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新闻看的,让人充满疑惑。
都说现在楼市遇冷,结果只是普通人冷了,那些所谓的高净值用户依然很热。
10月18日,就是昨天下午,上海黄浦区,万科跟华洲地产那个「高福云境」开盘了。
600平的大平层,单价21万,总价1.3亿起,最贵的直接1.6亿。
一天,25套,没了。
![]()
就是有人掏760万认购金的速度,跟我扫码买奶茶一样,有人就拍到,胡歌都在国庆期间去看了房。
760万还是个人,企业得准备1500万。
你想,600平米,铺地毯得用货车拉,扫到一半你得歇会儿;光物业费一个月五万往上,比很多大厂员工的收入都高了;要做个装修,那可能就是普通人几套房进去了。
就这种东西,已经完全超越了日常居住的认知。
![]()
2025年了,房地产不是凉透了么?
只能说,咱们普通人看到的"凉"和他们眼里的"热",根本不是一回事。
普通人关心房价跌不跌、月供还得起不、学区够不够。
买1.3亿房子的人,考虑的是资产配置的安全岛在哪。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什么叫安全岛?
财富大到得考虑怎么不被稀释、怎么传承、怎么躲风险的时候,你要的不是收益,是确定性。
黄浦区、600平、万科操盘,地段永远稀缺、空间够体面、品牌能兜底。
能在黄浦区拿地盖600平大平层的,你想坑也坑不了。
这个级别的产品,从拿地那天起就被层层筛过了。
开发商坑得了刚需盘小白,坑不了掏1.3亿的买家,因为这帮人的私人律师团队比一些中小企业的法务部都大。
![]()
25套,一天没了。
这说明这个价格带的需求,从来没消失过,只是咱们普通人看不见。
我不是用户,我只是围观的。
真正的用户,购买逻辑跟你我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我担心房价跌,他们担心现金贬值;我纠结要不要贷款,他们纠结要不要多买两套分散风险;我盯利率,他们盯政策走向和资产流动性。
认购金760万,这门槛已经把99%的人挡外面了。
这不是歧视,这就是商业,分层供给。
我有刚需盘、改善盘,他们有顶豪圈层,井水不犯河水。
![]()
万科也不傻。
2025年了谁敢随便开盘?这个时间点能拿出25套过亿豪宅清盘,要么提前锁定了客户名单,要么对这个价格带的购买力有绝对把握。
所以高端市场的逻辑跟大众市场完全相反。
大众市场是广撒网、低门槛、拼营销,高端市场是精准狙击、高门槛、靠圈层。
这25个买家,可能一半是万科老客户,剩下一半通过私人银行、家族办公室、高端会所这些渠道定向邀约来的。
所以看到《万科一天卖出25套过亿豪宅》这种新闻,正确反应不该是"有钱人真多"或者"房价又要涨",而是该意识到:财富分层已经具象到连买房这动作都完全不同了。
不过也不要被这类新闻影响了认知和心情。
咱们别老盯着有钱人怎么花钱,那跟咱们没关系。
我们要盯的是自己那点儿钱怎么守住、怎么慢慢变多、怎么不被通胀吃掉。
这类新闻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醒我:这世界上确实存在一群人,他们的消费起点,就是你的终点。
这既不值得羡慕,也不值得愤怒,因为那本来就不是同一场游戏。
各位大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