兄弟姐妹准备好”,7岁被卖的40岁女子寻亲,还拿出一套房悬赏寻线索

极目新闻
2025-11-10 16:31:30
全运会开幕式落幕:四大惊喜、三大感动、两大遗憾,刘德华赢麻了

全运会开幕式落幕:四大惊喜、三大感动、两大遗憾,刘德华赢麻了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0 17:12:25
青岛抢签,谢晖加入?正式官宣,45岁名帅上任,38岁前国脚任助教

青岛抢签,谢晖加入?正式官宣,45岁名帅上任,38岁前国脚任助教

体育有点水
2025-11-10 14:35:55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乌军投降了,红军城大鱼落网,俄凌晨击落6架敌机,基辅封锁消息

墨羽怪谈
2025-11-04 11:09:05
脑洞大开!让每个省都临海!

脑洞大开!让每个省都临海!

犀利辣椒
2025-10-18 06:23:19
这一次,54岁不婚不育的杨钰莹,原来早已经上了另一条大道!

这一次,54岁不婚不育的杨钰莹,原来早已经上了另一条大道!

青史楼兰
2025-11-10 17:43:34
成都之旅结束后马筱梅和汪去上海了,箖箖和玥儿被筱梅妈带回湾湾

成都之旅结束后马筱梅和汪去上海了,箖箖和玥儿被筱梅妈带回湾湾

小娱乐悠悠
2025-11-10 10:12:29
广东现超大地铁卡能当扇子用,网友:“再也不怕丢卡了!”官方确认功能正常

广东现超大地铁卡能当扇子用,网友:“再也不怕丢卡了!”官方确认功能正常

极目新闻
2025-11-10 15:28:48
山东一个小村才2400人,却建了589座别墅,人均收入8万!

山东一个小村才2400人,却建了589座别墅,人均收入8万!

天气观察站
2025-11-10 12:13:39
上海高校“丢表退学”事件后续:受害者4天被退学,小偷继续上课

上海高校“丢表退学”事件后续:受害者4天被退学,小偷继续上课

半糖甜而不腻
2025-11-10 11:46:34
“斩首说”引爆日本!高市早苗武力干台狂言,会把日本拖入多深?

“斩首说”引爆日本!高市早苗武力干台狂言,会把日本拖入多深?

豆腐脑观察局
2025-11-11 01:15:03
妻子出轨被抓,丈夫趁机提出特殊要求,妻子求饶:办不到

妻子出轨被抓,丈夫趁机提出特殊要求,妻子求饶:办不到

兰姐说故事
2024-11-02 04:30:02
执意从800万片酬“砍掉”300万!魏晨的清醒,让多少顶流汗颜?

执意从800万片酬“砍掉”300万!魏晨的清醒,让多少顶流汗颜?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0 12:56:33
2025-11-11 04:55:00
iWeekly周末画报 incentive-icons
iWeekly周末画报
世界公民的行动读本
16212文章数 2562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看!这百张中国传统纹样,让你大开眼界!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数码
时尚
军事航空

教育要闻

高考地理中的特色民居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数码要闻

苹果服务主管Eddy Cue:Apple TV暂不会推出“带广告的订阅服务”

女人过了40岁穿衣别老气横秋,看看这些日系穿搭,得体又显瘦

军事要闻

美媒承认:乌重镇即将被攻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