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艺术界的目光再度回到上海,同期举办的多档艺博会、艺术节,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艺术从业者与观众。第十二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第十三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和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如约而至,持续带来国际化多元视角的同时,从单元设置、公共活动、新增展商等各方面展现出新的面貌。
艺术市场突破了“白盒子展厅”的边界,各类主题论坛聚焦跨界创想、收藏投资价值等议题,实现了艺术家、藏家、从业者的思想碰撞。这场艺术盛会早已超越单纯的展览集合,成为观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韧性、结构变迁与未来趋势的核心窗口,其多元生态的背后,是市场需求、产业逻辑与文化价值的深度共振。
作为连接本土与国际的文化桥梁,上海同期艺术盛会正在重塑中国艺术市场的全球话语权。一方面,展会通过引入国际前沿艺术思潮与展商,让本土藏家与观众能直接对接全球艺术资源,同步国际审美趋势;另一方面,以艺博会、双年展为代表的平台,通过聚焦本土社会议题与文化特色,将中国当代艺术的本土叙事推向国际,打破了长期以来以欧美为中心的艺术话语体系。
这种“双向奔赴”让上海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重要枢纽:国际艺术家借助展会进入中国市场,本土艺术家则通过这一平台获得全球曝光,形成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循环。而云端展厅、线上艺术地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更突破了物理空间限制,让上海艺术市场的影响力辐射全球,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化艺术中心的地位。
![]()
第十二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
@西岸国际会展中心、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西岸艺术中心、GATE M西岸梦中心-梦工场、西岸漩心
第十二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将于11月13日-16日在上海西岸举办,近200家海内外优秀画廊、艺术机构及合作伙伴将共创全球艺术市场风向标。本届西岸艺博会汇聚了200余家参展画廊和机构,其中首次参展的30家画廊颇为令人瞩目:它们来自纽约、柏林、东京、香港、北京、杭州、京都、伦敦等多个城市,进一步凸显了西岸艺博会广阔的国际视野与专业水准。
![]()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官方
本届艺博会,galleries画廊单元再度齐聚来自22个国家、48个城市及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顶尖精选画廊,领衔展示全球当代艺术不同代际的杰出佳作;design/delight设计平台将继续专注可收藏设计与功能性艺术精品,呈现一系列高水准的限量设计作品、艺术装置与特定场域创作;perspective视角单元始终坚持链接国内外艺术机构的最新动态,集中展示跨地域的多元艺术生态;xian chang单元突破展会的展位限制,专为大型艺术创作及装置作品、表演艺术等提供展示平台;DREAM moving image动态影像单元则聚焦反映当下时代、挑战常规叙事的跨媒介创作;west bund voice论坛将围绕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多元文化社群、影像艺术,以及设计与城市叙事等主题展开近20场深度对谈。
与西岸艺博会合作多年的核心画廊也继续回归,包括豪瑟沃斯、常青画廊、MDC画廊、Karma、纽格赫姆施耐德、大田秀则画廊、贝浩登、Thaddaeus Ropac、白立方,以及亚洲艺术中心、刺点画廊、香格纳、蜂巢、空白空间等。
![]()
禤善勤,《禤曼和禤若》, 2025,布面油画,220x320cm©禤善勤,大田秀则画廊提供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画廊带来了多元且吸睛的艺术作品。它们的加入为上海呈现出更丰富的国际语境与跨文化视野。其中,坐落于东京、新加坡和上海的国际画廊大田秀则画廊(Ota Fine Arts),专注于展示当今当代艺术的新面貌。中国香港艺术家禤善勤带来作品《禤曼和禤若》,在这个作品中,他描绘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他和家人常去的树林景色。他的绘画主要以家庭生活与周遭景物为题材,透过“观看”的方式,将焦点置于“人类是如何去理解事物”上。
![]()
玛丽亚 ·法拉,《路怒症》,2025,亚麻布上油画,180x130cm©玛丽亚·法拉,大田秀则画廊提供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而来自菲律宾的艺术家玛丽亚·法拉,则通过挖掘从她的青春期到今天的平行文化和事件的图像来捕捉女性的复杂性,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日常生活和难忘场景的画面。在法拉的最新作品《路怒症》中,主角依旧是两位女性,再次出现了红绿灯、汽车、动物等元素。画面中一位女性手中揪着另一位女性的头发,神情愤怒,生动地呼应了作品的标题。
