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短缺是计划经济的普遍特征。
相信很多人有切身的感受,那时不仅供应端被计划,需求端也被计划,重要商品凭票供应,高级别人士会比普通人家多一些,13 级以上干部可以坐软卧,乘飞机,钱说了不算,身份说了算,为什么,因为计划经济就是这么计划供应与需求的。
![]()
沙漠里沙子也会短缺的说法来自米塞斯。
他是这样说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即便在沙子取之不尽的沙漠里,沙子也会出现短缺 —— 这种短缺并非源于资源总量的匮乏,而是源于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流向真正需要它的人。”
这个说法太经典了,到底是奥派的掌门人,它完全不符合常识,沙漠里的沙子取之不尽,无限资源,怎么可能短缺。这就是经济学与常识的不同,经济分析是有前提的,只谈经济要素的平衡与闭环,不谈绝对的存在;比如:如果专家说人都没了,还要房子干什么?这一定是伪专家,不管你是谁,都不行。北大国发院的姚洋说,房地产是永恒的朝阳产业,林毅夫说是永远的支柱产业,这都是反经济学的,都是在为政策 “继绝学”。
![]()
沙漠里的沙子当然取之不尽,但是,如果资源被计划了,由部落酋长统一起来做计划分配,按等级发放沙票,那就一定会出现短缺,王二麻子盖房子要洗沙,但是洗沙是有年度计划的,计划是办公室精英按年度沙票发放做计划,而不是让价格体系去引导洗沙的资本投入,这就出现了一个计划下的整齐划一的有限生产,从而也有了生产到消费的闭环,对市场需求来说,沙子就成了一大群没身份的王二麻子的短缺商品,他们的有效需求被指令性的”计划“淹没了。
![]()
未来的人类能不能实现按需分配不知道,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会形成按需交换。
市场需要什么,价格体系会发出动态信号,市场理性人的逐利本性驱动资本流向价值洼地,缺水的沙漠也一样会建出蓄水池。迪拜本土自然环境算不上优质,甚至被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连呼吸都很奢侈,但不影响富豪聚首,于是有了七星级帆船酒店。
米塞斯很好地解释了计划经济为什么会短缺,但没有很好地解释市场经济为什么会过剩,而是把罪过推给了政府,因为政府经常做出错误的投资;而米莱比新自由主义学派更激烈,他认为不仅仅是一连串低效的错误投资,更根本的是财政供养无休止的膨胀,所以,他拿起了电锯,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