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抗战文物里的英烈故事”主题推介活动正式公布优秀作品名单。在全省报送的331件作品中,共评选出28件优秀作品。中国海盐博物馆珍藏的革命文物——宋泽夫《呆子吟》手稿及其背后的动人故事,经多轮专家评审,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该作品成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生动讲述盐阜大地英烈事迹的优秀代表。
![]()
宋泽夫《呆子吟》手稿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本次主题推介活动自今年5月底启动,获得了全省各级相关单位、英烈后代及历史亲历者家属的积极响应。每一件抗战文物,都是历史的切片,背后都镌刻着一段不应被遗忘的真实记忆。
《呆子吟》是一首千余言的五言古诗,由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志士、被陈毅称为“苏北鲁迅”的盐阜区首届参议会副参议长宋泽夫创作。宋泽夫是盐城地区著名的爱国士绅和教育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展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1942年春,他不幸被日伪军逮捕。在狱中,面对酷刑折磨与后续的怀柔政策,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同年8月,脱险后的他满怀激愤,挥笔写下传世之作《呆子吟》。这份珍贵手稿于1959年国庆十周年展览时被征集入藏,至今由中国海盐博物馆精心保存。
“世人笑我呆,我笑世人乖。”《呆子吟》开篇通过“呆子”与“乖子”的比较,希望世人做个刚正不阿、不投机取巧的“呆子”,接着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旨在揭露奸伪之丑态,破愚顽之迷梦。“既在守府街,组织宪兵队。又在亮月街,特设安民会。假义与假仁,小信与小惠……身死不足惜,心死大可哀。视敌如手足,引贼作朋侪。”宋泽夫以幽默笔法讽刺投日分子,诗中巧妙化用“首府街”“亮月街”等盐城本地街巷名称,使作品兼具地方特色与现实感染力。
在艺术表现上,《呆子吟》广泛汲取民间歌谣与时调养分,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浅切生动,易于诵记传播,在当时对于唤醒民众、鼓舞抗日救亡士气,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和动员作用。该作品于1943年8月由盐城乘凉讲座丛书社以石印小册子的形式首次公开发行,使其精神得以更广泛地流传。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评选活动中,盐城共有三部作品光荣入选。除《呆子吟》外,另外两部为新四军纪念馆报送的《“铃声铃铃 爱永恒”——1943年彭雄赴延安前给孩子购买的银手镯》及《一件旗袍诉说烽火青春》。三件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盐阜大地上的抗战历程与人文情怀,既有将士的铁血柔情,也有女性的坚韧风采,更有文人的民族气节。
正如评审专家所言,这些作品“人物立体鲜活、故事打动人心”,不仅是盐城抗战历史的生动注脚,而且是面向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素材。
江南时报记者 杨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