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西门街道在城市更新蝶变的过程中,地区特性二元结构较为显著,传统文化积淀与现代化需求交相碰撞。“八五”普法期间,为应对旧区改造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的不断提升,老西门街道结合辖区特点,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为目标,着力引入专业法律力量,将法治宣传进一步优化创新,渗入老西门全链条、全领域、全时空的全息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法宣与服务相辅相成,在居民群众中形成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
一
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创新驱动强赋能
全息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推动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打造辖区法治氛围的法律服务制度。坚持以党建引领、群众路线、服务为先,将服务资源送至基层一线。推进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拓展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站)和“零距离家园”实体阵地作用,丰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功能;形成以法治为基础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意识。
![]()
![]()
![]()
![]()
二
队伍建设专业提升,多重加持提素养
一是提升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街道以法治素养作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整合条线资源、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对党员干部、执法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开展普法培训,持续提升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是不断引入法治力量。开放式普法机制与行动方案,为“法韵西门”全息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添“平台+”活力,引入老西门街道平安网格长小组,民建黄浦区委、区法援中心、新黄浦公证处等,随时增加力量参与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等。
![]()
![]()
![]()
三
特色宣传凝聚亮点,与时俱进送法到家
街道始终着力于与群众面对面,运用全息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积极发掘人民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法,给出有针对性的法,并且最终“以案释法”,形成链条式普法举措,借助各类平台送到群众手边,以线连点形成网格,链接各个窗口与个案,大大提升普法成效。
(一)日间、夜间、周末全时空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日门诊”“周末门诊”,各居民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夜门诊”,常设“一到六”、“白加黑”的全时空咨询接待工作,由社区法律顾问采取“定时、定点、定人”的坐班制、工作站登记的预约制、临时需求的线上参与制三轨运作,增加公共法律服务的广度与时域。
今年4月,为宣传普及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司法解释二》,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了“司法X妇联”联合咨询服务活动,并组织“挑战Deepseek”知识竞赛活动,将宣传内容主动送入社区文化中心电影播映厅,增加法律宣传教育活动的受众面。
![]()
![]()
(二)擦亮“法韵西门”法治文化品牌
一是拓展法治宣传广度,与辖区企业开展法治共建。街道与上海大富贵酒楼有限公司开展法治共建。街道法治力量“走出去”,充分利用街道人民调解、“三所联动”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手段,组织调解力量参与企业矛盾纠纷化解,实现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定向收集、回应企业法律需求,开展“送法进企业”普法活动,针对企业员工普遍关心的行政类、民事类及治安类法律法规,组织法律专业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讲座;结合企业餐饮服务,创新“法治伴手礼”计划,推出限定版法治主题食品外包装,以传统老字号美誉度搭载法治宣传口号的艺术化表达,渗入式增强法治宣传信号。
![]()
![]()
![]()
二是挖掘法治宣传深度,个性化宣传送到家门口。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推动普法宣传融入基层治理法治实践;通过新媒体加大线上普法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法治氛围。以全息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融入传统文化加持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法治宣传模式,推进法治六进工作更有专业度、显示度,组织系列主题活动“法韵西门·幸福之歌”,开展“一次学习、一场讲座、一串活动、一月电影、一首歌、一本手绘”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节奏明快的活动,增加法治宣传受众面、普及度。
![]()
![]()
![]()
![]()
![]()
来源:老西门街道司法所
编辑:朱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