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牌桌上,一场关于座次的“质变”,正变得愈发清晰。
最新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国产手机品牌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据Counterpoint统计,截至2025年8月,vivo以17.6%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手机销量榜首,延续了其此前连续四年领跑市场的强大势头。另外在全球市场,也连续5个季度位居全球销量前5。这背后,是一家企业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中,找到的一条坚实且独特的生存逻辑。
如果说有些企业如巍峨“高山”,以技术研发向上突破;有些企业如繁茂“森林”,以生态模式向外扩张;那么vivo,则更像一条沉静的“长河”,以用户为源头,向下深耕,看似波澜不惊,却源远流长,最终百川归海。
高山仰止,森林广袤,长河润物。这条“长河”的奔赴,为“中国智造”在全球舞台上,提供了一个关于耐心、专注与用户的模式范本。
潮头之上:一个市场领导者的答案
在讨论战略和模式之前,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市场已经用自己的选择,为胜利者排好了新座次。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的数据,2025年Q3前八周vivo以19%的市场份额脱颖而出,成功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值得注意的是,“铁王座”的背后,并非某款爆品的偶然,而是横跨X、S、iQOO等多个系列、覆盖不同价位段产品的持续性成功,vivo已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手机年度份额第一。
更细致的数据揭示了头部竞争的胶着与动态变化。从累计销量看,华为、vivo和小米位列前三,合计市场份额已超过一半,分别为17.6%、17.6%和16.4%,共同构成了市场的中坚力量。
真正考验品牌价值的4000元以上高端市场,战况更为胶着。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苹果在该价格段的份额受到国产品牌的有力挤压,从去年同期的23.4%降至17%,而vivo的市场份额则从8.8%显著提升至14.0%。剔除苹果后,国产品牌合计占据了该价格段超过四分之三的份额,其中vivo更是成为头部品牌中唯一实现份额提升的厂商,呈现出显著的放量增长态势。
高端机为何选择vivo?深圳一位建筑行业高管陈先生(化名)的换机选择一定程度上可找到答案。作为多年的iPhone用户,他看重的是生态的无缝与稳定。“工作需要绝对的可靠性,不能掉链子。”促使他第一次将主力机换为国产机的,是vivo的折叠屏旗舰X Fold系列。
“处理报表、审阅合同,大屏是刚需。但让我留下来的,是它的办公套件和跨屏协同,文件在手机和电脑间流转的顺畅度,超出了我的预期。”陈先生表示,这种对商务场景细节的打磨,让他看到了国产品牌在高端市场的真正底气。
源头活水:一切始于“听见”用户
要理解vivo,就必须理解它的用户。因为在这家企业近30年的发展史中,“用户”二字,几乎是所有决策的唯一原点。
这种坚持并非一句口号,而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2016年前后,vivo便组建了手机行业第一个“影像认知团队”,邀请专业摄影师、修图师、甚至美妆师加入研发,将用户对“美”的感性认知,转化为工程师能理解的技术语言。这确保了vivo的技术创新,从一开始就生长于用户的真实需求之上。
“其实在这之前,我还没用过国产手机。”当循环先生(化名)回忆起12年前与vivo的初次相遇,坦言自己曾是苹果的拥趸。吸引他的,是vivo X Play的超大屏幕和Hi-Fi音质,但真正让他“圈粉”的,是那些不易被参数定义的细节。“当时有个功能我觉得很酷炫,可以跟朋友炫耀:在黑屏上画个‘W’,微信就直接打开了。”这令他至今记忆犹新,“就是那种‘哇’的感觉。”而现在,在自研蓝心大模型的加持下,OriginOS 6全新推出的小V圈搜2.0、车家互融Agent等功能,让更加智能、温暖的个人化服务体验变得“触手可及”。
对于62岁的退休公务员老张(化名)来说,这种贴心则体现在对业余爱好的“成全”上。老张退休后最大的乐趣,就是给家里养的猫拍照。但这曾是件挫败感很强的事。“猫好动,用以前的手机,等你对好焦,它早就跑了,拍到的总是一团模糊的影子。”
