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康熙四十七年 ,废太子后的朝堂上演了一出奇景。 满汉大臣联名保举八阿哥胤禩当太子 ,康熙当场翻脸。
这个在众人眼中"贤能"的皇子 ,为什么偏偏入不了父亲的眼?
![]()
人缘太好 ,成了送命题
康熙召集大臣推举新太子那天 ,场面失控了。
佟国维第一个站出来 ,说八阿哥好,马齐跟着附和 ,阿灵阿也点头。这些可都是朝廷重臣 ,一个顶十个的分量。
![]()
更夸张的是 ,阿灵阿还在会场上偷偷比划"八"字 ,给其他大臣使眼色,于是满朝文武齐刷刷推举胤禩。
康熙脸都绿了。
你以为这是好事?错了 ,这是死局。 康熙本来想让大家推举废太子胤礽 ,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好名正言顺地复立太子。结果大臣们根本不买账 ,全都倒向八阿哥。
康熙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 他刚废掉太子 ,就是因为太子势力太大 ,威胁到皇权。现在八阿哥还没当上太子 ,就已经把朝臣拉拢成这样 ,将来登基了岂不是要架空老子?
史书记载 ,康熙当时内心感到"惊惧",注意这个词——惊惧 ,不是惊喜。一个革了爵位的闲散宗室 ,短时间内搞定了朝野上下 ,这背后得有多少利益交换?
![]()
胤禩犯了皇帝最忌讳的事 :结党营私。
康熙不傻,他知道这些大臣不可能无缘无故支持八阿哥。 肯定是胤禩提前许诺了好处,你帮我上位 ,我给你封官。
这套路在康熙看来就是找死,因为一旦八阿哥继位 ,这些拥立的功臣就成了太上皇 ,皇帝反而成了傀儡。
看看四阿哥胤禛怎么做的。
![]()
胤禛从来不在外面拉帮结派,哪怕年羹尧是他的连襟 ,手握兵权 ,胤禛在公开场合也跟他撇清关系。这才叫政治智慧,你要让皇帝觉得 ,你当了皇帝还能管得住。
康熙最怕什么?怕儿子比自己还能搞关系。 胤禩的"八爷党"势力遍布朝野 ,连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他的铁杆。这阵势 ,别说当太子了 ,当个藩王都嫌危险。
![]()
出身 ,是一辈子洗不掉的标签
八阿哥的生母良妃卫氏 ,出身辛者库。
辛者库是什么地方?说白了就是包衣 , 给皇室干活的奴才编制。 良妃的父亲阿布鼐是内管领 ,正五品 ,管着辛者库的后勤。听起来也是个官 ,可在讲门第的清朝 ,这出身就是硬伤。
![]()
良妃是清朝第一个从辛者库出身封到妃位的女人,这事本身就说明问题,破天荒的事 ,康熙给了良妃面子。可给面子是一回事 ,立她儿子当太子又是另一回事。
康熙废太子时当众说过 : "八阿哥未尝更事 ,近又罹罪 ,且其母家亦甚微贱。" 这话说得够直白了,你妈出身太低 ,你当不了太子。
清朝的规矩就是这么残酷,太子胤礽能一岁多就被立为储君 ,因为他妈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康熙的结发妻子 ,出身名门。
大阿哥胤禔再怎么平庸 ,也敢在兄弟里横着走 ,因为他妈是惠妃 ,叶赫那拉氏,娘家势力雄厚。
![]()
八阿哥呢?他妈娘家就是个包衣头子。
更要命的是 ,胤禩没儿子。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 ,曾经骂过胤禩的妻子郭络罗氏 :"胤禩素受制于妻 ,任其嫉妒行恶 ,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这话透着股子狠劲儿,你老婆嫉妒成性 ,搞得你到现在都没孩子。
康熙在打什么算盘?他得为孙子辈考虑。
一个连儿子都生不出来的人 ,怎么传宗接代? 万一胤禩当了皇帝 ,到老才生个儿子 ,或者压根儿没儿子 ,大清的江山往哪儿传? 到时候不是从旁支里找人继位 ,就是幼主登基、太后垂帘听政 ,朝局能不乱套?
