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法国惊呆了,德国震惊了,就连美国都傻眼了!因为美媒发现,中国车企生产全球约 70% 的电动汽车!
法国人看呆了,德国人坐不住了,美国人嘴巴都合不上了,怎么回事?
2024年全球电动车产量约1450万辆,其中,中国车企制造了1015万辆,占比接近70%。
你没看错,七成!这不是“多了一点”,这是“碾压式统治”。
欧洲人一边挠头,一边盯着中国电动车出口清单,嘴里嘀咕的只有一句话——游戏规则,真的变了。
1015万辆,背后不只是比亚迪、吉利、蔚来这些中国品牌的力量,也包括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宝马沈阳基地这些外资车企在华工厂的产量。
这组数据一出,欧洲媒体直接上头。
这是全行业必须面对的新现实,中国不再是追随者,而是制定者。
到底是什么让整个欧美汽车圈子集体“傻眼”?答案不复杂:中国电动车不仅量大,更是“质优价廉”。
1015万辆,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中国在全球电动车产业链上“说了算”的铁证。
比亚迪自己就贡献了超300万辆,而吉利、小鹏、哪吒也在快速追赶。
而让欧洲车企真正坐立不安的,是中国电动车的出口表现。
2024年中国电动车出口比例近60%,其中光是出口到欧洲,就超过210万辆。
要知道,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不少欧洲本土品牌的全年销量。
过去他们以为中国电动车只是“便宜货”,现在才发现,人家不仅便宜,而且技术不差,配置更高,售后服务也跟上了。
雷诺高管的话说得直接:“三年前我们还觉得中国电动车是性价比之选,现在才发现,人家早成了行业主角。”
从“看不上”到“追不上”,只用了三年。
德国大众,曾经的全球汽车霸主,如今内部文件泄露出“必须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竞争力”的警告。
他们发现,自己造一辆电动车的成本,几乎干不过中国同行的一半。
法国雷诺更是“压力山大”:今年在欧洲电动车市场的增长只有5%,而中国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却一路飙升。
为什么?价格太真实了。
比亚迪宋PLUS EV在欧洲卖3.8万欧元,对比雷诺自家的梅甘娜E-Tech,价格差了8000欧元。
这还不算配置上的差距。
欧洲媒体开始反思:这不是简单的“产品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制造成本和技术体系的硬碰硬。
中国的电动车早已不只是“便宜”,而是“又好又快又便宜”。这才是欧洲车企真正睡不着觉的原因。
再看美国这边,情况更复杂。
2024年,美国电动车总产量约为280万辆,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拜登在位时期费尽心思出台《通胀削减法案》,鼓励本土制造,结果呢?
福特的Mustang Mach-E,电池电芯40%仍然来自中国宁德时代。
你说尴尬不尴尬?
特斯拉虽然是美国的骄傲,但也没法脱离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仍是他们绕不过去的选择。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公开表示:“我们希望在战略产业上减少对外依赖。”
但现实是,电动车领域的供应链已经被中国拿捏得死死的。
想脱钩?那得先找到能替代的电池企业、矿产资源、制造体系,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
有人说,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是因为价格低,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真正让中国车企站上世界之巅的,是十多年来的战略定力和产业积累。
早在2010年,中国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资金双管齐下,硬是把一个“实验项目”做成了国民产业。
比亚迪、蔚来没少花钱搞研发,宁德时代更是砸下千亿做技术。
从早期被人笑“山寨电动车”,到今天的刀片电池、麒麟电池,续航、安全、稳定性全都上了一个台阶。
光是宁德时代一家,就占了全球电池市场37%的份额,比亚迪也有20%,这不是“便宜货”能做到的。
更恐怖的是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一条龙全都在国内搞定。
回望过去一个世纪,燃油车时代的规则是由欧美制定的:发动机、变速箱、排放标准全都由他们说了算。
可电动车一来,游戏彻底变了。
欧美车企想追赶,不是没可能,但难度极大。
一边是中国已经建立起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另一边是欧美内部还在争吵要不要继续补贴、怎么管控外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中国车企却已经在全球市场跑出了“马拉松里的短跑速度”。
西方国家的震惊,不是一时的惊讶,而是对一个新纪元到来的本能反应。
电动车不再是未来,而是现在,而现在,属于中国。
参考资料:美国汽车专家急了!中国电动车占全球70%产量,底特律走向衰败.--2025-10-13 18:24·视听河南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