在本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中国艺术家陈维将在大田秀则画廊展位呈现一个特别项目,集中展示其近两年的摄影和LED装置。陈维作为中国80后一代的概念摄影艺术家,通过在工作室中搭建及再现城市场景,引导观者去思考我们如何感知周围不断变化着的世界。
![]()
陈维,《故障都市》,2025,LED灯、金属框架,35.5x35.5x220cm©陈维,大田秀则画廊提供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步入展位,观众将置身于一个贴满砖墙的空间。LED面板闪烁着随机组合的光点,发光单元形态各异,映射在瓷砖上的光与色彩如同遗落都市的建筑碎片。“故障”是陈维持续关注的又一主题,是理解当代城市和数字生活的切入点。《故障都市》(2025)的LED装置作品中,艺术家将街头广告牌里常见的电路紊乱、图像断裂、文本错位转化为节奏鲜明的视觉语言,制造出由不确定和误差构成的数字场景。
而立足柏林的卡比坦·派策(Capitain Petzel)画廊,拥有着丰富的国际艺术家合作网络。自2008年卡比坦·派策画廊创立以来,已有80多位艺术家在这个独特的空间中实现了他们雄心勃勃的个展。
![]()
杰克·奥布莱恩,《Fuel II》,2025,地铁窗、钢球、亚克力塑料与喷漆,160×100×50cm,致谢艺术家及柏林卡比坦·派策画廊 ©Jack O’Brien。摄影:GRAYSC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奥布莱恩的壁挂式作品将城市基础设施的能量转化为一种优雅而富有韵律的结构。弧形的构件与悬挂的球体令人联想到牛顿摆的摆动,或是地铁机械的震动,将工业元素转化为对运动与力量的冥想。通过将城市的机械系统重新想象为视觉构图,奥布莱恩突出了支撑当代生活的持续运动,以及维系其运转的隐形体系。
![]()
雅尔·巴塔纳,《Light to the Nations–Generation Ship》,2024,3D打印、不锈钢、PETG(热塑性聚酯)、PA12(尼龙聚合物),配镜面底座,57×85cm,致谢艺术家及柏林卡比坦·派策画廊 ©Yael Bartana。摄影:Marjorie Brunet Plaza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作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德国馆展览《阈值(Thresholds)》的一部分,这件雕塑想象了一艘旨在载运人类离开地球的飞船,唤起了对集体踏上未知未来旅程的思考。其放射状的线条与簇状的造型暗示着推动力与凝聚力。雅尔·巴塔纳邀请观众去思考一种宇宙尺度的迁徙,并反思生存与希望的愿景如何可能引导未来的社会。
![]()
田名网敬一,《浪之诱惑》,2006,丙烯、丝网印刷画布,H145.5xW97xD3cm(excl.frame),©Keiichi Tanaami.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NANZUKA 图片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东京的NANZU-KA画廊则更擅长当代艺术与流行文化、设计、音乐等领域的跨界合作,蕴含鲜明的都市文化气质。此番,画廊带来了田名网敬一的作品,作为艺术总监、平面设计师、插画家、影像作家和艺术家,他积极不断地跨越专业界限,被誉为当代跨界艺术家的榜样。他在使用“编辑”这一设计方法论的同时,持续从事不被FINE ART框架所束缚的创作活动,在拼贴、版画、素描、动画、实验电影、绘画、立体作品和装置艺术等领域广泛地发表作品。在不断扩大的“POP”语境中,作为日本的先驱者,他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
![]()
乔治·康多《抽象人像》162×130cm 丙烯粉彩亚麻布 2025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Hauser & Wirth ©George CondoPhoto:Philippe Fitte 图片来源:豪瑟沃斯微信公众号
今年,豪瑟沃斯重返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带来跨越代际的国际艺术精品。其中,著名当代艺术家乔治·康多(George Condo)的新作《抽象人像》将亮相展位。乔治·康多今夏创作于摩纳哥的《抽象人像》通过抽象与具象的惊艳交融,有力地捕捉了人类境遇中的悖论与矛盾。这件巨幅肖像如同绚烂的万花筒,以纷繁交织的纹理、色彩、交错形态与抽象肢体,体现了康多创新不羁的绘画特质。
![]()
张恩利,《水( 3)》(The Water [3])局部,2014,油彩画布,300x250x5厘米 ©张恩利 图片来源:豪瑟沃斯微信公众号
在张恩利对具象与抽象边界的持续探索中,《水(3)》堪称一幅典范之作。在这张巨幅画布上,艺术家以标志性的娴熟笔触呈现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这张绘画感知的敏锐习作属于他于2010年代中期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以水的特写为主题,将自然作为深刻内省的媒介。《水(10)》被蓬皮杜艺术中心永久收藏,正说明了“水”系列作品的重要性。同时,张恩利在这一时期的其他绘画作品也被英国泰特美术馆、M+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关键机构收藏。
