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5日讯 在肥城的丘陵山坡上,一颗颗饱满红润的酸枣迎来丰收季。这枚曾不起眼的 “小红果”,如今凭借全身上下的药用与经济价值,撑起了当地特色产业的一片天,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的 “致富果”。
走进肥城市安驾庄镇后寨子村的酸枣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酸枣树缀满了饱满红润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村民们正忙着采收,颗颗酸枣如 “红雨” 般落入筐中。
后寨子村的酸枣丰收,离不开对本地资源的精准挖掘。该村地处浅山丘陵地带,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恰好契合酸枣耐旱、喜光的生长特性。近年来,村里立足这一禀赋,将酸枣列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成立合作社负责统一管理与规模化运营,以订单式收购解决销售难题。
肥城市安驾庄镇后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孟华民介绍:“目前,全村酸枣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亩,平均每亩结果量近700斤。按照当前市场收购价每斤5元计算,亩均年收入可近35万元,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实现稳定增收25万元以上,同时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农闲时节实现就近务工。”
随着酸枣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肥城持续推动标准化种植与科技赋能,为特色产业注入新动力。在肥城市老城街道大石关村的酸枣种植基地,颗颗圆润的酸枣挨挨挤挤地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盛景。为推动产业升级,当地引导山东领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技术优势打造完整产业服务体系,并实行保护价回收机制,为种植户收益加上 “双保险”。
肥城市老城街道大石关村党支部书记孙文远介绍:“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借助技术优势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种苗和技术指导,从种植前的土壤检测、优质种苗供应,到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再到收获后的加工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酸枣的根、叶、树皮、枣仁等可入药,枣花能酿蜂蜜,嫩叶可加工成养生茶,枣肉可制作食品饮品,这种 “一枣多用” 的特性,让肥城酸枣产业跳出了 “只卖鲜果” 的单一模式,逐步向多元化加工延伸。如今,当地已开展酸枣叶茶初级加工等产业,而随着产学研合作的深化,酸枣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也在稳步推进,为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打下基础。
闪电新闻记者 张天成 李翔宇 肥城台 李言果 王雪 泰安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