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全球养活人口最多的植物,不是小麦和玉米,而是来自亚洲的奇迹

0
分享至

1

你敢相信吗?地球上接近半数人口每天清晨醒来,第一件牵挂的事就是如何获得它——一种看似普通却维系着人类生存根基的作物。

2

不是能做成面包的小麦,也不是可提炼油脂的玉米,而是扎根于水田之中、外表朴素无华的水稻。

3

更令人震惊的是,全球近九成的产量集中在亚洲地区,但它带来的影响早已跨越大洋:非洲儿童因它免于饥饿,美洲家庭靠它稳住一日三餐,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粮食守护者”。



4

被低估的“生命支柱”

5

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公布的一组数据触目惊心:全世界有35亿人以大米为主食,相当于每两个地球居民中就有一人依赖这颗小小的谷粒维持生命。

6

当印度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稻田龟裂如蛛网,裂缝宽得能塞进拳头,短短半个月内米价飙升40%,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周边十几个非洲国家——它们七成以上的大米供应来自印度。

7

那一刻人们才猛然意识到,这种原本只在亚洲水乡生长的植物,早已悄然将全人类的饭碗紧紧串联在一起。



8

别的农作物惧怕积水,水稻却偏偏偏爱湿润环境。它的茎秆内部构造奇特,布满类似吸管的通气结构,即使根部长期浸泡水中也能顺畅呼吸。

9

云南哈尼族的世代农人深谙其道,在山间逐级开垦梯田,每逢雨季来临,深水稻随水位上涨而不断拔高,最高可达两米以上,始终让叶片挺出水面接受阳光洗礼。

10

这一特性不仅使水稻适应了多雨湿热的亚洲气候,还自带天然除草优势——洪水一淹,多数杂草窒息死亡,相比小麦和玉米,省去了约一半的人工除草劳力。

11

更巧妙的是,水稻还会主动结盟。



12

生长在稻田土壤中的固氮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的氮元素转化为可吸收养分,相当于为土地持续提供免费营养补给。

13

泰国湄公河流域的农民常说,他们种植水稻几乎不用额外施加化肥,收成却远超玉米地。

14

但这份自然馈赠也有代价:全球三分之一的农业灌溉用水流向了稻田。在水资源紧张的华北平原,种植一亩水稻所需的水量足以支撑三亩小麦生长,这也是北方饮食偏爱面食、南方百姓离不开米饭的重要原因之一。

15

而从稻穗到餐桌,每一粒米都要经历层层蜕变。



16

稻谷的三重蜕变

17

2023年,全球共收获8亿吨稻谷。这些原粮首先进入脱壳工序,依靠两根转速不同的橡胶辊筒相互摩擦,剥离坚硬外壳,变成包裹着棕色外层的糙米。

18

糙米富含B族维生素与膳食纤维,营养价值极高,但由于口感粗糙、咀嚼费劲,极少有人直接食用。

19

随后进入碾米环节,去除米糠层的过程决定最终成品类型。若仅轻磨一层,保留胚芽部分,则成为价格较高的胚芽米。



20

这类大米保质期极短,通常不超过三个月,还需冷藏保存,因此普通家庭很少选购。

21

彻底打磨后得到的是洁白晶莹的精白米,虽然损失了一部分营养成分,但质地柔软、易于消化,常温存放半月不变质,因而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主食形态。

22

超市货架上的大米看似大同小异,实则差异显著。

23

东北地区热销的“稻花香”属于粳米品种,颗粒短圆饱满,形似珍珠,蒸煮时香气四溢,搭配红烧肉堪称绝配。



24

广东人钟爱的丝苗米则是籼米代表,细长如发丝,煮熟后粒粒分明、不粘连,特别适合制作煲仔饭,避免锅底糊结。

25

节日必备的糯米更为独特,因其支链淀粉含量极高,蒸熟后黏性十足,甚至可以拉出细丝。没有它,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都将失去灵魂。