![]()
康熙自己小时候就经历过鳌拜专权 , 他太清楚幼主继位的风险了。 所以他选继承人 ,不光看这一代 ,还得看下一代,胤禩在这点上 ,死得透透的。
![]()
两只死鹰 ,断了父子情
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 ,康熙去热河巡视。
胤禩没跟去,理由是母亲良妃去世三周年 ,要守孝。他派太监去请安 ,还特意挑了两只上等海东青送给康熙。海东青是满族最高图腾 ,万鹰之神 ,送这个礼够重了。
![]()
可等康熙收到礼物 ,两只鹰已经奄奄一息。
康熙当场炸了。
海东青对满人来说不是一般的鹰 ,那是神物,送两只快死的鹰给皇帝,这不是诅咒是什么? 康熙立刻召集所有皇子,当众开骂。
史书记载康熙的话 :"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 ,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 ,遂大背臣道 ,觅人谋杀二阿哥 ,举国皆知。"
骂完还来了句更狠的 :"自此朕与胤禩 ,父子之恩绝矣!"
父子断绝关系,这话从皇帝嘴里说出来,基本就是政治死刑。
![]()
胤禩冤不冤?也许冤,两只鹰怎么死的 ,谁也说不清楚。可能是太监路上照顾不周 ,也可能是有人动了手脚,可康熙在不在乎真相?不在乎。
他要的是一个发作的理由。
康熙晚年,朝廷贪腐成风,他自己不愿意大开杀戒 ,怕晚节不保。可他心里清楚 ,下一任皇帝必须是个狠角色 ,能收拾这烂摊子。
胤禩跟他性格太像了,宽仁 ,优柔寡断 ,讲人情。这样的人当皇帝 ,只会让腐败更严重。
再看四阿哥胤禛,这人做事果断 ,不留情面。史书说他继位后立刻彻查贪污 ,一查一个准 , 该杀的杀 ,该抄家的抄家 ,绝不手软,这才是康熙想要的接班人。
![]()
海东青事件之后 ,康熙停了胤禩的俸禄,胤禩因此病了一场。 康熙表现得很冷漠 ,等胤禩病好了才恢复俸禄。 父子关系表面上缓和了,可胤禩的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
朝臣们都看出来了,皇上不要这个儿子。
![]()
晚年困局 ,逼出的抉择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后半辈子最头疼的就是选接班人。
他十四岁亲政时除掉鳌拜 ,二十岁平定三藩 ,三十岁收复台湾。前半生打下的江山 ,到了晚年却因为儿子们的夺嫡闹得乌烟瘴气。
![]()
废太子胤礽废了两次 ,每次都是因为党羽太盛。 第一次废掉后 ,胤禔跳出来推荐胤禩 ,结果把自己和胤禩一起坑了。第二次废掉 ,胤礽已经联合步军统领托合齐 ,准备逼宫让康熙提前退位。
康熙对诸位大臣说过一句话 :"日后朕躬考终 ,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 ,尔等束甲相争耳!"
这话说的是齐桓公的下场,齐桓公晚年五个儿子争位 ,老爷子刚死 ,儿子们就打起来了。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没人管 ,蛆虫爬出窗外。
康熙怕自己落到这下场。
所以他选的人 ,必须够狠 ,够稳 ,能镇得住场子,胤禩虽然贤能 ,可太温和了。 那些拥护他的大臣 ,将来就是掣肘他的绊脚石,康熙太懂这套路了,你欠的人情 ,早晚得还。
胤禛不一样。
![]()
这人在外面名声不好 ,大臣们对他评价一般,可康熙要的不是好人缘 ,是能办事的人。 胤禛手里有年羹尧掌兵 ,有隆科多控制京城九门 ,关键是这两人都听他的 ,不是他欠这些人的。
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驾崩,遗诏传位给四阿哥胤禛。 胤禩当时就在京城 ,听到消息如五雷轰顶,他以为十四阿哥胤禵会继位 ,毕竟胤禵是他们"八爷党"推出来的人选 ,可最后皇位给了胤禛。
历史证明康熙没选错。
雍正继位后大刀阔斧整顿吏治 , 贪官一个接一个倒台。他推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 ,虽然手段狠辣 ,可确实稳住了朝局 ,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
胤禩呢?雍正四年被改名"阿其那" ,圈禁致死。
![]()
从头到尾 ,康熙都没打算把江山给胤禩,不是因为胤禩不够优秀 ,而是优秀得不对路子。在皇权斗争里 ,人缘好、有人脉、受拥戴 ,这些都是双刃剑。
康熙要的是能掌控权力的人 ,不是被权力掌控的人。
参考资料 : 1. 《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六十一 ,中华书局出版 2.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 3. 人民网文史频道 :《康熙朝"九子夺嫡"真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