新画廊与返场画廊的交织,让今年的阵容在地理分布、艺术语言与市场结构上展现出更鲜明的图景,也直观印证了全球目光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持续聚焦。西岸艺博会既不断吸引着艺术领域的新生力量,更让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资深画廊始终将其视为核心的展示窗口与重要的交流平台。
![]()
第十三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
@上海展览中心
第十三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将于11月13日至16日回归上海展览中心,汇聚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50个城市的141家参展画廊与项目。
![]()
图片来源:ART021微信公众号
本届ART021 SHANGHAI囊括精心策划的五大单元,包括主画廊单元、APPROACH单元、DETOUR绕行单元、BEYOND公共单元及特别项目单元。在此,藏家与访客既能尽览跨越地域边界、超越时代局限的隽永之作,亦能从别具一格的前沿艺术实践中,持续汲取源源不断的灵感。
其中,MAIN GALLERIES主画廊单元汇聚众多蓝筹画廊及在全球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画廊,海内外领军的画廊与中坚力量将呈现跨越年代与媒介的艺术作品,包括里森画廊、阿尔敏·莱希、桑塔画廊(巴黎)、梅隆赫画廊(巴黎)、贝浩登、格林画廊、卓纳画廊、布朗画廊、大田秀则画廊、白石画廊、当代唐人艺术中心、麦勒画廊、香格纳画廊等。
![]()
图片来源: ART021微信公众号
APPROACH单元则汇集来自7个国家的20家年轻画廊,其中半数为首次参展,包括ART LABOR画廊(上海)、MJK Gallery(东京)、苏珀门画廊(首尔)、安画廊、夢明閣、CINDY CHAO 艺术珠宝等。连续参展的ART LABOR画廊(上海)以刘流与郭天意的绘画实践展开对话;MJK Gallery(东京)携日本艺术家大塚聡(Satoshi Otsuka)的极简装置作品再度回归;苏珀门画廊(首尔)将展出一系列融合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绘画的作品。首次亮相的画廊亦呈献精心策划项目,安画廊(宁波)呈献廖智新与金博尔·霍斯(Kimball Holth)的联展“石之环”;夢明閣(香港)展位引入与艺术史的对话,推出意大利艺术家亚历山德罗·托姆布雷(Alessandro Twombly)的抽象绘画。值得一提的是,曾于此露面的多家画廊已成功跃升为主画廊单元的新生力量,这里是将年轻艺术家推向全球舞台的起点。
DETOUR 绕行单元聚焦三家区域性重要画廊,以文化特性与艺术共性的融合为核心,呈现兼具思辨深度与文化策略的展览项目,在 ART021 SHANGHAI平台上搭建跨越国界的对话与联结桥梁。BEYOND 公共单元汇聚引人入胜的大型雕塑与场域特定装置作品,将公共空间升级为充满活力的互动平台。当代艺术名家与新锐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在此集中呈现,突破传统展览形式的边界,打造可供沉思的沉浸式艺术空间。作为展会常设单元,SPECIAL PROJECT 特别项目单元本届将迎来多家拍卖行、非营利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工作室等共同参与。通过多元艺术机构与工作室项目的集中亮相,为观众打造层次丰富的多元美学体验。
本届ART021投入甚多,最受瞩目的作品之一无疑是Cc基金会呈现的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Felix Gonzalez-Torres,1957-1996)作品《“无题”(情人)》(“Untitled”Loverboy)。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加宽容的社会议题作品和艺术史中的好作品也在增加。
![]()
展览现场图: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作品。迪亚灯塔美术馆(美国纽约州比肯市),2024年4月5日-2025年6月30 日。策展人:Cur Jordan Carter and Humberto Moro。摄影师:Bill Jacobson。版权所有: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遗产管理机构,由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基金会提供支持。图片来源:ART021微信公众号
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其创作横跨多种媒介,尤以糖果、纸堆、窗帘等出人意料的日常物件为载体,巧妙消弭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隔阂。作品既饱含深切的社会关怀,又兼具诗意质感与开放解读空间,深刻叩问着公共与私人领域的边界、集体创造的本质,以及社会共同责任等核心命题。