26

然而这些丰富多样的品种背后,隐藏着一场延续千年的起源之争。



27

水稻的“文化基因”与经济命脉

28

早些年韩国声称拥有距今1.5万年的水稻栽培历史,却始终拿不出确凿考古证据;印度也不甘示弱,坚称籼稻是本地独立驯化而成。

29

直到2011年,美国科研团队完成水稻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粳稻与籼稻的关键遗传标记完全一致,均源自中国长江流域。

30

此后,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一万年的古稻壳,浙江河姆渡遗址更发现了保存完好的七千年前三叠层稻谷堆积,铁证如山,确认水稻的起源地就在中国。

31

水稻之所以能主宰全球餐桌,不仅得益于丰富的品种体系,更在于惊人的单位产量。



32

在湖南益阳的杂交水稻试验基地,单亩稻谷产量高达1200公斤,经加工后可产出超过800斤大米,足够一个三口之家食用两年之久。

33

相比之下,同样面积的小麦田最多产出500公斤原粮,且磨粉过程还会造成损耗。

34

非洲尼日利亚的农户对此感受最深。十年前他们主要种植玉米,常年面临粮食短缺困境。引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后,亩产翻番,如今不仅能实现自给自足,还能向邻国出口盈余大米。

35

而这背后的“高产奇迹”,并非天生就有。



3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曾深陷粮食危机,当时水稻平均亩产仅有200多公斤。袁隆平及其团队顶着酷暑烈日,在茫茫稻海中苦苦寻觅“天然雄性不育株”,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三系法杂交水稻”。

37

该技术全面推广后,全国水稻单产跃升至500公斤,如今已突破每亩1000公斤大关。

38

国际水稻研究所测算指出,仅杂交水稻一项技术,就额外养活了8亿人口,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

39

与此同时,水稻的影响力早已冲出亚洲边界。

40

1961年,整个非洲仅有277万公顷稻田,到2019年已扩张至1711万公顷。尼日利亚与埃及相继崛起为非洲主要大米生产国。

41

在巴西,农民将亚马逊雨林边缘的沼泽地带改造为稻田,如今已成为全球第六大稻米出口国。

42

有趣的是,全球大米贸易格局高度集中,印度、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四国掌控了全球70%的出口份额。

43

2023年印度突然宣布限制大米出口,国际市场米价应声上涨20%,连美国本土超市都出现抢购断货现象,这才让人们真正看清:水稻已不只是食物,更是牵动全球经济的“硬通货”。

44

与此同时,中国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



45

过去我们是重要大米出口国,如今随着消费升级,民众追求更高品质口感,每年需进口数百万吨泰国香米、日本越光米等高端品种。

46

但在农业科技输出方面,中国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47

在塞内加尔,中国农业专家协助建立水稻示范田,引入滴灌系统,节水效率提升50%,同时亩产增长达30%。

48

在马达加斯加,由中国研发的“中马杂交稻”落地生根,帮助当地农民首次实现大米自给自足,总统亲自站台宣传,并将其印上国家货币图案。



49

如今再凝视碗中那一粒粒晶莹米饭,它已不再只是简单的食物。

50

从长江流域的野生稻种,到供养35亿人的全球主粮;从东亚的梯田水渠,到美洲与非洲的广袤田野,水稻用一万年时间编织出一张覆盖世界的生存网络。

51

下一次当你端起饭碗,请记得:这一碗热腾腾的白米饭,承载着亚洲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寄托着全球数十亿人对温饱的期盼。

52

它或许平凡无声,却是当之无愧的“生命支柱”,默默支撑起半个地球的生命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政府关门35天终于酿成大祸?一架波音飞机撞向大楼,现场十分惨烈

政府关门35天终于酿成大祸?一架波音飞机撞向大楼,现场十分惨烈

哄动一时啊
2025-11-07 21:21:29
荷兰政府:预计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荷方将继续与中方、欧盟等密切协调

荷兰政府:预计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荷方将继续与中方、欧盟等密切协调

界面新闻
2025-11-07 14:54:07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央视对全红婵的称呼变了,两字之差释放强烈信号,陈宇汐说对了

探源历史
2025-11-06 08:50:00
太炸裂!副院长和主任纵欢后续:手术单当床单,身份被扒不简单!

