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滁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一体推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持续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高质量完成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任务,推动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再上新台阶。
谋篇布局,奏响法治建设“协作曲”。强化法治建设统筹协调。市委七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对加强法治滁州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将一体推进法治滁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加强宪法法律贯彻实施,推进严格执法,落实完善司法责任制,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纳入2025年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印发2025年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加强统筹调度,有序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抓紧抓实领导干部专题述法。坚决落实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市委年度综合考核中,进行“履行法治建设职责”专项民主测评,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责任链”。今年以来,市县乡三级共召开专题述法会议92次,年终述法考评率保持100%。
制度保障,奏响依法决策“先行曲”。健全完善立法工作机制,贯彻落实《滁州市重要法规制定工作“双组长”制度实施办法》,及时解决重要立法争议事项,防止久拖不决。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围绕民生服务改善、新兴产业发展、文化遗址保护等领域,逐步完善制度供给。因地制宜出台《滁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激活乡村旅游“一池春水”;量体裁衣,出台全国首部光伏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点燃光伏产业“发展引擎”;靶向施策,出台《凤阳明中都城和明皇陵遗址保护条例》,擦亮历史遗址“文化名片”。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创新出台合法性审核意见落实工作办法和推进乡镇(街道)、园区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加强合法性审查品牌和规范性文件廉洁性审查制度建设,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审查意见采信率均达100%。常态化开展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与专项清理,累计梳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913件,动态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政策文件69件,梳理现行有效的涉企法规规章政策文件330件,市场主体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惠企践诺,奏响法治营商“进行曲”。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与长三角先进地区签订法治协同合作协议。建设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探索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全省率先试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清单管理制+分离登记”,招投标“电子暗标横向评审”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深入推进,惠企政策在线申报兑现金额超过8亿元,惠及企业2200余家。推动“综合查一次”与“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业一查”等有机融合,选取关系市场主体切身利益的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等20个执法领域,制定两批“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严格规范涉企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293次,减少重复检查756次。
监督提效,奏响权力规范“回旋曲”。滁州市以数字驱动法治建设为引擎,深入挖掘数字化手段在监督方面的应用潜能。在全省率先实行365天“不打烊”服务,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8%,接受群众监督全年无休;推进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套审批管理系统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项目监督全程透明;在全省率先建成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滁州市级节点,上架各类资源、服务168个,汇聚全市60家单位政务数据,实现政务信息一网全查,相关工作经验被写入《安徽数字法治发展报告》。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在全省率先出台《滁州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推进柔性执法、非现场执法,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综合执法工作受到全国表彰。扎实推行新入经营主体合规告知和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制度,今年以来,全市已完成470项涉企行政执法“三书同达”流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常态化保持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