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有个消息在全球美国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说,他们用一个叫“宙斯”的钛合金机器人,在北大西洋4700米深的海底,捞上来2800块银锭,加起来有108吨重,按当时的价算值7500多万美元。
![]()
我第一次听这事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深海里怎么藏这么多银子”“机器人怎么扛住那么大压力”,后来翻了翻背后的事儿,才发现这哪是捞银啊,简直是把一段二战老故事从海底“拎”了上来。
72年前的鱼雷劫
要讲清楚这108吨银锭的来历,得先倒回1941年2月17日。
那天清晨,英国有艘叫“盖尔索帕”的蒸汽货轮,偷偷从加拿大的护航编队里脱离,想快点往利物浦跑。
船上84个船员不知道,自己已经闯进了德国U-101潜艇的伏击圈,更不知道货舱暗格里藏着198吨白银和12吨黄金这些可不是普通货物,是丘吉尔政府要给盟国的“硬通货”,用来买军火打二战的。
![]()
没过多久,两枚德国G7e电动鱼雷就撞在了船的左舷,20分钟后,“盖尔索帕”号带着烧起来的柚木和密码本沉进了冰海。
最后只有轮机长理查德・赖特抱着个木筏活了下来,其他83人全没了。
每次看到这种二战沉船的事,我都觉得挺揪心的,一条船装着人命和“救命钱”,说没就没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船沉在4700米的深海里,那儿又冷(后来测到只有1.8℃)又没氧气,海水流速还特别慢,就跟给船装了个“真空保鲜盒”似的。
70多年过去,船体居然没怎么腐蚀,成了名副其实的“深海金库”。
![]()
本来想,这么深的地方,怕是永远没人能着到了,可没想到几十年后,科技居然能把它找出来。
从2001年开始,奥德赛公司就砸了1200万美元,到处搜集二战时盟国和轴心国的电报,前前后后找了300多份。
直到2007年,他们在德国联邦档案馆里翻到了U-101潜艇发回去的战果简报,里面写着“货轮在55°10′N15°00′W处迅速沉没”就是这个坐标,成了找到沉船的关键。
2011年3月,他们用侧扫声呐在这片海域扫到了125米长的金属回波,再派水下摄像机下去一看,船首的“盖尔索帕”铜牌还清晰着呢,这才确定“找对地方了”。
钛合金“宙斯”出马
找到沉船只是第一步,真正难的是怎么把4700米深海里的银锭捞上来。
![]()
懂点常识的都知道,海底深度每增加10米,压强就多1个大气压,4700米的地方,压强能到470个,相当于每平方厘米要扛470公斤的重量传统的液压机械臂到这儿,跟空易拉罐似的,一压就扁。
奥德赛公司也不傻,他们找了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合作,专门定制了“宙斯”号遥控机器人,全身用的是Ti-6Al-4V钛合金。
我之前只知道钛合金能做眼镜框、航空零件,没想到这玩意儿还能扛住深海的高压。
“宙斯”的设计特别讲究,框架和关节都是中空的,里面灌满油,这样内外压强能平衡,就不会被压塌。
![]()
关节用的是磁耦合密封,没了容易坏的旋转油封,在深海里更耐用;连机械手都有小心思,表面刻了0.2毫米深的沟槽,还能调夹持力,就是为了防止银锭在冷海里打滑。
不光如此,“宙斯”还带了4K立体相机和蓝色激光线扫描,能实时生成0.1毫米级的三维点云。
简单说,它能把海底的情况看得特别细,抓银锭的时候一次就能抓准,不会反复碰坏脆弱的木船壁。
如此看来,这机器人哪儿是“打捞工具”啊,简直比医院的外科医生还精细。
2013年4月,母船“海洋寻宝者”号在4级海况下把“宙斯”放了下去。
![]()
机器人顺着缆绳往下沉,沉了3小时40分钟才到海底。
那会儿海底的温度只有1.8℃,盐度34.8‰,流速慢到每秒2厘米,安安静静的,跟个“深海手术室”似的。
银锭上岸后
“宙斯”到了海底,就开始按计划捞银锭。
他们用的是“集装箱模块化”的法子,机器人把银锭一块一块放进两侧的钛合金筐里,每个筐能装500公斤,装满了就用升降缆拉回甲板。
这流程看着简单,可20天里出了不少状况。
![]()
打捞到第3天,有一筐银锭往上拉的时候,突然遇上了2.3米每秒的内波流。
缆绳的张力一下子从3.2吨涨到7.8吨,船尾的绞车都发出了金属尖啸,听着就吓人。
船长赶紧减速,还调整船的方向顶着风浪,才没让缆绳断了要是断了,这筐银锭就白捞了。
到了第11天晚上,机器人的摄像头突然拍到,有几块银锭下面压着一只水手的长筒靴,靴筒里还留着胫骨。
按英联邦战争墓地委员会的规定,只要发现人类遗骸,必须原地封存,不能动。
奥德赛公司也没犹豫,让“宙斯”绕开了3米远,连旁边12块银锭都放弃了。
![]()
这点我还挺佩服的,赚钱归赚钱,对逝者的尊重还是得有,总不能为了银子连底线都丢了。
直到第18天,船员们在甲板上拆银锭的包装,才发现外面的沥青、麻布、油纸三层防护居然没坏。
撕开油纸的瞬间,银锭的镜面光一下子就露出来了,72年的海水只在边缘弄出了一点氧化膜。
后来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检测,银锭的纯度还有99.78%,能直接熔铸成工业银条这保存效果,比放在银行金库还强。
银锭捞上来了,钱怎么分又成了问题。
“盖尔索帕”号是英国注册的船,还是二战时被征用的,虽然沉在公海,但英国政府肯定要掺和。
![]()
早在2009年,奥德赛就和英国交通部签了协议:打捞成功后,奥德赛拿80%的净收益,英国拿20%,但前期的所有成本都得奥德赛自己担。
最后算下来,108吨银锭卖了7500多万美元,扣掉1800万的打捞和法律费用,奥德赛净赚4560万,英国国库也进了1140万,成了当时“最贵的深海分成案”。
搞不清这比例是怎么谈的,但想想奥德赛前期投了那么多钱、担了那么大风险,拿得多也算是合理。
更意外的是,“宙斯”的技术还成了“香饽饽”。
2015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做5000米级海试的时候,就借鉴了“宙斯”的密封方案,把机械手的寿命从50次潜次提到了120次。
2019年,全球矿业巨头Nautilus公司在巴布亚新几内亚1600米海底试采多金属硫化物,用的机器人“collector”,直接用了“宙斯”的油压平衡关节。
这么看,捞银锭不光赚了钱,还帮着深海技术进步了,也算是意外收获,可争议也没停过。
英国皇家海军老兵协会就批评奥德赛,说他们“取走了银子,留下了尸骨”,把沉船当成了“提款机”,没好好保护历史遗迹。
![]()
奥德赛回应说,他们已经在沉船上方设了0.5海里的禁锚区,还装了声学信标,不让渔船的拖网碰到船体,也遵守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
但问题是,这公约对公海的沉船没强制力,全球300万艘沉船里,真正被保护的还不到0.1%。
到了2014年,首批43吨银锭被运到了英联邦皇家铸币厂,熔铸成了1盎司的“盖尔索帕”纪念银币。
每枚卖82美元,20万枚一上架就卖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