改变源于女儿送给他的一台vivo手机。一个午后,当猫在客厅玩耍,老张下意识地拿起新手机抓拍。让他惊讶的是,手机的对焦速度极快,快门几乎没有延迟,竟清晰地捕捉到了猫在空中扑跃的瞬间姿态,连胡须都根根分明。他把照片发到朋友圈,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点赞。从此,用手机记录爱猫的日常,成了他退休生活里新的热情和社交话题。一台好用的手机,解决了一个普通用户最朴素的拍摄痛点,也成全了一份不期而遇的快乐。
从一个让普通用户惊叹的快捷手势,到一个让业余爱好者重拾信心的拍摄体验,vivo的用户导向,既有广度,亦有深度。
长河奔涌:影像十年,因用户而“领先”
这种对用户的深度聆听,都汇聚到一个焦点——影像。vivo副总裁于猛曾说,从追求“美颜”到追求“真实质感”,背后是中国人越来越自信的十年。vivo的影像之路,正是这条时代脉搏忠实的记录者。
“我真正爱上手机摄影,是从X80开始的。”循环先生的经历,也是无数vivo用户故事的缩影。在此之前,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摄影爱好者,直到2022年,他用刚换的X80在公园随手为一岁多的女儿拍了几张照片。“我当时其实没抱什么期待,就是日常记录一下。但是打开相册一看,就觉得怎么拍得这么好看?跟写真一样。”
这种巨大的正向反馈,点燃了他记录生活的热情。当X80的标准版已无法满足他对暗光和远景的追求时,他毫不犹豫地在下一代升级到了X90 Pro+。“升级太大了!第一次用上了一英寸的大底主摄和潜望式长焦。以前晚上X80标准版就不太够看了,但X90 Pro+到了晚上也可以拍得非常好。”
循环先生因记录家庭而“入坑”,而25岁的佩佩力(化名)和她的朋友们,同样因为记录而选择了vivo。“我们都喜欢拍照,去看演唱会,去参加音乐节,或者拍宠物,不可能总带着相机。手机方便,拍出来好看,能直接发朋友圈,这就够了。”
她发现,身边朋友对于vivo,形成了一种“口口相传”效应。“不是因为看了什么广告,而是单纯觉得你拍得好看,就问你用的什么手机,然后就去买了。”vivo的“演唱会神器”称号,也是在这样的真实场景中一战成名。
![]()
这背后,是vivo对“稳、快、清”用户核心痛点的持续攻克:以最新发布的X300 Pro为例,其防抖级别可以达到CIPA 5.5级专业防抖,让“山顶位”的手持拍摄不再模糊;“蓝图极限追焦引擎”,能精准锁定舞台上快速移动的偶像;而这些优秀表现都得益于vivo坚持了4代产品对2亿像素的持续优化,也是vivo长期主义的一个切片。
当用户抱怨人像拍摄“千人一面”时,vivo早已转向对肤质纹理真实感、肤色清透度、光影自然感的追求,并推出“零延时抓拍”、“闪光烟花人像”等场景化解决方案;当用户吐槽视频“拍完不会剪”时,vivo选择与联发科深度共研,在行业里率先实现4K 60fps电影人像视频等专业能力的同时,联合剪映,将复杂的剪辑流程一键简化,把创作自由真正还给用户。
“我看vivo的发布会,从来没有‘吊打’环节。”循环先生的观察一语中的,“它关注用户、专注自己。”这种被用户感知到的“本分”,正是vivo影像技术持续进化的内驱力。
润物无声:一款更懂用户的产品
vivo的技术探索,最终指向的是“延伸人的感知,传递科技的温度”。无论是通过长焦微距赋能医生问诊,还是借助“vivo看见”应用服务视听障人群,其本质都是用科技弥合鸿沟,与用户共同奔赴美好的生活,这构成了vivo产品研发的底色。
而这种“科技向善”的温度,最终要通过一款极致的产品,传递到最广泛的用户手中。最新发布的X300系列,便承载了这样的使命。它不再仅仅是参数的迭代,而是vivo三十年技术积累与用户理解的集中爆发。
![]()
对于像循环先生一样的父亲而言,X300系列意味着蔡司2亿超清影像,能确保一家人快乐出游的时候,每一次“出片”都满意;对于像佩佩力一样的年轻人,它意味着舞台模式下也可以使用的4K 60fps杜比视界HDR拍摄,即使坐在“山顶”,也能拍下电影般质感的视频,让每一次回顾都如同身临其境;对于像老张一样重拾爱好的退休生活者,它意味着持续进化的蔡司自然色彩与便捷的专业模式,能让每一次对生活的细微观察,都变成一张值得回味的人生照片;对于像陈先生一样的商务人士,它则意味着更高效的生产力工具,苹果全家桶生态互联、摇一摇群组共享等,让双机办公更加轻松快捷。
这或许是vivo“长河模式”最朴素的答案——
它源于用户,通过漫长而坚定的技术创新,最终又回归于用户,将所有复杂的科技,凝聚成一款“为用户做好产品”的初心。当竞争的焦点从营销噱头转向用户深耕,这条看似最安静的河流,正滚动着更加坚不可摧的力量。
文/严兆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