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的“课”就是指党课,“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如何让党课“新”起来,值得所有党员干部思考。
多些趣味,少些说教。一提到“党课”,好些人就直皱眉头,觉得那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这样的党课效果可想而知。党课讲授者讲得眉飞色舞、唾沫四溅,听课者却听得没精打采,恹恹欲睡,“独角戏”不可能精彩。这就需要主讲人“备课”下足功夫,多想一想怎样讲,听众才会像磁铁一样,被牢牢吸引。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这才是独特魅力所在。谁都知道,妙趣横生的“课”远胜空洞说教的“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多一些深入浅出的故事,多一些生动形象的案例,多一些鲜活实在的人物,党课课堂自然趣味满满、高潮迭起、掌声雷动,而听众也会感同身受,心悦诚服,自觉认同、接受“说教”。
多些实践,少些理论。传统意义上的党课认知大多除了“理论”,还是“理论”,让人味同嚼蜡。既然要“创新”,我们就得打破传统,让“理论”少一些,“实践”多一些。讲“勤政”,不如多看看大家的表现;讲“爱民”,不如让老百姓说一说他们的感受;讲“务实”,不如多看看群众的问题解决了多少;讲“奋进”,不如比比各自创造的业绩;讲“作风”,不如放到“熔炉”里炼一炼;讲担当,不如多看看职责履行得咋样;讲奉献,不如多看看“8小时之外”的付出;讲效率,不如多看看做事的成效……这样的“实践党课”相信比单纯意义上的“纸上谈兵”更有价值,更有指导性,更有“风向标”,更能推动工作可持续开展。
多些开放,少些封闭。党课教育活动阵地可以多些“开放空间”,少些“封闭单一”。党课学习活动室固然可以上党课,但不必仅仅局限于此。红色教育基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坝坝舞中心、城市广场、闹市中心、茶馆酒楼、棋牌活动室、娱乐中心、游戏厅、公园、图书馆、农家书屋、电影院、旅游景区、乡村的老槐树下……无一不可以信手拈来,当作“党课阵地”,使第二批主题教育切实深入人心、尽人皆知。党课活动形式也可以不拘一格,多一些开放性地“自由发挥”,变“一言堂”为互动交流、变“我讲你听”为舞台表演、变“只讲不问”为“你问我答”、变“专题讲座”为“民声在线”、变“政策宣讲”为“技术指导”、变“天女散花”为“中心开花”……使党课真正成为沟通的桥梁、纽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