太炸裂!副院长和主任纵欢后续:手术单当床单,身份被扒不简单!

千言娱乐记
2025-11-06 10:48:47
貂皮水洗退货后续:警方介入,宝妈身份被扒彻底社死 商家有后手

貂皮水洗退货后续:警方介入,宝妈身份被扒彻底社死 商家有后手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6 13:58:48
美国选举结果利好乌克兰

美国选举结果利好乌克兰

名人苟或
2025-11-06 16:40:48
打虎!方红卫被查

打虎!方红卫被查

极目新闻
2025-11-07 20:14:29
钱再多有什么用!印度首富3个孩子各有短板,没人能继承家族事业

钱再多有什么用!印度首富3个孩子各有短板,没人能继承家族事业

照见古今
2025-11-07 19:52:50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绝不当“冤大头”!菲律宾灾情惨烈,西方援助敷衍,中国不能惯着

博卜talk
2025-11-07 16:27:23
不装了?面对解放军武力夺台,郑丽文语出惊人,喊出“武力保台”

不装了?面对解放军武力夺台,郑丽文语出惊人,喊出“武力保台”

赵钇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05 17:29:23
湖南人民医院不雅视频事件反转,网友力挺男女主角:发视频的该杀

湖南人民医院不雅视频事件反转,网友力挺男女主角:发视频的该杀

刚哥说法365
2025-11-07 18:52:04
成“老赖”不到72小时,于谦资产被扒底朝天,杨议的话有人信了

成“老赖”不到72小时,于谦资产被扒底朝天,杨议的话有人信了

科学发掘
2025-10-31 14:06:52
多名网友爆料,手机信号栏被运营商塞广告

多名网友爆料,手机信号栏被运营商塞广告

黑猫科技迷
2025-11-06 22:00:39
小米汽车99.4%保值率遭打脸: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谁都不敢接

小米汽车99.4%保值率遭打脸: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谁都不敢接

麦小柒
2025-11-06 20:40:23
林丹在西班牙为子庆生,谢杏芳盛装笑容满面,豪宅别墅显得热闹

林丹在西班牙为子庆生,谢杏芳盛装笑容满面,豪宅别墅显得热闹

科学发掘
2025-11-06 13:42:50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百态人间
2025-10-31 05:35:02
强烈建议:今后所有的乒乓球比赛,禁止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和加油

强烈建议:今后所有的乒乓球比赛,禁止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和加油

杨哥乒乓
2025-11-07 19:45:29
德国足协推出新logo:从草根到顶级

德国足协推出新logo:从草根到顶级

体坛周报
2025-11-07 10:55:34
杜兰特嘲讽莫兰特父亲:你儿子不想在灰熊待了,享受最后的周末吧

杜兰特嘲讽莫兰特父亲:你儿子不想在灰熊待了,享受最后的周末吧

懂球帝
2025-11-07 08:31:13
政治和军事难平衡,波克罗夫斯克不行了,乌军战场形势不尽如人意

政治和军事难平衡,波克罗夫斯克不行了,乌军战场形势不尽如人意

山河路口
2025-11-07 12:45:23
2025-11-08 00:11:00
阅微札记 incentive-icons
阅微札记
晨起暮落,初心不改。
2551文章数 2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数码
手机
教育
房产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萤石启明Y5000FVX Ultra体验:当智能锁拥有三块屏幕和AI大脑

手机要闻

小米17 Ultra:潜望镜头已清晰!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200万!

教育要闻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升学就业“潜规则”?3届学长数据透漏这些真相!

房产要闻

全国2025唯一“开盘即百亿”在广州诞生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