在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看来,作品无法脱离观众的参与,他们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走进美术馆观看展品的普通参观者。费利克斯·冈萨雷斯·托雷斯基金会的代表曾表示:“无题”是作品的名字,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无题”,括号中不同的词汇表示不同指代,这些作品其实都是无从界定的,于是“无题”成为唯一适合的标题。这件大型作品将在现场创造容纳沉思的沉浸式空间,并与上海展览中心的典雅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历史与当下、他者与独白,倾听是联结的普遍法则。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已率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本届双年展将呈现67位/组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的逾250件作品,其中中国艺术家16位/组,新委任和新制作作品逾30件。
![]()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 “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本届上海双年展由主策展人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联合策展人黛西·德罗齐埃(Daisy Desrosiers)与谭雪共同策划,策展团队成员还包括PSA“青年策展人计划” 两位往届获选策展人龙奕瑭和张营营。all(zone)工作室 / 拉查蓬·乔楚伊〔all(zone) / Rachaporn Choochuey〕担任展陈设计,萨拉·德·邦特(Sara De Bondt)担任平面设计,萨拉·德穆斯(Sarah Demeuse)担任编辑。
展览将自身延展为生命网络的平等节点与物种共生的美好预言,就像能“听见”蜜蜂振翅的花儿,展览在关注人类智慧的同时,也将非人类智慧纳入考量,探索不同智慧模式的交汇。而当代艺术为这类探索提供了独特的空间——一个具身化且彼此关联的世界,在其中,人类社群能够与人类之外的世界建立更深层的联结。
![]()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策展团队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与全球性危机,这种情形催生了普遍的怅然若失。世界正以超越我们认知能力的速度剧变,因而我们茫然无措。既然无法重返过去,艺术便为我们提供了摆脱绝望与倦怠的可能路径,帮助我们在所处的时代中,探索新的生命形式及感官交流模式。”
于是,经过与艺术家、策展人、知识分子、音乐家、诗人、科学家及作家的思想碰撞,“花儿听到蜜蜂了吗?”这一策展主题应运而生。本次展览旨在传达这一理念:“我们能否感知周遭世界,并调适自身以适应其中纷繁的智慧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感知能力。其愿景之所寄,在于艺术能引领我们奔赴未知的未来。”
本次展陈设计的灵感源于“花园”,它并非单纯的装饰元素,而是贯穿始终的空间核心原则。如同中式文人庭院或日式回游庭院的意趣,展览节奏舒缓自然,于无形中徐徐铺展。观众穿行其间,步移景异,无既定路线束缚,唯有持续的探索邀约与惊喜发现。展陈设计团队all(zone)工作室/拉查蓬·乔楚伊相信,观者会在展览中找到自己的节奏:无论是自在漫游,还是循径探索。这些停顿并非干扰,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正是这些时刻展现了专注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加深,沉思可以在静止与行走之间发生。
![]()
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 “花儿听到蜜蜂了吗?”展览现场 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凯蒂·斯科特说:“人类很早就知道当蜜蜂聚集成群,它们会彼此交流,共享信息。直至不久前,我们才发现这个交流网络的范围远不止于蜜蜂之间。研究表明,花儿也在收集信息。花儿‘听到’蜜蜂翅膀的振动,从而在蜜蜂出现时分泌出更加香甜的花蜜。”
本届双年展旨在创造艺术作品、观众与环境之间,多样、全新的感官交流方式。展览将立足于不同智慧模式的交汇点,将人类与非人类智慧同时纳入考量,并从自然与文化中汲取智慧。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片丰饶之地,让人们身临其境、彼此相联,在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并与“人类以外的世界”和谐相处。在这里,每一位观众都将如花儿一般意识到,听到蜜蜂的到来至关重要。
11月,上海这座城市通过艺术与空间的深度绑定,持续赋能和焕新本土的艺术文化生态。从国际视角与本土实践的交融,到市场需求与艺术理想的共振,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全球艺术力量的集结,更是观察中国当代艺术走向未来、链接世界的重要坐标,持续为行业注入深层活力与无限想象。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头图来源: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官方
![]()
精彩资讯永不错过
长按图片扫码下载福布斯中文版AP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