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卯足劲打造中原农谷的河南,因这场盛会而为业界瞩目。
11月6日,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河南郑州拉开帷幕。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崔野韩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罗伯特·帕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张献龙出席活动并作主旨报告。河南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凯出席活动。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酌主持开幕式。
大会以“一粒种子促振兴,中原农谷起高峰”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种业领域10名院士及近百位知名专家企业家,围绕粮食、畜禽、经作等领域,聚焦种业全产业链,锚定全球种业前沿,打造集重大信息发布、创新成果展示、未来趋势研讨、产业对接合作于一体的种业盛会,进一步凝聚共识、增进合作、助推振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更多“中原力量”。
![]()
大会开幕式现场
01
种业振兴“加速度”
河南种业发展力争上游
种业,农业之“芯”。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河南连续举办如此高规格的种业盛会,彰显种业振兴的河南担当。
开幕式上,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指出,把种业创新和发展摆在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突出位置。抢抓生物育种、智能育种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以高水平推进中原农谷建设为主要载体,着力构建一流种业创新平台,汇聚一流种业创新资源,营造一流种业创新生态,更好助力我国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强调,重点突破育种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努力培育重大新品种,集成推广新技术,着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加快向系统能力提升跨越,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入融合,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没有保护就没有创新,建立完善有力的种业知识产权制度至关重要。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崔野韩表示,中国持续完善种业知识产权制度,继修改种子法后,今年国务院审议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大幅提升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目前正在抓紧修订条例相关配套规章,积极推进实质性派生制度实施,这些法律制度将为中国加入UPOV公约91文本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是实现种业振兴行动“五年见成效”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扎实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基地提升等行动,持续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
资料显示,“十四五”以来,河南聚焦重大品种选育,率先实施良种联合攻关项目,遴选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及布局意见,822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125个“叫得响、推得开、种得好”的优良品种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其中,9个小麦、8个玉米、3个花生品种入选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目录,成为入选最多省份;郑麦1860、MY73、豫花37推广面积2024年度均居全国第一;小麦、玉米、花生全国推广面积前10位中,河南分别占4个、6个和7个;豫农黑猪、天成1号肉鸽成功通过国家审定,实现畜禽育种新突破。品种支撑粮食生产更加有力,中原粮仓更加充盈、更加稳固。
02
粮食安全“多维度”
以种业创新为核心引擎
确保粮食安全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长期挑战。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6亿吨左右,占我国粮食年产量的20%左右,仍有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在主旨报告环节,多位院士专家带来报告,为确保粮食安全和推进种业发展建言献策。
“种质创新与利用是水稻单产飞跃的核心驱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指出,历经三十年实践,中国超级稻育种已独步世界,但未来还将面临单产停滞不前、极端气候频发、病虫害升级、品质与产量及抗逆性负相关等核心挑战,受到遗传资源限制、技术瓶颈等制约。
钱前建议,要坚持种质创新,深入挖掘基因资源,要加强前沿技术研发,构建智能育种平台,还要深化科企合作,推进产学研紧密融合。
小麦锈病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全球每年受病虫害影响而减产的小麦约1.8亿吨,甚至高于我国的小麦年产量(约1.3亿吨)。
“不断改进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和计算流程有助于加快研发出更好控制锈病的新工具。”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罗伯特·帕克介绍,要进一步加强小麦锈病研究,挖掘利用更多抗锈基因,务必确保育种研发成果用于田间,让农民收益。
作为我国“粮仓”,如今东北地区的水稻生产正面临稻谷暂时性过剩、市场竞争混乱等困难。“在确保稻谷产能前提下,努力提高稻米品质,尤其是食味品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表示,要确保粮食生产、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可持续,坚持保面积、稳单产、优质化、机械化、提质增效,促进东北粳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要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农产品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表示,要坚持种业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要做好机收减损与病虫草及高低温危害防控,还要坚持大食物观,追求更加科学健康的食物结构。
03
中原农谷“上高度”
发布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自2022年启动建设以来,作为河南建设农业强省的“战略引擎”,中原农谷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此为依托,河南种业产业链加速提档升级。
就在上个月,河南召开全省全面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现场会,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强调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建强中原农谷等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链条融合最优的行业盛会之一,中原农谷种业大会在助推种业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今年大会采取“1+5+2+2”模式,举办1场开幕式及主旨报告会、5场平行研讨会、2场专题活动及2大分会场。
开幕式上进行了重大信息发布,包括中原农谷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种业重大创新成果、河南重大品种等。为农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揭牌,举行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功能提升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中原研究院项目等12个重大项目签约,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育种产业化平台项目启动。
中原农谷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种业振兴,时代之问。中原农谷,以三年为期,核心四大行动,给出铿锵回答!
行动一:平台聚变!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联手科技巨头,打造中国首个农业领域的“神农”AI大模型,开启生物育种、智慧育种新纪元。对新创建的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奖励。
行动二:技术破壁!以“揭榜挂帅”机制,攻克作物、畜禽等“卡脖子”难题,培育200个以上突破性新品种。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额度不低于1000万元。
行动三:聚才引智!面向全球引育3名以上院士、50名以上领军人才,200名高层次“双能”人才,提供最优政策与最广舞台。对全职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给予每人600万元经费支持。
行动四:产业引爆!设立30亿元产业基金,引育10家以上世界级种业巨头,全力冲击150亿元种业产业集群。
大会期间,相关部门作中原农谷推介及政策解读,多家单位进行成果推介及合作签约,为中原农谷建设招商引资,集智聚力。
大会同期举办中原农谷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政银企对接会、农作物育种及产业链发展研讨会、第五届畜禽种业科技创新大会、中原农谷种业创新暨产业集群专场等平行研讨会,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家作报告,为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期还举办了种业创新引领成果展、种业产业应用成果展,一大批河南种业“硬核”成果集中亮相。在郑州分会场,来自全球的6000多个优秀良种田埂竞秀。在新乡分会场,中原农谷科技创新成果亮点纷呈。
本次大会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中原农谷管委会主办,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承办,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河南种业集团、河南省种子协会协办。中原农谷种业创新暨产业集群专场由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中原农谷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主办。大会得到国际种子联盟、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中国种子协会、亚太种子协会的大力支持。
![]()
![]()
![]()
作者丨农财君
图片丨2025中原农谷种业大会组委会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
点击下单,把健康带回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