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多地抗战历史主题纪念馆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历史教育模式,从观察式向沉浸式、参与式转变,让历史学习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近年来中国红色文旅蓬勃发展,既可以强化集体历史记忆,传承和平价值观,又能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了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双赢。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通过技术驱动型历史教育,在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维护多边体系与和平方面为全球树立了范例。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
作者:冉琰杰
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世界各地举行了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虽然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目的:铭记苦难,缅怀先烈,反思历史,启迪当下。
今年暑期,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的参观人数同比增长了五倍多;安徽泾县云岭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设情景思政课课堂,已有两万多名游客通过《战火中的家书》重温抗战岁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天接待观众2.5万人次;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也迎来参观高峰,日平均参观人数逾9500人,比往常高出58%。
近年来,中国的历史文化教育模式经历了重大转变——从观察式讲述转变为沉浸式、参与式实践。
在人工智能 (AI)、虚拟现实 (VR)、增强现实 (AR) 等技术的辅助下,参观者可以与牺牲的烈士“交谈”,在当年的战场上“行走”,在野战医院里“探索”。例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利用数字技术还原了地道战场景,参观者可以亲身感受其精巧设计,并在数字纪念墙向先烈们致敬。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通过多面投影映射、全息显示、VR、AR、裸眼3D等技术打造全沉浸式数字展厅。这种触手可及的全新参观体验,有助于扩大公众参与,同时支持数字基础设施的可持续运营。
![]()
图片来源:中新社
AI技术使个性化旅游路线和更具吸引力的叙事形式成为可能,将无形的知识转化为有形的个人体验。智能问答机器人和虚拟历史向导可以实时回答复杂的问题,将单向的参观变成交互式对话。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历史不再是静态的、单调的叙述,而是动态的、互动的、多维的学习过程。
在全球冲突频发、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历史叙事日益碎片化的时代,中国将数字创新融入历史教育和记忆塑造实践,向世界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创新技术驱动的战争历史教育可以在遗产保护和共同体建设之间架起桥梁。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保存真实而深刻的战争历史记忆,有利于维护和加强现行多边体系。只有让公众更加深刻地了解过去所犯下的错误、遭受的苦难和吸取的教训,才能为未来的改革和进步创造空间,进而凝聚对和平的共识。这也始终是迈向和解、消弭国际争端的关键一步。
在此背景下,中国蓬勃开展的战争历史教育,特别是注重沉浸式体验和教育功能的红色文旅的兴起,在还原历史真相、保存战争集体记忆方面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生动范例。
![]()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文化实践正展现出可观的成效。红色文旅的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精神穿透力之深,使其在世界各地的反战纪念活动中独树一帜。根据《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全国红色旅游接待人数已突破20亿人次,市场规模近万亿元。
历史主题游学活动和博物馆参观可以吸引政府公共投资,增加非农就业,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进而提升革命老区居民的收入和福祉。
中国将丰富的历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产,在历史教育中开创了一种双赢模式,既保护了文化,又对区域经济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为资源有限的地区开辟了一条振兴之路。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历史教育,而更体现了一种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治理的三位一体。这一模式为那些面临农村衰落、外来文化侵蚀和增长不平衡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的抗战历史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和经济现象,也向世界传达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重要价值观。中国是二战东方主战场,也是战后国际秩序与和平的维护者。对于历史记忆,中国强调其完整性、真实性和教育作用,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主题旅游的兴起,向世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只有铭记战争历史,深入挖掘其意义,将战争时期的故事广为传颂,才能跨越时空,持久地从中汲取教训,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为和平提供启迪,为发展注入动力。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Memory, meaning and momentum"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杜娟 唐文若
编辑:张钊
![]()
![]()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