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新闻讯:金秋时节,津沽大地蟹肥稻香,养殖农户们喜气洋洋。日前,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对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2025年天津市渔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稻扣蟹和稻青虾生态养殖”“稻田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引进示范”“稻鳖综合种养模式构建及研究应用”进行了现场验收。专家组听取了相关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通过质询讨论和现场捕捞等多种方式,对稻田立体混养示范项目给予高度评价,项目成功通过专家验收。
![]()
产量创新高项目受称赞
项目示范组在天津三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稻扣蟹生态养殖,示范稻成蟹、扣蟹生态混养模式,扣蟹平均亩产30.9公斤,成蟹平均亩产18.08公斤。在天津市傲然家庭农场开展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引进及养殖试验,成蟹平均体重147.46克,平均亩产31.14公斤。在天津市津南区盛坤田园家庭农场开展稻鳖综合种养示范,中华鳖平均体重1019.47克,平均亩产18.96公斤。
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负责人、推广科科长姜巨峰介绍,过去天津稻渔立体种养的优质水产品种尚不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为此,他们实施了该示范项目,旨在加快优质良种引进,提升稻田立体种养经济效益,帮助稻农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姜巨峰表示,以上3个天津市渔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核心是引进更适宜稻田立体混养的水产良种,这些品种具有抗病害能力强、更适应北方稻田生长环境、产量高、品质好、市场认可度高等特点。其中,“金农1号”属于南蟹北养,突破了过去单一养殖北方蟹的局限,使稻田蟹个体更大、产量更高、经济效益更显著。稻鳖综合种养示范在天津稻渔产业中属首创,中华鳖市场竞争力强。今年示范养殖项目的成功,为明年在全市涉农区逐步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姜巨峰带领示范项目小组成员薄其康、郝俊等分别入驻示范点,手把手指导稻农按标准生产,不畏艰苦,让稻农真正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
示范项目好不好,稻农最有发言权。天津市傲然家庭农场负责人马佳欣喜地说:“‘金农1号’河蟹品种非常好,个体大、病害少、成活率高。其中最重的达到500克,完全可以和南方大闸蟹媲美,市场非常受欢迎,售价每公斤160多元,每亩稻田收入增加了1000多元。”
![]()
培育良种天津模式推向全国
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一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其中,“天津市水产研究所:强科技、育基地、送服务,绘就稻渔共生新图景”案例,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向全国推介。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所长张建民介绍,该所积极围绕天津市水产养殖绿色发展,以“科技与产业专项”为有力抓手,服务全市稻渔绿色综合种养,创建了稻蟹、稻虾、稻鱼、稻田多品种共作等4类10个适宜天津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引进示范宜渔新品种7个,推广新技术模式6项。在水稻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养殖规模达到53.9万亩,2024年稻田养殖水产品产量达4500吨。多家天津市级稻渔种养示范基地生产的蟹田米入选“津农精品”,并在天津市首届新米节展示与品鉴中斩获奖项。同时,积极培育稻渔种养特色经营主体,提升其生产、经营和联农带农综合能力,实现科技强农富农,助力天津稻渔绿色综合种养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我们要大力开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为天津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建民表示。(津云新闻记者 霍艳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