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在村里,孩子太多了,必须七周岁才能上一年级。校舍极其简陋残破,地面没有铺砖,全是土,偶尔还能挖出几个人体骨骼来,有些惊悚。
玩点啥呢?就地取材吧!比如石头。单单是石头的玩法就能有颇多花样。桌子上画个棋框,就能下棋了。你用几块小石头,我用几根树枝头。杀几局,不在话下。
石头,砸成特殊形状,有些规则,大小差不多,那就更加有玩头了。看着是抓石子,村里娃却称之为老满。抓石子又称上老满了。土是土得掉渣了,回忆却是满满的了。
上老满开始了,石子数量可多可少,握在手里捧在手里皆可,先扬起来,让石子落地,但需要留下一个石子在手中。留多了,你得把多余的夹在手指缝里,不得掉下去,难度由此增加起来。
如果扬起来的石子,你一个都没接住,那你直接就输了这一盘。留着一个石子,先扬起来,再抓起落地的石子,不能乱抓,被抓的石子不能碰到留下的,否则你也输了。
就是这原始粗粝的石头玩法,却占据了较多课余时间。下课钟声响起来,孩子们开始找寻地盘。讲台上,走廊处,教室外,凡是个小小地界,都能够成为老满的世界,成为孩子们欢乐海洋。
老满,全是石头砸成的石块,靠着粗粝的技术,磨损的则是自己的手指,尤其是无名指。慢慢地,无名指的肉少了,更少了,磨损程度跟好玩程度成了正比例。
这么几块石头,杂糅在一起,却演绎成为童年时代的欢乐。而大块的石头,也会成为更有意思的工具,这就要说跳格子了。
也不知道是谁的发明,在地上画出几个格子,扔出一块石头,一个脚翘起来不落地,一个脚跳着,把那块石头从一个格子踢到另外一个格子,且只能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不能跨越,不能越线,否则,就是失败。
每每下课钟声之后,那些地面,总被画上一些格子,直接在地面上画好,老师的粉笔是万万不能够用的,因为老师早就藏起来了,画格子用的就是小石头。
跳着,跳着,把石头从一个格子赶到一个格子。别处,孩子们玩着一把一把的石子,呼啦一声,又开始一点一点地拾起来,这真可谓是最粗粝的乐趣所在了。
以下是广告部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