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确定271个畜禽品种、12个蜂品种、15个蚕品种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中,成都地方鸡种——彭县黄鸡正式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
彭县黄鸡
据悉,2008年开展了彭县黄鸡的种质资源调查,仅收集到活体不到100只。经过多年品种繁育,目前群体数量为4400只。如何挽救这个濒危品种?未来如何开发利用?11月6日,封面新闻采访了养殖户、专家以及农业农村部门。
彭州“土凤凰”能飞善走 还喜欢上树
彭县黄鸡,是长期在彭州(原彭县)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的饲养方式下,经过民间长期选育形成的优良地方鸡种。
![]()
彭县黄鸡
“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商品鸡相比,彭县黄鸡生长周期长,而且重量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这边养彭县黄鸡的人很多,到了八九十年代就越来越少了,后面基本就没什么人养了。”养殖户张华英介绍。彭县黄鸡羽毛多为黄色或浅黄色,喙、胫多呈青色,不仅会飞,还喜欢栖息在树上,而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用来炖汤、做柴火鸡、凉拌鸡都很好,是名副其实的“彭州味道”代表之一。
当张华英知道彭县黄鸡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时非常开心。“这个消息太令人激动了!养了这么多年的黄鸡,现在成‘国保’了,感觉多年的辛苦都值了。”她说。她从2022年开始繁育彭县黄鸡,刚开始只有80只,目前已经养到1000多只了。“目前黄鸡养殖成本较高,售卖至少35元一斤才能保本,远高于市场上大多数鸡的价格。未来希望选育出更好的鸡品种。”
![]()
彭县黄鸡
挽救濒危品种 从不到100只繁育到4400只
畜禽遗传资源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农业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彭县黄鸡作为四川盆地优良的地方遗传资源,其基因中蕴含着适应本地气候、抗病力强等宝贵特性,对于未来新品种培育、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以及应对潜在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随着国家对家禽遗传种质资源的不断重视,2008年成都市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彭州以及周边范围开展了彭县黄鸡的种质资源调查,但仅收集到活体不到100只。经过7年的品种繁育,到2015年已有5000只,基本实现了将彭县黄鸡从濒危保护转入常规保护阶段。目前彭县黄鸡纯繁群体数量为4400只,其中集中饲养1800只,散养2600只。
“我们将以此次彭县黄鸡入选国家级保护名录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科学制定保种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养殖、品牌化营销,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彭州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提倡“在餐桌上保护” 未来或培育优质品种走入市场
“目前彭县黄鸡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功,种群数量得到了提升。”成都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会继续加大对彭县黄鸡的保护力度,提升种群数量,保留最纯正的彭县黄鸡种。
“我们更提倡‘在餐桌上保护’,培育新品种也是一种保护。”该负责人说,彭县黄鸡长得慢、体型小,但肉质很好,而且产蛋量也不错,属于肉蛋兼用型品种。未来可能会尝试和长势快、成年体重高的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取长补短,培育出更好的新品种。同时打造全产业链,涵盖原种保种、种苗孵化、饲料加工、生态养殖、生鲜加工、熟食加工、冷链配送、品牌营销全环节。
她说,“只有大家平时都能吃到彭县黄鸡了,才能说明“保护”得很好了,保护的路才能走下去,走得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