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南京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机水稻种植基地,2025年“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有机水稻测产观摩会”开幕。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此次活动由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举办,旨在进一步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浦口区)工作,扩大先行县项目实施成果示范成效,力促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项目稳步推进。
田间观摩:生态种植显成效,稻浪间藏“绿色密码”
当天,市、区农业系统专家学者、种植大户等百余人齐聚这片金色稻田,实地考察先行县项目框架下有机水稻种植的技术实践与产出成效。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百亩“宁香粳9号”连片生长,稻穗低垂,微风拂过掀起金色稻浪,田埂边的灌溉管道顺着林地肌理延伸,与错落的树木相映成趣。
![]()
“大家看,这片稻田看不到一点化学农药的痕迹,除草靠人工和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施肥全用秸秆还田和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院士团队创制的哈茨木霉NJAU4742生物制剂-木霉全元生物有机肥,病虫害防控采用南农蒋春号老师团队集成的有益微生物驱动的全程有机种植体系(BeMMO体系)。”许乃兵蹲下身,拨开稻株根部的土壤,“我们今年采用的是‘犁耕深翻’技术,把去年的水稻秸秆全埋进土里,不仅改良了土壤,还成了天然养分。”
南京农学会主任薛林芬一边记录水稻株高、穗粒数,一边点头称赞:“这批有机水稻株型整齐,穗粒密集,没有病虫害痕迹,说明浦口区的有机种植技术已经形成闭环。传统有机水稻常面临‘产量低、防害难’的问题,但这里通过品种选育和生态管理,把‘绿色’和‘高产’的矛盾解决了。”
现场测产:第三方严把关,数据见证“科技力量”
上午10时30分,观摩活动进入关键的测产环节。南京市耕地质量保护站二级研究员徐生带领第三方测产团队,测产专家用标尺丈量实收田块尺寸,计算实收面积。随后,收割机收割后现场过磅称重,测产专家们仔细记录重量,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有机作物测产规范执行。
![]()
“测产数据必须精准,才能为技术推广提供可靠依据。”研究员徐生手持水分仪,对刚收割的稻谷进行检测,“我们要先测水分含量,再扣除杂质,最后换算成标准含水量下的亩产量。”
随着称重数据逐一记录,现场气氛逐渐热烈。“鲜重2040公斤,水分含量24.2%!”徐生研究员当场计算:“按照标准换算,这片‘宁香粳9号’有机稻田亩产达475.94公斤,比传统有机水稻平均亩产提高了40%,而且品质优于普通粳稻。”
听到结果,首席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蒋春号说:“‘宁香粳9号’本身抗病性强、食味佳,再配上南京农业大学生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技术团队研发的‘有机种植全程管控技术’,解决了土壤肥力不足、病虫害防控难等问题,这正是产学研融合的生动体现。”
参观指导:锚定生态富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上午11时,参会人员转场至福联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稻米加工车间和仓储中心,实地了解有机稻米的加工、储存流程。车间内,稻谷经过清理、砻谷、碾米等工序,变成晶莹剔透的白米,包装上印着“福联大米”的品牌标识。“我们不仅要种出好稻,还要延伸产业链,让‘好米’卖上好价钱。”许乃兵指着深加工产品介绍,“我们基地水稻已由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有机认证,现已连续两年获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预计明年获得正式的有机认证证书。”
![]()
浦口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浦口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次观摩会的示范田,就是我们探索‘生态+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的缩影。”
“我种了10年水稻,一直想转有机但怕技术跟不上,今天看完心里有底了!”永宁街道种植户纷纷拿着技术手册开始咨询,“要是能加入示范基地,我也想试试种有机稻,跟着政策走,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多赚钱。”
未来,浦口区将持续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并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壮大优质稻米产业链,让更多“绿色科技”扎根田间,让更多农户通过生态种植实现增收,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交出“科技赋能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浦口答卷。
通讯员 高金军 蒋春号 任莉敏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伟娟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