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浯洲夜话:金门浯江之名源自鲤城?
文 /林鸿东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浯江”是专属于金门的地名——既是流经海岛的某段江水,也是它的一个古称。可当我真正追溯起这条水脉的渊源时,却发现它并不单纯,背后很可能竟牵动着一场跨越海峡的迁徙旧事。
金门的浯江在哪呢?诸多文献指向那条发源于太武山、西流入海的浯江溪。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何如此细小的溪流,竟能承载一个偌大的岛域的命名?
同样让人困惑的是,翔安有个社区叫霞浯,其地名来由据香山文化丛书《翔安地名》一书所述:“村旁原有溪流入海处叫浯江,村落在浯江下游,故名下浯,写作霞浯”。
如果浯江指的是金门岛上的浯江溪,那与霞浯相关的这条浯江又是哪条江?这条浯江不可能位于翔安陆地,一是地方志均无记载,二是历史上霞浯与金门同属同安县或马巷厅,同一个县或厅不可能同时出现两条浯江。
大家知道,霞浯对面的大嶝与小嶝,属于金门县旧地。古代的浯江,会不会是指包括金门浯江溪出海口、霞浯边上的海域在内的金门与鹭岛、翔安之间的这段海域呢?
深入探查,更惊人的事实浮现——福建境内名为“浯江”的河流,竟不止一条,除了金门浯江、霞浯浯江外,还有四条:
第一条是泉州笋江与溜石江之间的浯江,明嘉靖十四年,顾珀撰写的《顺济桥碑记》称:“镇南门外有浯江。江,百溪汇也。江之横二里许,亘江之横虹跨于其上而石之,是为顺济桥。”顺济桥,又名浯渡桥,始建于宋嘉定四年。明代晋江诗人庄一俊诗中便有“江树离离若可齐,江门之水下浯溪”一句。
第二条浯江在漳浦。这条浯江发源于漳浦县长桥镇甘棠村赤尾寨山,干流全长26.3公里,经赤土、旧镇注入浮头湾。
第三条是福州闽侯的浯江。这条浯江,又名黄岸江,源出闽侯东南旗山,东流南屿汇入闽江。
第四条,没想到吧,是东山岛的浯江。这条浯江流过梧龙村,故梧龙村的家庙还有“长依浯水分万派以朝宗”的联句。只是由于溪床沉积,东山岛的浯江现已成为良田。
众水同名,绝非偶然。是移民迁徙的路线暗藏其中?还是闽地先民对“浯”字情有独钟,赋予其特殊的水文命名逻辑?
今天上午,阅读金门乡土研究者陈炳容撰写的《金门风狮爷》一书时,我读到了其中一段与浯江相关的文字:“金门之有史记载,始于晋代,五胡乱华时,中原板荡,不甘臣服于异族统治者纷纷渡江南下,辗转迁到福建泉州一带,沿江而居,故“晋江”之名即是因此。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三一七年),陈、苏、吕、蔡、吴、颜等六姓人士再由晋江避居金门,金门古称‘浯江’,一般认为便是因金门之先民来自于晋江支流浯江一带而得名”。
读之,让人茅塞顿开,原来,浯江之名竟然是金门人对于古早祖居地的一种深切纪念。陈先生对泉州的母亲河有所不熟,晋江的浯江,不是其“支流”,正如前述,指笋江与溜石江之间的江水,这是一条位于泉州鲤城西南隅,长约2.5公里的古水道。此水道,曾是宋元时期海商船舶驶入泉州城的重要通道。—— 那时的浯江,见证着泉州“东方第一大港”的鼎盛岁月。
古港潮声渐远,江流千年未息。金门浯江的身世,如一条隐于历史烟波中的暗流,串联起两岸的共同地名记忆。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