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正在给社区里的老张讲他孙子学校体检的事,他突然冒出来一句:“老李啊,听说英国那边说,高血脂其实不用治,根本没事,是不是我们这些年都白吃药了?”
![]()
我一愣,笑着问他:“你听谁说的?”他拍拍手机:“朋友圈,看着像是牛津大学的研究。”我没接话,心里却沉了一下。
这几年,关于高血脂到底用不用治的争议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所谓的“海外研究”在网络上疯传,不少老年人看了就开始自己停药,觉得是“冤枉吃了几年药”。这种时候,我总得站出来说点让他们安心又实在的话。跟高血脂打交道,我不是一天两天。
老伴的胆固醇那年突然飙升,就是我第一时间发现的。我常说,看血脂不能只盯着数字。高,不代表一定要吃药;不高,也不等于没事。就像我一个老学员,小吴,五十出头,平时走路带风,血脂稍微高点就开始慌神,非要吃药压下来。
![]()
吃了半年,身体反而出了状况,肝酶升高、胃口变差,整天没精神。后来我看了他的报告,才发现他根本不属于高危人群,根本没必要吃药。
有些血脂偏高,其实是身体在自我调节。尤其是上了年纪,机体代谢变慢,血脂轻微升高是很常见的现象。关键不是看“高不高”,而是看人有没有其他危险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有没有家族心梗史这些。这类人,哪怕血脂稍微偏高,才需要重视。这一点,是很多人忽视的。
我还记得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大姐,整天在跳广场舞,身体倍儿棒。她女儿非要她去查血脂,查出来胆固醇有点高,立马逼她吃药。吃了一个月,腿开始抽筋,晚上睡不着,情绪也不好了。
![]()
我问了她的生活习惯,饮食控制得好,体重也不超标,一点危险因素没有。我让她停药,调整饮食和作息,三个月后,指标就回来了。
其实很多人误把“指标”当成“疾病”。这就好比体温稍微高一点,不一定就是发烧感冒。血脂只是一个参考值,真正要判断有没有问题,要看整个身体状态。我从不建议老年人一看到指标飘红就慌张,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不必要的焦虑。
高血脂到底要不要治?这个问题就像问“血压高了要不要吃药”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答案,得看人。那些说“治好了是误诊”的,其实是混淆了“生理性波动”和“病理性升高”的差别。很多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血脂波动,早上一查高得吓人,下午一查又正常,这种情况我遇到太多次了。
![]()
我家外孙上大学那年,回家带回来一本课本,说现在国外都不主张给轻度高血脂用药。我翻了翻,那书里写得很清楚:“对于低风险人群,确实可以先不使用药物。”这句话被断章取义,变成了“高血脂都不用治”。但那是建立在详细评估和整体健康状况基础上的判断,不是随便停药的理由。
我认识一个做医生的老战友,他说得好,真正需要吃药的,不是靠血脂数值决定的,而是靠“整体风险”决定的。你要是本身有高血压、血糖不稳、又抽烟喝酒,那你就得吃药。你要是身体状况良好,血脂只是轻微高一点,那完全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控制。
我自己二十多年前也查出来高胆固醇,没吃药,就是调整了晚饭时间和油脂摄入,三个月后降回来了。吃药不是不能吃,而是不能乱吃,更不能听风就是雨。尤其在我们这个年龄段,身体已经有些脆弱了,药物副作用比年轻人更容易显现。
![]()
我不反对药物,但我更主张“看人下药”。不是所有的高血脂都要治,更不是所有的治疗都靠药来完成。很多人觉得吃药保险,其实是逃避了生活方式上的调整。每天吃着降脂药,转头就去吃红烧肉,那不等于白吃?
人老了,最怕的是被吓到。尤其是网络上的那些惊悚标题,什么“血脂高就是误诊”“治了反而害人”之类的,看得人心惊胆战。我劝各位,别被这些话带偏了路。我这二十年接触过太多案例,真正出问题的,往往是那些乱听乱信的。
再说一个邻居老吴的事,他听信网上说法,把药停了,结果半年后突然胸闷去医院,一查血管堵了七成。医生说他这种情况,早就该用药控制,他却硬说自己是“被误诊”。误诊的是谁?是医生,还是他自己?
![]()
我一直跟老年朋友们说,判断血脂问题,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时间、看趋势、看身体整体情况。一次高不能代表什么,连续升高才要警惕。还有就是,查血脂前一天吃了什么、睡得好不好、有没有情绪波动,都会影响结果。
老李家的老伴就是个例子,有一年她查出甘油三酯偏高,吓得不敢吃饭。结果我一问,头天晚上吃了火锅,还喝了点料酒。这不是血脂高,是火锅高。她一周后空腹复查,所有指标都正常了。那次之后她再也不轻信检验单上的红色箭头。
所以我说,别把血脂当敌人,它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懂得看信号的人,不会慌张,不会盲目吃药,也不会被吓唬住。就像开车的人,看到油灯亮了,不是马上换发动机,而是先看看是不是油不够。
![]()
我做健康顾问这些年,最常做的不是讲道理,是安人心。很多老人不是不知道道理,是被吓得不敢信自己身体的感觉了。身体最不会说谎,骗你的往往是吓人的话。
高血脂到底用不用治,不该由一个研究决定,也不该由一个数字说了算。要看你这个“人”本身的情况。我见过同样胆固醇的人,有的活得比谁都精神,有的却已经进了手术室。区别在哪?不是数字,是整体健康状态。
我现在每天吃饭都习惯少油少盐,也不再纠结血脂高低。我更看重精神状态、睡眠质量、走路有没有劲。这些才是判断健康最直接的标准。数字只是参考,不能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
写到这儿,我还记得老张临走时问我一句:“那我现在要不要继续吃药?”我没正面答,拍拍他肩膀说:“你那不是高血脂,是虚惊一场。下次别只看数字,多问问自己身体的感觉。”他笑了,我也放心了。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辑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J].2022年版 2.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老年人高脂血症防治指南》[S].2021年 3. 中华医学会.《血脂异常防治指南》[S].2016年 4.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人群血脂管理共识》[R].2020年 5. 国家卫健委.《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S].2022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